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學者認為“宋代也可說是東方文藝復興時代”,筆者實難茍同。“文藝復興”是一個歐洲史上的概念,《辭?!方忉屍錇椋骸?4—16世紀歐洲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一言以蔽之,所謂“文藝復興”是基于歐洲古代文明曾經中斷這一認識,人們將它稱頌為劃破中世紀黑暗的曙光。與歐洲文明發展史大不相同的是,中華文明雖有發展變化,但從未中斷。孫中山也在 《建國方略》中指出:“自庖羲畫卦,以迄于今,文字遞進,逾五千年。”中華文明既然從未中斷,何來“文藝復興”?
實質上,宋代雖曾出現某些與文藝復興依稀仿佛的事件,但其與文藝復興均有實質性差異。
就托古開新而言,唐宋古文運動反對六朝駢文,提倡兩漢古文,與文藝復興仿佛相似,但其基本性質為文體改革或文學改革。宋代理學號稱超越漢唐,直接孔孟,名為復古,旨在創新,因而有新儒學之稱,然其勃興無論如何都不能同文藝復興相提并論,也決非思想解放運動。
文藝復興系新興資產階級運動,歐洲新興的資產階級是從市民等級中分化出來的。宋代是否形成市民等級?一些學者認為,宋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增多與繁榮,市民階層業已形成。然而宋代市民階層的走向與歐洲中世紀大不相同,從中分化出來的是士人和官員,統稱“士大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可謂一語破的。由此看來,宋代市民是否形成一個獨立的階層、是否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還有待斟酌的余地。
文藝復興標志著歐洲社會由中世紀轉向近代。但宋代到底有多少近代性?就經濟制度而言,自然經濟與人身依附是傳統社會的兩大基本特征;就政治制度而言,“百代皆行秦政制”,宋代概莫能外。持“宋代文藝復興說”者棄用這一常識,改用歐洲近代政治理論解讀宋代政治制度,諸如宋代實行“政黨政治”“三權分立”“君主立憲”云云,恐屬捕風捉影。
宋代既無資產階級的興起,又無新社會的誕生,更無思想解放運動,何來“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