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文華



2020全國兩會期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披露,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法定數字貨幣開始揭開神秘的面紗。
目前,全球已有80%的國家進行了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布局。
多國央行:動作不斷
進入2020年,全球各國在央行法定數字貨幣領域動作不斷。1月23日,致力于改善世界狀況的國際組織世界經濟論壇(WEF)首次開發了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框架。該框架由WEF聯合全球40家中央銀行、國際組織和金融機構等聯合研究創建,可以為各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提供相關指南,確定是否適合發行。
與此同時,新冠疫情促進了線上業務發展,紙幣的交易需求逐漸減弱,也加速了數字貨幣的步伐。從疫情防控角度來說,減少紙幣的流通也可以緩解病毒的傳播。據了解,中國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就專門增加了防病毒功能.
瑞典央行一直在進行零售數字貨幣項目“電子克朗”,其動機是在瑞典減少現金的使用。它于2017年初開始了該項目,現在正準備啟動一項試點計劃。到目前為止,對“電子克朗”項目的研究已經產生了兩份內容豐富的報告。
就目前所公布的數據來看,除中國、瑞典正在開啟上線試點項目運行外,其它國家的進度相對遲緩,其原因各不相同。
由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下令推行的石油幣,因基礎設施不足和國內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導致石油幣的推行一直受阻。就目前所了解到的最新消息,委內瑞拉以生物識別為基礎的加密支付系統維修周期被無限期延長。
路透社在1月30日報道稱,日本央行副行長雨宮正佳表示,日本央行表面上還沒有立即發行數字貨幣的計劃,但隨著技術創新的快速發展,公眾對數字貨幣的需求激增,日本央行將對此做好應對措施。簡單來說就是日本沒有放棄對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但不做發行計劃。
法國央行表示,穩定幣為改善支付系統提供了機會,也可能帶來相當大的風險。不過應該對包括金融行業在內的各種創新保持開放的態度,并進行深入了解,如試驗等措施。
英國央行在數字貨幣的研究中,采取了“抱團取暖”的方式。據1月22日發布的一份公告顯示,英國央行已與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瑞典央行以及瑞士國家銀行這幾家央行機構成立了一個小組,共同探討央行數字貨幣。該小組將由國際清算銀行(BIS)監管,并由BIS創新中心負責人和英格蘭銀行副行長擔任主席。小組將評估央行數字貨幣的使用案例、經濟、功能和技術設計選擇,包括跨境互操作性,以及分享新興技術的知識。
各國如此熱烈地對央行數字貨幣進行探討,讓對央行數字貨幣曾保持“冷靜”態度的美國,也發生了明顯的態度轉變。不僅重啟了數字美元研究,還開始圍繞數字貨幣的政策、設計和法律制定等方面展開研究。2月11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聯儲在努力開展央行數字貨幣相關的工作,有許多這個領域的項目在進行,但尚未決定開始創造或發行自己的央行數字貨幣。次日,向美國國會作證時談及加密貨幣的問題時,鮑威爾表示Facebook的Libra點燃了數字貨幣的“星星之火”。
人民銀行:試點測試
記者在市場調研中了解到,多數消費者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實現無網絡交易。
日前,網絡上流傳出一張中國農業銀行對數字貨幣電子支付錢包內測的截圖,截圖中一個“碰一碰”的功能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只要將交易雙方的手機“碰一碰”,無需網絡就可完成點對點支付……
同時,一篇數字貨幣應用場景落地的報道,掀起了數字貨幣的熱潮。報道稱,央行數字貨幣首個應用場景將于本月落地,蘇州市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薪酬中的交通補貼的一半將以數字貨幣發放。
傳聞中的數字貨幣真的要來了?
