
到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市場規模將達到127.5億美元。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各行業滲透,為諸多行業提供了創新升級的強大動能。
發展新方向
“新基建”代表著一種新的方向。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新基建”為中國城市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構筑了一條高速之路。
近日,兩大能源央企——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相繼與百度智能云達成合作,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電網業務進一步融合,加快釋放新型能源基礎設施新動能,為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提供強大智能引擎支撐。
在國家電網,與百度智能云攜手共同打造智能客服中心,通過搭建AI基礎技術平臺,建立“自動應答人機協作”的業務運行模式;實現與客戶的人機智能交互,減少用工成本,輔助客服專員高效服務和服務技能;深化AI技術在智能客服,智慧運營方面的應用。
AI賦能邊緣計算是國家電網與百度智能云的另一項重要合作。基于百度AI算法的智能設備已廣泛應用在輸電線路通道可視化、變電站智能巡檢場景,通過邊緣智能分析,可以快速地識別出設備隱患,提高生產管理精益化水平、提升線路運行安全。
在南方電網,通過百度智能云的AI技術助力南方電網統一數據底座建設,合作構建了電力行業知識圖譜、非結構化數據服務等平臺,并為廣東電網、云南電網、貴州電網、廣西電網智能客服配備“最強AI大腦”,輕松實現懂客戶“所想”,答客戶“所問”,做客戶“所指”。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智能化升級將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數千萬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大的推動作用。作為AI基礎設施建設者和AI技術及應用創新引領者,百度智能云將持續向合作伙伴輸出領先AI能力,攜手助推智能經濟發展。
激發新動能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將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
疫情擴散使全球產業鏈各環節存在不確定性,經濟穩增長背景下,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的基礎設施,符合經濟轉型方向,有望成為“新基建”的主要抓手之一,加快建設發展,使行業彰顯“逆周期性”的屬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要支持科學家勇闖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無人區”。人工智能時代正加速到來,容不得我們等待觀望。將人工智能融入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家人工智能戰略落地,早已成為科技界的一致共識。
國務院此前出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也為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出了具象的產業規模。到2020年,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進入國際第一方陣,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人工智能將有效提升社會勞動生產率、有效降低勞動成本、優化產品服務,為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革命性轉變。預計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GDP帶來14%的提升,相當于15.7萬億美元的增長。智能城市、智能醫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制造等應用領域中的新目標、新問題,都迫切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引入新的解決路徑。
催生新業態
“在線教育”實現“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在線購物”讓市民“足不出戶”豐衣足食,“無人工廠”更讓生產實現24小時不斷線……疫情期間,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持下,催生出很多在線經濟新業態。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工智能也為基層醫療提供有效支撐。北京、湖北、天津、安徽、云南等30多個省市通過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重點人群排查、宣教和無接觸式疫情相關數據的采集,累計服務5900萬人次。在防疫主戰場武漢市,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僅用6小時就完成100萬居民的篩查隨訪,提升疫情篩查效率20倍以上。
人工智能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成為我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法寶,再次證明了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戰略方向的正確性。
繼去年兩會提出加快確立人工智能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投資方向后,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今年兩會上,進一步提出《關于深化人工智能應用落實減負增效,推動智慧教育發展的建議》《關于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強化公共衛生服務的建議》《關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推進“智慧人大”建設的建議》。他建議,加快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技術在基層的應用推廣。同時,將人工智能電話機器人作為公共衛生服務手段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效率。
未來,我國人工智能將通過與大數據、物聯網的結合,實現了跨地區、跨領域的高效資源整合,作為賦能型的基礎建設,與各其他基礎建設深度融合,升級場景應用。人工智能芯片、邊緣設備、傳感器等硬件,以及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人工智能服務平臺等,都會是人工智能“新基建”的關注熱點。此外,城市大腦,作為智慧城市的核心應用,也會備受重視。城市大腦,能將散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數據連接起來,加以分析整合,保證即時分析、智慧、調動、管理,做到整體研判、協同指揮。
人工智能作為底層工具類技術,借著其廣泛適用性,將會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為所有行業所用獲益,為各應用場景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填補盲點。人工智能也變得越來越基礎設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