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樹洪
貴港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廣西貴港537100
重型顱腦外傷在神經外科中屬于常見病癥之一,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運動障礙和癲癇發作等,該病癥的致死率和致殘率極高,預后效果較差[1]。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交通方式逐漸便利,顱腦外傷的發病率逐漸增加,重型顱腦外傷在臨床中主要的治療手段是通過手術為患者進行顱內血腫清除,常規治療是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手術,一般需以降低顱內壓和維持生命體征作為實施手術的前提[2]。高壓氧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提高血氧飽和度,調節腦細胞的代謝情況。該研究選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該院收治的65例重型腦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高壓氧與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手術聯合治療的臨床療效和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65例重型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高壓氧組(n=33)和手術組(n=32)。手術組男16例,女16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9.05±5.35)歲;高壓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24~73歲,平均年齡(48.59±5.71)歲。對比高壓氧組與手術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CT檢查診斷所有患者均為顱腦損傷患者,且持續已6 h以上昏迷指數為3~8分,所有患者均符合大骨瓣減壓手術適應證標準;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有嚴重臟器功能疾病;治療期間出現凝血功能障礙;存在高壓氧使用禁忌證;不愿參與該次研究實驗患者。
手術組給予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手術治療,在患者的顴弓上耳屏前1 cm處至頂骨的正中線位置,延伸至發際線處,若病情相對嚴重,則可延長至患者的眉間取切口位置,選用游離骨瓣,至頂部骨瓣則需要在旁邊開正中線矢狀竇2~3 cm,需要注意的是骨窗下緣與顱頂保持平齊,然后方可進行腦膜外的血腫清除,將骨瓣實施游離處理后,呈T型將腦硬膜切開,將硬膜內的腫塊完全清除之后開始為患者進行止血,然后逐層縫合。
高壓氧組在手術組的基礎上實施高壓氧治療,待患者病情相對穩定后或住院10~15 d后,進行高壓艙治療,壓力由升高狀態至治療壓力中間需20 min,通常情況下壓力為0.2 MPa,然后為患者吸氧60 min,間歇10 min之后開始進行減壓,20 min之后逐漸變為常壓,每天進行1次,10 d為1個治療周期,根據具體病情變化選擇治療周期,一般少于12個周期,若需要連續治療,則在經過2個周期的治療后,休息3 d再繼續。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GCS包括患者睜眼反應、運動能力、語言反應3個方面,分值越低,昏迷程度越嚴重。NIHSS測評患者腦部神經受損情況,分值越高,腦神經受損程度越嚴重。
對比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分別在患者接受治療前后將患者清晨空腹的血液樣本送檢,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評定包括血清白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經過治療后身體機能基本恢復或患有輕度殘疾;有效:經過治療后出現中度殘疾或重度殘疾,需要有人從旁照顧;無效:經過治療后處于植物生存狀態。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GCS、NIHS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高壓氧組患者GCS評分高于手術組,NIHSS評分低于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GCS評分和NIHSS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GCS score and NIHSS scor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GCS評分和NIHSS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GCS score and NIHSS scor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組別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GC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高壓氧組(n=33)手術組(n=32)t值P值23.68±3.85 23.73±3.91 0.052 0.959 13.62±4.74 18.45±3.28 4.763 0.000 6.29±1.72 6.47±1.93 0.397 0.692 11.58±2.37 8.56±2.02 5.521 0.000
表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n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g/mL]

表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n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g/mL]
組別高壓氧組(n=33)手術組(n=32)IL-6治療前 治療后123.56±15.85 121.35±12.86 24.07±4.39 35.93±12.34 IL-1β治療前 治療后80.26±9.96 79.69±8.70 17.63±4.57 31.06±4.18 TNF-α治療前 治療后36.58±9.36 33.52±8.58 13.46±2.56 19.78±3.04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L-6、IL-1β和TNF-α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高壓氧組患者血清IL-6、IL-1β和TNF-α明顯低于手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高壓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7.88%明顯高于手術組71.8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Table 3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重癥顱腦損傷在臨床中屬于病情相對危急且死亡率極高的一種外科疾病,主要的發病機制是由于外傷暴力直接或者間接對頭部的顱腦組織造成損傷[3]。對于重癥顱腦外傷使患者出現意識障礙、腦疝和肢體障礙的問題,傳統的治療手段是及時糾正患者的休克狀態,并對腦部損傷進行清創,嚴重的患者則實施手術進行治療,但是該種方法對于患者的預后效果并不理想,進行手術時的切口相對較小,不能徹底清理患者的腦部血塊,致使患者出現植物生存狀態等并發癥[4]。
骨瓣減壓手術是該病癥的常用治療方式,可以更好地處理患者的腦部組織,控制顱內出血,但是在手術過程中要注意縮短手術時間,避免時間過長導致患者的腦部組織出現更加嚴重的損傷,不利于患者恢復。手術之后應該注意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和容易出現的并發癥[5]。高壓氧可以修復患者的腦部受損神經,從而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還可以通過調節血氧飽和度,減少腦組織缺氧的狀態,為手術治療提供更多的時間,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提高神經細胞的恢復速度,從而使患者快速恢復意識[6]。將兩者聯合應用可以徹底清除患者的腦部淤血,減少腦部壞死組織對大腦神經的損害,還可以提高患者的腦部含氧量,降低患者因腦部缺氧而導致的損傷或壞死,就目前的臨床醫療技術來說,高壓氧聯合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手術是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最為顯著的措施。該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高壓氧組NIHSS評分(13.62±4.74)分低于手術組,GCS評分(11.58±2.37)分高于手術組(P<0.05);高壓氧組血清IL-6(24.07±4.39)ng/mL、IL-1β (17.63±4.57)ng/mL和TNF-α(13.46±2.56)ng/mL低于手術組(P<0.05);高壓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手術組(P<0.05)。陶開劍[7]等人選取觀察組43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給予高壓氧聯合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手術治療,IL-6(24.36±4.48)ng/mL、IL-1β(17.03±4.17)ng/mL和TNF-α(12.45±2.48)ng/mL低于對照組,王彥偉等人[8]研究顯示,高壓氧聯合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手術治療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后,GCS評分(12.04±2.23)分高于對照組(P<0.05),預后良好率高于對照組(P<0.05),與該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高壓氧聯合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手術治療重型顱腦外傷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促進意識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