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憑著一股倔勁、闖勁和韌勁,帶領村民在巖壁上掘路、石縫里找水、貧地里淘金,鋪就新時代山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路。
地處偏僻、道路崎嶇的南陵縣何灣鎮龍山村曾經貧困荒涼。1996年,龍山村民選舉胡太平為村委會委員,胡太平毅然決然放下紅火的生意,回到魂牽夢縈的龍山做起“泥腿子”。1999年他高票當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又成功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胡太平滿懷豪情,憑著一股倔勁、闖勁和韌勁,帶領村民在巖壁上掘路、石縫里找水、貧地里淘金,鋪就新時代山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路。他的先進事跡被各大媒體廣泛報道,曾獲“安徽省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安徽年度經濟人物”“安徽年度新聞人物”“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個人”“安徽好人”“中國好人”等稱號。
因為重山阻隔、道路險阻,龍山村村民曾經只能每月下山一次,在崎嶇的山路上攀行幾十里運糧、買鹽。從上任的第一天起,胡太平就在心里發誓:“要想富,先修路。出山路,必須開!”沒有線路規劃,缺少施工隊伍,資金尚無著落……勘測路線時,就連請來的專家都頗感犯難。胡太平卻一根竹杖,一把柴刀上山,攀巖越嶺,最終敲定了路線規劃。施工缺爆破手,他參加爆破培訓,自考爆破證,一根鐵釬、一把鐵錘,打眼放炮。連續的工作,導致勞累過度,他數次暈倒在路邊。一次放炮炸山時,霧氣縈繞,路盡頭隱隱有一輛車開來,他冒著生命危險,跑回現場,掐滅了雷管引線。
2000年5月,龍山第一條“動脈”——龍鳳公路全程貫通,圓了龍山村民多年來的出山夢。20多年來,胡太平積極爭取項目,多方籌集資金720萬元,打通了全村13個村民組出山的道路,通車里程達22公里,建成了環形公路網。2019年10月底,被喻為“縮版川藏線”的佘石路正式通車,寬闊平坦的水泥道路延伸到龍山村各家各戶,實現了“組組通”“戶戶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胡太平堅持將綠色作為鄉村振興的“底色”,帶領村民攜手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完善功能設施;保護修繕古宗祠,建設公堂屋、民俗屋等公共建筑,挖掘鄉村文化內涵,建設渨湖、南陵湖、雙龍、塘梗等美麗鄉村點,將龍山村打造成為“秀美南陵”幸福點。
美麗鄉村發展美麗產業。龍山種植全是“小、零、散”,沒能給龍山村民帶來多少收益。胡太平見此,忍受著開山鑿路引發的腰椎間盤突出、胃病的折磨,繼續翻山越嶺,叩石墾壤,住在最便宜的旅館、啃著自帶的干糧,遠赴河南、山東、四川等地考察,尋找產業項目。他倡導建立起“牡丹生態基地”、丹皮種植協會,發展特色林果藥項目,將“鳳丹”成功申報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目前,特色林果藥項目種植面積突破500畝,僅此項目為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近20萬元,并帶動該村32戶貧困戶實現產業就業脫貧。牡丹生態基地面積已近3000畝,全村年收入高達50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50余萬元。建設龍山學院、中藥材觀光園,大力扶持農家樂、土特產等旅游經濟,打造藥膳餐飲、藥膳洗浴等特色名片,將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成為觀光旅游休閑養生基地。

屬于喀斯特地貌的龍山,地表水奇缺,加上變電設施陳舊造成的供電故障頻發,水、電問題讓鄉親們鬧心煩神。胡太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帶領大家穿密林、鉆荊棘,尋找水源,帶頭扛電桿、翻山崗,架設電網,用37萬元的項目資金完成了預算110萬元的龍山自來水工程,惠及全村居民。他帶領村干部一起完成8個電力臺區的電網改造,保障所有村組正常用電,許多村民組還裝上了在山村難得一見的路燈。
因歷史遺留問題一直不“太平”的佘村村民組,連村民組長都選不出來,胡太平登門拜訪每戶不少于4次,歷時4個多月,精誠所至,心路為開,終于使長達8年之久的“佘村問題”得以妥善解決。在脫貧攻堅中,他始終沖鋒在前,帶領群眾“拔窮根”,目前龍山村貧困戶已全部穩定脫貧。
2020年新春伊始,還沒來得及細品節日的歡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便打響了。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胡太平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龍山村戶籍人口2026人,為掌握好人員信息,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胡太平一刻也沒有等,立即帶領村8名黨員志愿者挨家挨戶摸排,迅速摸排出4名湖北返鄉人員,采取有效措施居家觀察,督促村醫上門對其進行檢查,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胡太平每天都堅守在勸返點上,對過往的村民進行體溫檢測,對外地車輛進行勸返。他說,“不管這招有用沒用,能切斷傳染源,讓村里老百姓全部健健康康等到牡丹花開的那一天,就是值得的!”
對于自己當初的選擇,胡太平從不言悔,甘于清貧的他,至今仍住在龍山村雙龍村村民組的老屋中。胡太平的心里一直有這樣一幅藍圖:金燦燦的稻谷如同陣陣浪濤滾滾不息,漫山遍野的牡丹、中藥材、堅果林富了村民的口袋,一條條寬闊的水泥路延伸到每戶村民家門口,一輛輛鄉村旅游的客車絡繹不絕。如今,這樣的盛景,正在慢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