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坤 朱冰瑩
摘 要:本文以“馬拉松熱”為背景,分析當代大眾體育下“業余”馬拉松運動員成績對競技體育“專業”馬拉松運動員成績的發展進行探究,探討大眾體育業余馬拉松運動員所帶來的社會價值,他們不僅促進了競技體育專業運動員的成績提升,拓寬我國競技體育培養模式,還帶動群眾體育參與基礎,有效提升我國馬拉松運動水平。
關鍵詞:馬拉松熱:競技體育:大眾體育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馬拉松運動“熱”了。由于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中國田徑協會對賽事審批進行了松綁,導致馬拉松賽事呈“井噴式”增長,現在已經成為參賽人數最多的體育活動,就目前現狀來看,馬拉松運動受大眾親睞的程度已經達到一個空前的狀態,并且還會持續飆升。現階段馬拉松運動在業余大眾跑者和專業隊競技跑者的領域備受歡迎,參與的人數不僅逐年上升,大眾跑者和競技跑者的馬拉松成績也呈直線上升。在2019年12月8號,廣州國際馬拉松賽上,中國馬拉松運動員董國建、彭建華分別以破賽會紀錄的成績獲得國內第一、第二名的好名次。在業余大眾跑者里面,有多個業余跑者跑出馬拉松運動健將稱號的水平,甚至在比賽中超越專業運動員。本文基于“馬拉松熱”背景,分析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的關系。
二、近五年來我國馬拉松的發展
2015年在中國田徑協會注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達到了134場,較2014年增幅超過160%。在國家體育總局田管中心2015年的年度報告中,全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和參賽人數被稱之為“實現了爆炸式增長”[1]。另有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馬拉松賽事舉辦場次近2015年的3倍。2018年更是達到1 584場,參與人數達到583萬人。可見,城市馬拉松成為當下中國體育領域的一個熱潮。近五年來馬拉松賽事統計見表1。
隨著馬拉松賽事的逐步發展,運動員的運動水平和運動成績也普遍提高。以北京馬拉松為例,馬拉松跑進3小時的人數逐年提高,從2015年的164人到2019年的971人,五年期間跑進三小時的人數增幅了近6倍。說明不管是大眾業余跑者,還是專業競技運動員,馬拉松運動成績都大幅度提高。近五年來北京馬拉松破3人數統計見表2。
三、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定義和區別
大眾體育也稱為社會體育、群眾體育,是體育的基本一個環節,是以社會全體成員為參與對象,利用閑暇的時間進行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豐富業余生活,調節社會情感為目的。發展大眾體育,是為了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和身心健康,擴大體育人口,豐富群眾的閑暇生活。競技體育是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大程度地挖掘個人或者團隊在體能、心理、運動智能等方面的潛能,是以創造優異的運動成績和奪取比賽勝利為目的的體育活動[2]。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從本質上來看都具有健身性和娛樂性。不同之處是大眾體育是以娛樂身心,增進健康為目的,競技體育是為了奪取比賽優勝,創造優異的運動成績為目的的體育活動[3]。
四、當代馬拉松運動
(一)競技體育領域下的馬拉松
2019年對于中國馬拉松而言是值得肯定的賽季,中國馬拉松專業運動員多次在國內外馬拉松比賽中跑出近幾年的好成績,多人跑進2小時12分鐘的好成績。2018年國內馬拉松最好成績僅為2小時14分鐘16秒。女子馬拉松也是多人跑進2小時30分鐘的好成績,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中國馬拉松能夠全面大爆發,筆者認為主要得益于內外部環境的全新改變。火熱的馬拉松市場不僅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全民健身運動中來,也讓原本不受市場關注和喜愛的中長跑運動員有了更多的展示的機會。作為當前中國田徑最軟肋的項目之一,中國中長跑運動員很少有機會參加奧運會、世錦賽、鉆石聯賽等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賽。
在中國馬拉松市場火熱之前,由于運動成績不突出,即便是中國最好的中長跑運動員也無法得到出場費和品牌代言。而隨著馬拉松市場的火熱,更多的國產品牌開始大力扶持中國馬拉松運動員。不僅為簽約運動員提供國內外大賽參賽機會,全年配置最頂級的私人訂制運動裝備,還為取得好成績的簽約運動員提供豐厚的獎金。
