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焦永生 李春暉
初夏的中原大地一片生機盎然,在許昌市襄城縣王洛鎮閆寨村,藍天白云之下,一片片綠油油的煙田與遠處一排排白色的電烤房交融,勾勒出了一幅優美的鄉村畫卷。“還是用電烤房烤煙好,每炕都能烤出‘黃金葉’,而且再也不用天天吃煤灰。”看著這種景象,想著盎然綠意的煙葉變換成燦然“金葉”,正在煙田鋤草的煙農閆萬選喜不自禁。
許昌煙草生產歷史悠久,是中外聞名的烤煙產地。該市襄城縣、禹州市等主要種植區煙葉種植面積達到14萬畝左右,是該市財政稅收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
近年來,隨著電烤房的普及應用,全市先后建成104處、1317個電烤房集群。為服務煙農用電需求,國網許昌供電公司主動適應低碳經濟發展新要求,自覺履行社會責任,認真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升級電網供電能力,提升優質服務水平,全力服務煙農電烤房用電需求,用可靠電力保障鋪就煙農的小康之路。
“今年電烤房用電是不用發愁了。”7月1日,在禹州市張得鎮許樓村,煙農范文川看到村頭的農網施工現場,一直擔心用電問題的他終于放下了懸著的心。
范文川看到的施工現場是國網禹州市供電公司專門為許樓村今年增加的20個電烤房實施的農網改造工程。該公司為該處電烤房群新建低壓線路580米,以確保電烤房正常用電。
“今年是第一年使用電烤房烤煙,用電問題一直是我的‘心頭病’,全家一年的收入就指望這季煙葉呢。”范文川家今年種了10畝煙葉,看到別人用電烤房烤煙不僅節省成本,而且烤出來的煙葉質量也好,他決定今年也用電烤房烤煙。
而像許樓村這樣的電烤房今年許昌市共新增加了1398個。根據全省煙葉烤房電能替代工作三年行動計劃要求,作為供電企業,國網許昌供電公司主動做好電網配套布點工作,全力保證電烤房正常運行。
國網許昌供電公司將服務電烤房用電納入重點工作專項安排,抽調專門人員成立專項服務小組,主動加強與煙草、農業等部門以及地方各級政府部門的溝通對接,全面掌握電烤房布局情況。在做好溝通對接的同時,他們根據電烤房建設布局,組織人員加班加點踏勘、測量,認真制訂配套工程建設計劃,并組織精干施工隊伍,明確施工計劃和時間節點,全面開展配套工程建設,確保所有項目在煙葉成熟、采摘前保質保量帶電投運。
為保障電烤房用電需求,國網許昌供電公司累計投入配套工程資金1485萬元,新建改造高壓線路37.77千米、低壓線路22.25千米,安裝智能斷路器、計量裝置123套,有效滿足了電烤房用電需求。
“供電企業超前謀利,強化電力保障,發揮經濟發展先行官作用,為保障煙葉高質量烘烤作出了貢獻。” 襄城縣副縣長喬曉光對供電企業支持電烤房用電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只是在‘網上國網’APP上填寫個用電申請,一次也不跑,真還完成了從申請到送電的全部業務,就是方便!”7月3日,家住襄城縣王洛鎮大路謝村的謝朝欽體驗了一次國網襄城縣供電公司網上預約服務后感嘆道。
謝朝欽的大路謝煙葉合作社今年又新建了20個電烤房,正在準備著手進行用電報裝的時候,看到了來合作社進行“網上國網”APP推廣的王洛供電所所長閆建可,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通過APP進行了網上報裝,沒有想到的是,“連門都不用出,用電的事就搞定了”。
“推行線上辦電業務,就是為了暢通供電服務‘最后一公里’,保證客戶報裝服務一鍵連通,實現客戶辦電‘復雜業擴最多跑一次、簡單業務一次也不跑’。”國網許昌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楊勇說道。
為了服務煙農便捷用電,國網許昌供電公司一方面組織市縣公司營銷人員主動深入煙區,積極開展“網上國網”供電服務線上渠道宣傳,全面實現客戶需求直接觸發辦電流程;一方面組織各縣公司梳理報裝環節,簡化報裝流程,實行“一口對外”服務模式,著力推動服務渠道之間、前端后臺之間、相關專業之間無縫銜接,全面實現煙農用電業務辦理“內轉外不轉”,更好地滿足煙農供電服務訴求。
連通的不僅有報裝服務,而且還有電能替代服務。為服務煙農減降用電成本,該公司還組織市縣兩級營銷人員,主動走進鄉村,宣傳電能替代“打包交易”政策,手把手指導煙農進行電能替代“打包交易”申請,讓煙農切實享受到電能替代“打包交易”帶來的電價優惠。
“供電企業積極幫助我參與電能替代‘打包交易’,按照我家這個電烤房的規模,一個烤煙季可以節約用電成本近4萬元。” 謝朝欽說。
據了解,國網許昌供電公司先后服務煙民辦理電能替代“打包交易”689戶,預計將幫助煙農減降用電成本204萬余元,全年可實現替代電量2925萬千瓦時,進一步降低了煙農用電成本。
“這個加濕器的線徑有點細,而且絕緣層已經老化,記著要更換。”7月4日,在位于襄城縣汾陳鄉大磨張村東的電烤房集群,負責該集群用電的汾陳供電所員工王衛兵、劉樸毅在幫助煙農石少華對電烤房用電設備進行安全檢查后,就發現的用電隱患進行安全告知。

積極服務煙農可靠用電。
借助電烤房,去年,石少華家種了80多畝煙葉。今年,石少華又擴大了種植面積,種了100多畝煙葉。“用電烤房烤煙,省時省力又增收,一舉多得。” 石少華算了一筆經濟賬,之前用煤烤煙葉,不僅單炕次綜合費用得600多元,而且還要操心掌控溫度,“溫度過低,煙葉烤不透;溫度過高,又容易烤黑”。用電烤房烤煙,單炕次綜合費用才400元左右。“電烤房可以直接調控溫度,操作簡單,定色更準。”石少華說,“用這電烤房,我家去年煙葉畝產值超過了5000元,這煙葉真成‘黃金葉’了。”
石少華的這番話源于他親身感受到的高效供電服務。去年7月份的一次雷雨極端天氣,雷電造成電烤房供電線路停電,如果停電超過1個小時,烤房內的煙葉就可能全部報廢。無助的石少華將電話打到了汾陳供電所臺區經理王衛兵的手機上。王衛兵及時趕到現場,不到40分鐘就恢復了供電,避免了石少華的損失。
服務不只是用電搶修。為了保障煙農可靠用電,每年的煙葉種植季,市縣兩級供電企業都會制訂雷雨天氣保障供電預案,增加線路巡視次數,提高巡視質量,及時消除用電隱患。同時,各供電所還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組織黨員成立服務小分隊,定期開展上門服務活動,幫助煙農檢查用電設備,消除用電隱患,積極保障煙葉烤煙季可靠安全。
煙農算的是收入賬,而國網襄城縣供電公司營銷部市場服務班班長程宏衛算的卻是環保賬:“加上今年新增加的1038個電烤房,我們供電區共有電烤房2355個,一個烤煙季保守估計可以減排二氧化碳189.3噸,減排二氧化硫、粉塵等602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得益于電烤房,煙農用勤勞的雙手精心采摘的煙葉經過烤房洗禮,變成燦然金葉,變成群眾致富的希望。借助于電烤房,國網許昌供電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用責任和擔當為群眾邁上致富路提供可靠電力供應的同時,努力守護著蓮城大地的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