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彥
【摘 要】近年來,六安市主動順應全媒體時代發展趨勢,把媒體融合發展作為市縣兩級“部長工程”扎實有力推進,努力打造具有六安特色的融媒體。本文通過總結近年來六安市及各縣區融媒體建設工作經驗,深入剖析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舉措,以期能為該地融媒體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 ? 建設 ? 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六安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有關文件精神,積極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要求,出臺系列政策文件,在人力、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推動媒體融合快速發展,著力打造具有六安特色的融媒體。
一、與時俱進,全面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工作
一是高位推動,機構調整落實到位。2017年,制定印發《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市直媒體開始,推進皖西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媒體融合發展工作,發揮示范效應。
2018年年底,根據省委宣傳部的統一部署,全面完成了縣區融媒體中心建設。2019年,結合機構改革,各縣區融媒體中心機構、編制等均調整到位,歸口縣區委宣傳部管理或領導。
二是完善配套,深度融合有序推進。為適應融媒體發展,六安市各縣區結合實際逐步配齊配套相關軟硬件設施。全市各級媒體特別是各縣區在實現媒體相加的基礎上對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進行了有效整合,初步形成“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全媒傳播”的全媒體傳播格局,提高了新聞產品的采編和傳播效率。
三是錘煉隊伍,融媒成效逐步顯現。針對媒體轉型發展需求進行人員配置,加大人才技能的培養、訓練。結合全市宣傳思想戰線開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探索把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課堂放在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宣傳思想工作創新實踐一線,從思想上進一步強化融合意識。
二、找準短板,正視媒體融合發展存在問題
一是“互聯網+”思維有待進一步明確。目前,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媒體管理越是僵化、陳舊,越難以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和思路,難以迅速跟上時代發展要求。六安市各級媒體長期以來內容采編、審讀發布程序較為嚴格,但管理模式相對固化,畏于轉型,在發展新媒體和融媒體建設中,繼續保持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對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進行有效整合,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單一的生產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二是推進力度上有待進一步加強。客觀上,區融媒體建設從上至下都沒有作出明確要求。六安市三個區也都成立了融媒體中心,但還沒有入駐省“海豚云”技術平臺,沒有真正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六安廣播電視報由事業單位改制成企業后,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催化融合質變,取得了很大成效。而未改制媒體瞻前顧后,融合發展相對滯后。
三是隊伍建設上有待進一步加強。六安市直兩家新聞媒體中,從業傳統媒體業務的人員均超過75%。從事新媒體工作的人員,也多是從傳統媒體流轉來的采編人員,缺乏作品制作和美工人才、網絡技術人才。縣區采編力量的薄弱已成為融媒體發展的主要阻礙,尤其是新媒體平臺的多樣化,采編人員要具備直播、航拍、美工、編程、攝影攝像、撰寫和編輯等能力,目前基層新聞從業者年齡結構老化,學歷層次較低,相關專業知識學習培訓不足,采編的新聞內容尚達不到新媒體的要求。
三、創新舉措,加快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矩陣
一要強化“頭腦風暴”理念,在思想上認清融媒體建設的重要性。要強化導向思維。切實把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作為一項緊迫課題抓緊抓好,從思想上解決好認識模糊、目標不清、路徑不明等突出問題。要創新引領發展。善于有效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發展成果,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最優化,推動黨的聲音直接進入各類用戶終端。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宣傳部門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齊心協力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和發展。
二要強化“自我革命”意識,在行動上推進融媒體建設各項任務。要實施倒逼推進。主動進行“自我革命”,樹立短期和長期目標,在抓好基礎建設的同時加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的步伐。要提供有力保障。各級財政部門要統籌利用相關資金渠道,依法合規采取財政撥款、項目補助、引導資金、以獎代補、政府購買等形式,支持融媒體中心建設和運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對融媒體中心人才引進、職級晉升等給予支持,完善職稱評聘措施,改革績效考核制度,確保同崗同酬同待遇。要打造全媒人才。完善用人機制,優化人才環境,加大人才的引進、教育、錘煉,加大內容生產、技術開發、經營管理等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加大與有關院校協作辦學,探索融媒體時代創新型人才、拔尖型人才、高層次人才培養方向。要強化服務功能。融媒體中心在做好有效宣傳的基礎上,要積極參與智慧政務建設,提供申報審批、注冊辦證、辦理社保等一站式政務服務。要整合就醫、稅務、旅游、水電燃氣繳費等便民服務,打造“指尖上的政務服務中心”。要引導縣區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協同聯動,開展政策解讀、理論宣講、科學普及、文藝演出、常識解答等活動,更好地服務基層群眾。
三要做強“主流輿論”陣地,在輿論場上發揮融媒體建設的核心作用。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把正確輿論導向放在首位,堅定地宣傳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好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重大戰略部署。要注重內容質量,改革創新內容生產傳播機制,緊扣紅色基因傳承、綠色振興發展及脫貧攻堅、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等,為廣大干群干事創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開展立體有效傳播。引導市、縣媒體合作,根據市場要求對新聞內容策劃、采訪、編輯、發布流程等進行信息反饋,以優質的內容、科學的運營和推廣,提升融媒體平臺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要嚴格紀律約束管理。始終堅持黨對媒體融合發展的領導,做到黨對新聞工作方針不變、不動搖,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和三審制,融媒體建設與管理雙管齊下,確保不發生任何問題。
(作者單位:皖西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