(二)大眾體育領域下的馬拉松運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業余”馬拉松運動員依靠自己的努力跑出運動健將的好成績,“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異軍突起,讓我們看到中國馬拉松競技成績復蘇的曙光。2018年3月20號,“我要上奧運”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田徑協會將于2018年-2020年推出東京奧運會周期“我要上奧運”系列活動,活動中將從中國大陸地區公開選拔男、女各一名大眾“業余”選手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馬拉松比賽。“我要上奧運”系列活動的開展,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體育強,中國強”和“健康中國”戰略,同時為大眾馬拉松選手登上奧運賽場、實現奧運夢想創造了舞臺。由此可見,中國馬拉松大眾選手運動水平逐漸增高。
1.大眾馬拉松運動員給體育市場帶來的社會價值
近年來,馬拉松的火熱發展,也促進了馬拉松體育行業的迅速發展,各種與跑步相關的產品也相繼推出上市,有跑步的電子設備、服裝等。稍微有點成績的“業余”馬拉松選手都能輕松得到贊助商的許可,有良好的訓練環境、差旅費、比賽裝備等。比賽機會比體制內的“專業”馬拉松運動員更占有優勢,這是市場化的結果。許多品牌企業會給“業余”馬拉松運動員聘請高水平的馬拉松教練,贊助“業余”馬拉松運動員去國家訓練基地進行高原訓練;贊助“業余”馬拉松運動員去國外參加世界六大滿貫高水平馬拉松賽,這是許多體制內“專業”馬拉松運動員都無法實現的要求。所以說“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崛起,不僅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也能為體制內“專業”馬拉松運動員職業化轉變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2.對專業馬拉松運動員起到激勵作用
現階段“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成績非常出色,能夠與“專業”運動員對抗,能夠刺激到“專業”馬拉松運動員訓練積極性,也會讓專業運動員感到壓力。最近幾年,國內“專業”馬拉松運動員的成績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始終徘徊在2小時13分~2小時18分之間。從專業的角度看,這個成績很差,但是“業余”馬拉松運動員還是很難在比賽中能夠戰勝他們。在2018年,“業余”馬拉松運動員接二連三地打開2小時20分大關,頻頻在比賽中戰勝體制內的“專業”馬拉松運動員,不僅讓自己更加有信心,也讓專業隊的馬拉松教練員、運動員有緊迫感。對于處在低谷中的中國馬拉松競技水平,迫切需要這種體制內外的良性競爭,這是發展的唯一出路。
3.帶動群眾體育參與基礎
“業余”馬拉松運動員的崛起,不僅能帶動和影響更多的人參與到馬拉松運動中去,還能通過自己的成長經歷、訓練經驗、比賽經驗,為身邊熱愛跑步的人帶來科學、系統的訓練指導。所以,中國馬拉松競技人才培養絕不能放棄社會跑步俱樂部,未來中國馬拉松競技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群眾體育的參與人數,當某一個運動項目參與的基數大了,自然就會產生出最頂尖的體育人才,這是促進競技體育快速提高的基石,如巴西的足球,美國的籃球,加拿大的冰球,韓國的跆拳道,挪威的越野滑雪。中國的乒乓球等,都是基于雄厚的群眾基礎做后盾。
4.大眾馬拉松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
對于大多數“業余”馬拉松運動員來說,時間不確定,沒有確定的訓練環境和訓練時間,更沒有訓練保障。大多數“業余”馬拉松運動員只能一邊上班,一邊訓練,日常訓練無法保證科學性。在“生存”利益驅動下,“業余”馬拉松運動員訓練過程中過于激進,有時候會不遵循馬拉松訓練規律,導致過早地出現運動傷病和運動瓶頸,無法達到更高水平的運動成績,從而影響到自己的職業發展。總之,在我國“馬拉松熱”的大環境下,大眾馬拉松運動員的成長,讓中國馬拉松運動看到希望。但是依然還有很多困難需要解決,需要給大眾馬拉松一些制度上的支持。希望中國田徑協會能夠給“業余”馬拉松運動員提供更多體制內的資源。也希望社會各界企業、品牌贊助商能夠幫助和支持熱愛馬拉松運動的群體,而非過于在意自己的商業化運行模式。
五、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眾健身意識的增強,參與馬拉松的人數呈指數增長,現在已經是參與人數最多的運動項目,每一項運動參與的人數越多,基數越大,就會產生頂尖的人才,這是快速提高競技體育的基石。現階段在大眾體育里面的“業余”馬拉松運動員成績優異,逐漸追趕專業運動員,從而讓體制內專業的教練員、運動員產生緊迫感,這種體制內外部的結合,能夠有效促進中國馬拉松運動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國力.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問題審視及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17(4):36-40.
[2]王征,譚智平.中國競技體育話語權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5(S2):31-32.
[3]婁全亮,陳立春.簡析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協調發展[J].運動,2012(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