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警察被正式命名為“人民警察”。這是世界上首個在警察名稱前附帶“人民”二字的警察隊伍。從此,他們懷著對黨、對祖國的無限忠誠,肩負起平安中國建設的歷史重任,承載起人民安居樂業的厚重期望。那么,人民警察的前身是什么?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歷史?
近日,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2021年起,將每年1月10日設立為“中國人民警察節”。人民警察隊伍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隊伍,也是和平年代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隊伍。
“中國人民警察節”是在國家層面專門為人民警察隊伍設立的節日,是對人民警察隊伍為黨和人民利益英勇奮斗的充分肯定。中國人民警察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就開始了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守衛。關于人民警察,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
前身是中央特科
我黨從創建起就十分重視政治保衛工作,在早期黨領導的工農運動中,曾自發設置糾察隊、農民自衛軍等,維護治安秩序。
1927年11月,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大屠殺,中共中央召開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改組特別行動科,加強安全保衛工作,建立黨的第一個保衛機構——中共中央特科。雖然主要活動范圍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但也標志著我黨情報保衛系統的誕生。
從1927年到1935年,中央特科人員在隱蔽戰線上出生入死,成為黨開展對敵斗爭的銳利武器,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偉大功勛。
1933年黨中央遷往蘇區,特科工作于1935年結束。中央特科可以說是我黨歷史上第一個政治保衛機構,也是人民公安機關的前身。
政治保衛“特種部隊”屢立功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一次中華蘇維埃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成立了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以原來的蘇區中央局保衛處為基礎,組建了國家政治保衛局,這是我國最早的人民政權的公安機關。
1933年1月,由于革命形勢發生變化,臨時中央政治局遷離上海進入中央蘇區,部分中央特科人員并入國家政治保衛局。
與中央特科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秘密活動不同,國家政治保衛局是負責“進行公開的、秘密的與一切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反革命作斗爭,和保衛蘇維埃政權的一個機關”。
那時,國家政治保衛局堪稱紅軍中的“特種部隊”,工作人員大多從各部隊精心挑選而來并專門培訓。他們紀律嚴明,要求嚴守秘密。秘密工作是保衛局工作的主要原則。
第四次反“圍剿”中,朱德的警衛員突然中毒身亡,“特種部隊”很快偵破案件,兇手竟是一個冒充軍醫的國民黨特務。他在朱德喝的開水里下毒,沒想到警衛員把水喝了。遵義會議期間,保衛局負責外圍警衛工作,在距會場一公里的紅土坡三次打垮土匪武裝,捕獲了兩個國民黨特務。
1935年11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成立,國家政治保衛局改稱西北政治保衛局。
毛澤東:延安警察,中國第一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使敵后抗日根據地得以開辟,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隨著根據地和政權建設的不斷發展,在建立民主政權的同時,公安機關也隨之建立。
當年10月,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更名為中華民國陜甘寧邊區政府。而邊區政府發布的第一號委任令,就是任命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周興兼任陜甘寧邊區保安處(以下簡稱“邊保”)處長。從此,保安處成了邊區政府直轄部門,業務主要是三塊:偵查、情報、審訊。
延安市政府成立后,邊保在延安成立延安公安局(別的地方都稱“保安分處”),下設四個派出所,其中最顯眼的是一支警察隊伍。以往,中共保衛系統的武裝力量都被稱為警衛隊、保衛隊等,編制與軍隊相同,但這次的保衛隊伍由人民政府任命,因此稱“人民警察”,全稱是“陜甘寧邊區人民警察”,簡稱“邊警”。
不同于軍隊的灰色制服,作為維護邊區首府延安的重要治安力量,警察隊從頭到腳一身黑裝,還配上了鋁合金特制領章。領章大大的“邊警”二字,再加上是騎巡隊,“拉風”的裝備讓警察隊成為邊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當時,延安城里主要路口設置了六個警察哨崗以維護秩序、疏導交通。另外,定期或不定期巡查、甚至迎接外國或中央政府來賓等重大場合,也都由這支警察騎巡隊負責警戒工作,就連中央首長的警衛員也要從警察隊選調。
毛澤東曾夸贊:“延安的警察,不是世界第一,也是中國第一!”
新中國成立后,警察被正式命名為“人民警察”。這是世界上首個在警察名稱前附帶“人民”二字的警察隊伍。在1949年10月25日召開的第一屆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正式確定了人民公安管理體制。1949 年11月1日,公安部正式成立。
從此,人民警察懷著對黨、對祖國的無限忠誠,肩負起平安中國建設的歷史重任,承載起人民安居樂業的厚重期望,永遠第一時間出現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人民網20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