法定數字貨幣,也就是央行數字貨幣,是由國家信用背書,由央行發行的數字化形態的法定貨幣。法定數字貨幣在法定地位和功能上與紙鈔完全相同,其區別就在于其形態是數字化,屬于法定加密數字幣,是人民幣的數字化形式。
在我國,對于數字貨幣的研究一直是走在前列的。
2014年,央行成立專門研究團隊,正式啟動對法定數字貨幣的前瞻性研究,并于2017年7月3日,掛牌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專門從事數字貨幣的技術和應用的研究。去年,國務院正式批準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
今年4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在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指出,央行正在按照原定計劃,有序推進數字貨幣。目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并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信息,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是中國版數字貨幣項目,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屬于央行的負債,由央行進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即不能拒絕接受央行數字貨幣)。DCEP發行流通采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雙層運營體系,其是對現有貨幣體系的有效補充,初期是對M0(流通中的現金)的替代,即實現紙鈔數字化。
今年兩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也就炒熱的數字貨幣相關問題,進行了官方解答。“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場景適用性和風險可控性。”同時,易綱也明確的表示:“目前的試點測試,還只是研發過程中的常規性工作,并不意味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何時正式推出尚沒有時間表。”
官方的表態,引發了業內相關人士討論。其中,華西證券認為,主要有3點值得關注,即DCEP將成數字經濟重要支撐,未來或屬廣義新基建;項目由來已久,頂層設計/技術儲備已較為成熟;首次明確內測地點及領域,冬奧會場景打開想象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冬奧會場景內測項目為首次披露,預計適配大型體育賽事的諸多應用場景如酒店、超市、餐飲、區域交通等大概率都在探索之列,DCEP下游應用的想象空間巨大。
背書主體:國家信用
現在社會,人們已逐漸習慣于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在數字貨幣的消息一出來之時,自然就引起了關注與疑問。
討論最多的就是,數字貨幣與支付寶、微信有什么區別?論其本質,數字貨幣與支付寶、微信是無法比較的。我們可以簡單的界定為它們使用的場景一樣,但數字貨幣是由央行發行的,支付寶、微信只是一種支付方式。
深層次來講,數字貨幣與支付寶、微信更不屬于一個貨幣層次。由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的貨幣層次屬于M0,而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貨幣層次是M1或者是M2。
“簡單來說,支付寶、微信是一系列金融產品的組合,使用微信、支付寶存放于余額寶、零錢通等錢包中是有利息的,而DCEP就是人民幣,沒有利息,這樣設計是為了讓DCEP有更大的靈活性,當需要有利息時可以有利息。”商務部CECBC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數字經濟商學院院長吳桐解答道。
除了貨幣層次不一樣,央行數字貨幣與第三方支付的信用背書不同,央行數字貨幣的背書主體是國家信用,而類似微信與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的背書主體是企業。
就目前透露出來的信息顯示,作為試點城市之一的蘇州,采用為公務員發放交通補助金的形式進行,深圳一些銀行已經將DECP用于內部員工繳納黨費,雄安進行DCEP的試點商戶主要為餐飲、娛樂、零售等行業的知名企業。看起來,早期數字貨幣使用場景有限,尚無法與微信、支付寶“同日而語”。
不過,短期來看,數字貨幣發行之后,并不會對第三方支付的地位產生根本性地動搖,對大眾來說只是多了一種支付方式。長期來看,數字貨幣作為國家發行的貨幣,由國家信用背書,個體和商戶是不能拒絕數字貨幣形態的。未來,隨著數字貨幣應用生態的逐步完善,不排除未來貨幣流通主要是通過數字貨幣形態的可能性。
DCEP的推廣方面不會存在挑戰,因為它是法幣,相當于支付寶、微信的上層結構,其目的是替代紙幣在鑄幣、運輸、存儲、防偽等方面的不便捷性與高成本。“而且我猜測支付寶和微信一定會快速行動,開辟與DCEP的兌換通道,快速開展DCEP的相關業務,這才是識時務的做法。”吳桐表示。
金融安全:未雨綢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風險”“安全”分別出現了6次和10次,其中“重大金融風險”“系統性風險”更是反映了中央的危機意識和底線思維。就記者個人理解,“金融風險”應該是受疫情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引發債務風險,以及后續發生的系統性風險。
同時,兩會上央行對數字貨幣進行“官宣”,圍繞數字貨幣的立法、風險防范也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小云建議防范數字貨幣金融風險,加大監管力度,化解金融風險,需要認真研究區塊鏈技術迅速發展所帶來的金融風險,并加大我國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研發能力。
數字貨幣的推進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但隨之而來的金融安全問題需要我們未雨綢繆,及早思考。數字貨幣也好,區塊鏈也好,兩者只是技術變革帶來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
數字貨幣的產生及應用涉及復雜的底層技術,我國央行相關人員也多次指出“法定數字貨幣未必使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只是央行數字貨幣備選的底層技術之一”。
賽迪智庫信軟所軟件研究室主任蒲松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DCEP作為具備法償性的數字貨幣,任何微小的錯誤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后果。沒有中心化機構在其中運營監管,完全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在承載價值存儲及流通方面都很難保持長期穩定運行。”應該說,央行DCEP的發行未來將涉及很多環節、很多技術,它將帶動的不僅僅是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根據公開信息,央行數字貨幣體系的核心要素為一種幣、兩個庫、三個中心。其中,三個中心包括認證中心、登記中心、大數據分析中心。
認證中心以加密形式管理數字貨幣錢包地址與所有者真實姓名的映射關系,而登記中心記錄央行數字貨幣與所屬的數字貨幣錢包之間的從屬關系,通過將央行數字貨幣與所有者真實姓名分層管理的設計,實現對其他金融機構的匿名性。同時,在登記中心與認證中心之間設置“防火墻”制度,信息不關聯,保障合法持幣用戶的隱私,進一步加固央行數字貨幣的匿名可控性。
最后,數字貨幣正在迅速發展和變化,而創意和技術進步并不缺乏。數字貨幣滿足了我們認為的貨幣應該具有的所有特征,并通過功能的不斷增強使我們生活的數字世界變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