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照
【摘 要】隨著數字化信息的不斷發展,融媒體的全新概念被提出。融媒體指的就是將傳統的新聞媒體與新媒體進行資源宣傳方面的整合并最大限度地進行有效的資源共享、利益共融的傳播模式。本文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入探討了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及機遇,提出提高創新意識并加強融合能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融媒體 ? 電視新聞編輯 ? 創新意識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智能終端的全面應用,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多樣。不同于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方式,如今通過手機上的一些軟件就可以快捷地獲得更加多元的新聞信息。
這給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在發展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對電視新聞媒體來說也是一種機遇,為了更好地促進電視新聞未來的發展,需要對其編輯內容進行不斷創新,加強新聞融合能力,以提高電視新聞在融媒體時代的競爭力。
一、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具備的優勢
盡管移動終端智能的運用使得傳統的電視新聞播報形式受到了巨大的影響,但是這種傳統媒體形式也有新媒體不具備的特殊優勢。在大多數群眾心中,電視新聞的權威性更高,人們普遍對電視媒體播放的內容更加信任。一些電視媒體單位在新聞播報方面已經打造了專業的團隊,其獲得信息的渠道也十分廣泛。對于重大新聞事件,一些電視新聞媒體能夠全面進行深入采訪,其播報的新聞含金量較高,專業性較強。
而大多數新媒體平臺商用性質較為嚴重,為了保證其內容能夠吸引更多人瀏覽,經常在標題或者播報內容上夸張宣傳。其播報的內容真實性不強,信息類別也十分繁雜。
二、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存在的問題
在融媒體時代,快速發展的新媒體行業使得電視新聞受眾被分流。新媒體平臺在內容及傳播方式上都進行了較大的創新,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而電視新聞播報時間相對固定,對硬件條件要求相對較高,不如新媒體那樣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新媒體的實時留言、評論的功能,使得受眾有一定的參與感。而電視新聞卻不具備這樣的功能,這就讓電視新聞播報成為一種單方面的內容傳輸,觀眾在觀看新聞過程中缺少互動。
同時,一些電視新聞內容沒有亮點。大多數電視平臺播出的新聞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其媒體沒有明顯的特點及風格,千篇一律的播報形式及內容大大降低了觀眾對電視新聞內容的喜愛程度。這導致電視新聞媒體在融媒體時代的競爭力逐漸減弱。
電視新聞媒體是政府及百姓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幫助政府進行有效信息傳遞的同時,也為百姓發聲,協調解決民生問題。但是一些媒體的新聞采編人員社會責任感不夠強,把工作重心放到對節目形式的美化上,忽視了內容上的創新,沒能滿足受眾的真實需要。
三、加強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及融合能力的有效措施
隨著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傳播環境的變化,傳統電視媒體必須不斷創新,才能適應變局,求得發展。當前,加快媒體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的優勢,是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的必由之路。
1.確保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全面了解自身的優勢,充分認識電視新聞肩負的輿論監督職責,在報道的過程中對消息的準確性真實性進行認真審核。電視新聞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強化專業能力的同時對新聞事件進行多角度的深刻解析,為觀眾提供全新的新聞視角,提高電視媒體在群眾心中的地位。不斷加大專業媒體的專業屬性,不斷加快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不斷提高政治自覺和專業水平,不斷努力推進電視新聞事業發展,不斷為人民群眾提供喜聞樂見的好新聞。
2.增強創新意識、融合能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溝通和聯系都離不開互聯網及移動終端設備,信息傳播也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人們大多利用手機中的微博、微信等軟件關注社會熱點新聞。電視新聞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這一事實,了解融媒體時代的全新形勢,基于電視新聞媒體的優勢,結合觀眾的需求進行內容及傳播形式上的改革。電視臺要加快培養新聞媒體融合的新聞傳播人才,加快新聞教育和新聞媒體的即時互動,并加快構建新型媒體互用數據平臺。
3.充分發揮電視新聞深度報道優勢。電視新聞專業性較強,有一定深度。一些普通百姓對專業性較強的內容理解不夠全面,在播報時可以采取動畫模擬等方式進行展示,豐富新聞報道層次,吸引觀眾的注意,拉近新聞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同時,合理運用穿插的編排手法,增加電視新聞的生動性趣味性。
電視新聞工作者應該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發現真善美,弘揚主旋律,圍繞政府中心工作,做好主題宣傳,強化對新聞輿論工作的研究,提升科學化水平,用正能量來培育人。要把基層跑透,轉作風改文風,深入了解真實性,從而在走基層中培育出具有文化精神的新聞眼光。
四、結語
在新媒體環境中,新聞信息產品的內容與結構、傳播終端的形態與功能、媒體生產傳播新聞信息的思路與模式、用戶獲取新聞信息的心理和習慣,都在發生革命性變化。為了提高電視新聞在融媒體時代的競爭力,提高影響力,需要對新聞編輯進行有效創新,進一步促進電視新聞與新媒體的全面融合。
創新是手段,創新是出路,電視媒體要著力在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方面進行創新。立足媒體黨性建設,推動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科技和新媒體,采用多種科學、高效、適應分眾化、差異化趨勢的傳播方式,建設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作者單位:冠縣融媒體中心)
【參考文獻】
[1]陳蕾.融媒體時代如何培養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J].傳媒論壇,2019,01;[2]朱懿.融媒體時代下如何培養廣播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J].新聞研究導刊,2016,7;[3]劉明明.略論融媒體時代下對廣播新聞編輯意識的創新運用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7,22;[4]王崗,姜月,徐海帆.媒介融合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思考[J].傳媒論壇,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