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宣



搶抓海南自貿港建設機遇,聚焦“新基建”“新消費”“新科技”“新制造”,近年來,三亞不斷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在,記者就帶你走進這座獨具魅力的“東方夏威夷”,一探其再度騰飛的密碼。
5G智慧游
在三亞大型景區,游客通過4G手機連接5G網絡轉換的無線網絡信號,便可享受網上購票、導游導覽等各項網絡服務。隨著海南旅游散客比例的逐漸增加,“5G智慧游”助推海南旅游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5G智慧游”,也已成為三亞旅游業界的共識。
其中,天涯海角景區“經過改造升級后的整個信息化系統將在今年6月底7月初上線,‘5G智慧游會讓游客在景區游得更舒心。”
天涯海角景區是海南率先選擇“5G智慧游”的景區之一。目前,該景區正以3DGIS引擎平臺為基礎,接入景區相關的信息化系統和設施,包括中心機房、景區WIFI系統、綜合信息發布、廣播系統、門禁票務系統、商家管理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等,匯集以上系統各種數據,構建景區專屬的大數據中心。在此基礎上,部署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匯集視頻數據、語音數據、文本數據、結化數據等各類旅游業務流程中發生的多源異構數據,利用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準確分析、深度挖掘海量數據中的關鍵信息,為景區管理人員形成可視化、全息化的應急指揮調度中心,為游客帶來全過程、智能化的旅游服務,為旅游企業提供全融合、精準化的營銷決策。
除此之外,5G應用還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其它場景。2019年,世界首例5G遠程操控人體手術在三亞順利完成,跨越北京、三亞兩地的遠程手術操控和指導,是三亞推進新型信息技術與醫療技術的創新應用;2020年5月18日,海南省首家實體型“智慧醫院”在三亞中心醫院啟動試運行,“智慧醫院”讓傳統型醫院倍有“面子”,患者刷臉就能預約看病查報告,“智慧醫院”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基礎,與醫療健康服務深度融合,它的啟動,對深化醫療改革、提升醫療公共服務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越來越多的超市進入“刷臉支付”時代……
三亞目前收集到5G應用項目有30多個,涵蓋教育、醫療、文旅、交通、市政管理、園區等領域,包括智慧公路、智慧交通、智慧燈桿等項目。
越來越多的5G技術場景應用的落地,使三亞這個國際旅游目的地變得越來越智能、越來越美麗,讓游客在三亞旅游也愈來愈安心、舒心。
基站密集建
據三亞市宣傳部門相關人士介紹,截至5月16日,三亞已建成開通5G基站288個(其中移動280個、電信聯通8個),正在建設667個,正在申報511個,合計1466個(其中運營商自建106個,鐵塔公司代建1360個)。
據估算,在城市中心區域大概每200米到300米就需建1個5G基站,郊區大概每500米到1千米左右需建1個5G基站,農村則需要每1.5千米到2.5千米建一個5G基站。因5G信號的穿透力大幅減弱,未來在人群分布密集的寫字樓、居住區、商業區等區域,還需要建設更密集的5G室內基站。
“三亞市作為省內首批5G建設試點城市之一,計劃于2020年實現三亞市城區5G全覆蓋,此次為5G建設主體開辟綠色通道,正是三亞供電局提升三亞電力營商環境的有效舉措之一。”三亞供電局黨委書記符達兵表示,加快海南自貿港建設離不開新一代信息通訊技術的支持,5G作為新一代信息通訊技術將促進數字經濟轉型,給海南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三亞供電局將積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與通信運營企業保持密切溝通,并建立長效對接聯動機制,加快推進三亞市5G網絡建設。
為全力支持5G網絡建設,三亞供電局將大力推行線上辦電服務,簡化內部辦理流程,從辦電申請到完成送電,低壓報裝最快一天內即可完成。三亞供電局針對5G通訊基站建設地址分散、數量多的情況,三亞供電局開辟了專門的辦電“綠色通道”,明確基站可統一打包申請辦電。
目前,三亞供電局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塔、中國有線電視5家通信運營商就加快推動5G建設達成了合作共識。
同時,三亞供電局表示將大力支持5G網絡建設,精簡報裝資料及流程,積極落實電價支持政策,為5G通訊基站辦電提供綠色通道,實現5G基站用電報裝“一次都不跑”。并對內部辦電流程進一步優化,將基站辦電流程從之前的5個環節減少到現在的2個環節,確保5G通訊基站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通電。此外,三亞供電局還將為通信運營企業提供電力技術專家進行電力專業培訓和技術指導。
截至目前,已配合中國鐵塔公司為現有的高壓供電基站進行全方位用電檢查,共檢查各類通信基站27處,發現安全隱患問題49項,下發整改通知書13份,全力保障了基站的用電安全。
