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珺 王洋 查冷月



以黨性充“電”、以創新提“氣”、以人才增“光”、以監督正“風”,構建“賦能發展”黨建品牌,這是廣州發展集團近年來在推進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中,探索出的一條特色黨建之路。
“賦能發展”是廣州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圍繞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強力打造出的特色黨建品牌。
近年來,廣州發展集團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推進“廣州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主線,以打造集團“3456”黨建工作模式為基礎,把抓黨建、強黨建作為最大政績,不斷探索加強和改進企業黨建的基本規律和有效途徑。
“賦能發展”黨建品牌,以黨性充“電”、創新提“氣”、人才增“光”、監督正“風”為內涵,概括了廣州發展集團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成果,推動企業真正實現了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以黨性充“電”
打造理論“充電樁”。廣州發展集團黨委堅持用創新理論武裝黨員干部頭腦,在創新學習方式、拓展學習渠道、增強學習效果上下功夫,打造了全景透視學、融合業務學、聯動共建學三個理論“充電樁”,不斷夯實企業發展的思想政治基礎。
2018年以來,廣州發展集團各級黨組織共發放理論學習讀本229種,開展第一議題學習2347次,組織專家授課81場,舉辦中心組學習923次,組織到紅色基地和先進單位等參觀學習287次;共有112個基層一線班組建立了班前班后綜合學習機制,共開展班前班后學習3931次,各級領導干部緊密聯系基層,到基層一線調研、講授黨課976次;通過總部與基層共建、內部跨板塊共建、內部與外部共建,加強資源共享、學習交流。各級黨組織共開展學習共建活動195次,有效促進了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建設黨性“能源站”。廣州發展集團黨委集成各級企業場所、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集中企業力量打造建設了“共享·發展”黨員活動中心、廣州發展集團黨校、廣州發展智慧黨建平臺三個黨性“能源站”,著力強化了基層黨組織陣地保障。
2019年12月,廣州發展集團建成占地1000平米的“共享發展”黨員活動中心,成為廣州天河CBD第一個由國有企業自主建設管理的樓宇式黨建陣地,面向樓宇30個其他單位黨組織免費開放,與街道建立聯動機制,實施陣地資源共享、黨內培訓資源共享、組織活動方案共享三項服務,形成“3+X”服務機制,輻射周邊區域內機關、企業、學校、兩新組織黨組織,并作為廣州市委系統培訓中心現場教學點,接待來自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的各類學員。
2018年8月份,廣州發展集團成立廣州發展黨校,舉辦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專題培訓班、黨員標兵黨性提升班等33期,培訓黨員干部、管理人員3500余人次。總結基層企業開展“網上黨支部”的做法,研究制訂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智慧黨建建設方案,建設集黨建宣傳、黨員教育、黨務工作、黨建管理為一體的智慧黨建平臺,將于近期開通。
以創新提“氣”
打造提質“雙引擎”。廣州發展集團黨委打造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兩個引擎,增添企業發展動能。成立廣州發展集團研究院,建設高新技術企業18家,開展研發660余項,取得有效專利259項,認定高新技術產品22項。成功研發建造世界第一艘千噸級純電池推動載重船舶。開展能源金融業務,成立財務公司(市屬國企首家)及融資租賃公司,發行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實現實體經濟與金融業務相結合,有息債務融資成本控制在較低水平。拓展售電、增量配電、能源檢修與技術服務、物聯網智能燃氣表、電動汽車充電、樓宇式分布式能源等業務,累計已在廣州投放超過100萬臺物聯網智能燃氣表,單一城市商用規模目前全球第一,在打造智慧燃氣城市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推動產業“兩轉型”。通過推動傳統能源結構向清潔能源轉型、單一產業鏈向全產業鏈轉型,引領企業全面提質增效。在行業內較早布局產業體系清潔化轉型,切實推進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戰略在企業落地生根,逐步打造形成電力、能源物流、燃氣,新能源、能源金融等業務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在華南地區率先完成燃煤機組超潔凈(或超低)排放技術改造,實現傳統煤電大氣污染物排放達到天然氣發電機組“50355”排放標準。