賦能新交通
新基建,是今年的一個熱詞。三亞正在通過投資“新基建”提振經濟,尤其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不斷發力,謀劃建設充換電設施、城際快軌、公共交通大數據平臺等項目,讓科技為城市交通賦能。
三亞今年將新建和續建9個充換電站項目。其中海坡公交首末站、崖城站及春光路停車場等3個充電基礎設施項目已經開工建設,投資預算分別為512.59萬元、190.97萬元和490.91萬元。
4月15日,三亞審議通過《三亞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20—2030年)》,三亞將全力推進公共區域充電設施建設,至今年底,三亞將建成不少于1.22萬個充電樁(槍)。2020年1—3月全市累計完成建設充電樁數量為377個,累計建設充電樁3203個。目前,全市電動汽車與充電樁比例約為2.47:1。
在政府投資建設充電設施的同時,部分新能源企業也在投入資金,助力新基建。比如,海南萬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豐興隆橋頭公園、三亞國際免稅城、南山寺、天涯海角等地建設大功率充電站,共計建充電樁120個。
5月19日下午,法電長豐(三亞)能源有限公司與藍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輕享科技有限公司在三亞舉行新能源汽車換電項目簽約儀式,合作建設三亞新能源汽車換電項目。項目一期將按照“快速換電”的運營模式,今年內分別在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市區、三亞火車站附近、海棠灣等處建設4座新能源汽車換電站。
以上三家公司的首座新能源汽車換電站于6月初起建,并于當月底建成使用。其余三座將于7月起陸續建設,年內全部建成使用。
法電長豐的換電網絡建成后,將徹底消除三亞市內北汽新能源換電版網約車、出租車的行使里程焦慮。換電運營方將對汽車電池進行統一管理和批次回收利用,為進一步推廣電動汽車“車電分離”商業模式創新奠定基礎。
根據《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推廣2020年行動計劃》要求,當前海南全省正在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該項目建成后,將極大助力海南省、三亞市推動電動汽車的普及,方便居民出行,促進城市低碳可持續發展,助力海南省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和清潔能源島建設。
除了充電樁和充換電站項目建設,三亞還在謀劃一批新基建項目,包括海南西環鐵路三亞至樂東段公交化旅游化列車改造工程項目、三亞站北站房及北廣場交通樞紐建設項目、三亞至陵水城際快軌項目、環島高鐵海棠灣站建設項目、公共交通大數據平臺項目等。
其中,海南西環鐵路三亞至樂東段公交化旅游化列車改造工程項目已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于3月18日開工建設。
低碳能源站
作為國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試點,三亞也在大力推進低碳城市建設,并計劃在3年內建設4座低碳智慧能源站。
5月20日上午,三亞低碳智慧能源綜合利用海棠灣示范區開工儀式在海棠灣龍江路旁舉行。該項目總投資12.6億元,新建能源站4座,新建供冷管網管線30千米,新建取冷站38座,項目一期工程預計年底投產運行,到2023年所有能源站及管網建成,預計二氧化碳減排8.79萬噸/年,具備區域內47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供冷能力,可為整個海棠灣酒店群供冷。
項目擬采用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方式,通過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冷熱電三聯供)技術、多級壓縮超高效制冷機組、冰蓄冷技術、水源熱泵技術以及分布式光伏技術等多種先進、節能技術融合利用,為海棠灣地區提供區域集中供冷與生活熱水服務。并引入能源互聯網,打造智慧供能管網,實現基于需求側管理的智能生產、供應,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低碳的能源綜合利用。
當日開工的項目屬B能源站,位于海棠灣龍江路,將于今年年底建成運行。其余三座能源站(A、C、D)目前屬于規劃階段,均位于海棠灣區域。
各項目建成后,不僅可完善海棠灣區域的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節約區域內大型酒店、免稅店及綜合娛樂樂園等大型公共建筑的投資運營成本,進一步落實節能減排的戰略目標,而且能夠提升海棠灣能源供應品質、促進三亞低碳智慧城市發展,對三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開啟三亞“智慧型區域能源”之路。項目建成投產滿負荷運行后,海棠灣區域內的能源消耗量將下降40%,每年能節約標準煤3.53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