大力推進新能源規模化發展,天然氣、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業務利潤總額占比超過70%;重視產業鏈建設,建成并持續完善煤炭資源、運輸、中轉、銷售一體化產業鏈,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的縱向一體化煤炭經營企業,業務拓展至華北、華東、華中及西南地區。首期投資近44億元建設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項目,大力拓展天然氣海外直采氣源,2020年已落實7船海外現貨氣直接采購,極大加強了廣州乃至大灣區的氣源保障。
以人才增“光”
實施育才“兩助推”。廣州發展集團黨委實施“1355”人才培養計劃(100名高素質復合型年輕企業管理人才、300名高水平專家型年輕專業技術人才、500名高技能工匠型年輕生產技能人才、50名急需緊缺高端特殊人才),完成第一批培養對象遴選861人,通過暢通選用通道、健全培養機制,打造人才成長“助推器”。
同時,對任現職年限較短、任職資歷相對較淺但敢于擔當、實績突出、符合條件的主管級優秀年輕干部,通過組織選拔、競爭上崗等方式選拔到中層崗位,打破干部選拔任用“隱形臺階”,今年實施政策以來已提拔7名年輕干部。通過打造課程進修、小班學習、移動課堂全方位深學精學培訓體系,創新“師帶徒”制度、搭建“比學練”平臺、推動集團總部與屬下企業之間年輕干部掛職鍛煉,全方位培養、鍛煉青年人才。2018年以來共開展“師帶徒”結對800余對,分別與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舉辦了高端培訓班。
實行內驅“雙激勵”。廣州發展集團黨委不斷深化薪酬分配改革,通過實施分配精準激勵、價值認可激勵兩項激勵政策,樹立重實績重實干鮮明導向,不斷激活干部職工內驅“動力源”。
創新對重點業務、重點企業的激勵措施,實施“超額激勵”“專項激勵”等單列工資總額精準激勵辦法。2019年集團下屬新能源公司并網裝機容量在集團下達的考核指標上實現翻倍,集團在年初分配績效獎金基礎上額外一次性給予超額獎勵,將70%的超額獎勵金獎勵30%的有功人員,實現內部績效“向擔當傾斜、向業績傾斜、向貢獻傾斜”。
開展“黨建樹品牌,經營爭先鋒”主題實踐活動,搭建黨員責任區277個、黨員示范崗153個、黨員先鋒項目102個,為黨員同志多渠道搭建價值創造舞臺,促使在重點任務、重點項目、重大攻關、重大改革中切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先后開展“先鋒”黨員、發展工匠、抗疫先鋒、最美員工等評選表彰,以正確的價值導向激勵擔當作為。
以監督正“風”
落實責任“三到位”。廣州發展集團黨委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大力支持紀委“三轉”,積極穩妥推進機構改革向基層一線延伸,做到機構設置到位、職能轉換到位、制度機制到位。
搭建“1+3”管理架構,實施相關職能劃轉,聚力打造“集團公司紀委——二級集團紀檢機構——基層企業紀檢崗”三級紀檢體系,實現每個集團都有紀檢機構、每個企業都設有紀檢專職崗,確保監督體系延伸至企業“神經末梢”。
實施“1組盯多企”管理模式,明確工作職責,理順工作關系,始終確保紀檢監察工作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切實發揮紀檢監察機構的“探頭”作用,專職紀檢干部由32名增至50名。
建立完善紀檢監察機構與所在企業黨組織協調機制、二級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協調機制等五大機制,建立紀檢監察核心制度48項,構建規范化監督執紀問責體系,筑牢企業紀檢監察“四梁八柱”。
推進監督“三覆蓋”。通過推進立體監督全覆蓋、政治巡察全覆蓋、責任考核全覆蓋,筑牢企業決策監督防線。建立以黨內監督為統領,紀檢監督、職能監督、審計監督、監事會監督“四位一體”全面覆蓋、協同高效的監督體系。
創新政治巡察模式,綜合采用屬下企業“交叉巡”、重點項目“點穴巡”、基層企業“機動巡”、三級企業“提級巡”,破解“巡不深、察不透”難題。2017年以來開展5輪15家屬下企業巡察,并對其中2家問題比較突出的企業開展“回頭看”巡察,發現問題253個、問題線索15條、巡察建議43條。
用好考核指揮棒,率先在廣州市屬國企中建成落實黨風廉潔建設責任制監督評估系統,綜合采取“系統考核+客觀數據考評+民意測評+領導小組綜合考評”“四位一體百分制”考核方式,對屬下企業570項黨風廉潔建設責任清單逐項監督評價,考準考實主體責任。
編輯/戎文華
小檔案:
廣州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州發展集團)是廣州市屬大型綜合能源企業,主要從事綜合能源、節能、環保等業務投資開發和經營,擁有屬下企業56家,各級黨組織102個(黨委6個,黨總支13個,黨支部83個),黨員1549名,職工524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