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宇
摘 要:《舞臺視頻影像》是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戲劇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的主干課程。2016年,戲劇影視藝術設計專業被批準為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和市級應用專業轉型示范建設點。本文以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舞臺視頻影像創作課程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了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舞臺視頻影像創作》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課程內容與實施,通過分析研究試圖得出適應本專業的專業轉型教學模式與途徑。
關鍵詞:舞臺視頻影像;應用專業轉型;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四川美術學院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屬于藝術學學科門類,是戲劇與影視學類下設專業,與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動畫專業構成專業集群,共同推動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應用轉型示范發展。四川美術學院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以“大視覺藝術空間場”的概念為基本內核,注重藝術與技術的并重與整合。服務“大文化”、立足“大視覺”,建構“大舞臺”實現“大體驗”??缥幕曇埃缑浇榧夹g,跨空間平臺,實現“跨領域”的應用。本專業以舞臺美術設計相關課程為教學主線,充分發揮本專業自身與科技的密切關系,強化“創新驅動+科技支撐+藝術表現+應用整合”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一級學科戲劇與影視學不斷發展,美術類院校和戲劇、藝術類院校都相繼開辦了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設置改革,“舞臺視頻影像創作”課程是本專業的應用核心課程,也是重要的實踐課程,是將學生的設計創作方案進行落地實施及具體呈現的課程,是技術與藝術跨界融合的重要應用技能體現。目前,多家合作單位及高校與本專業建立了應用實踐教學基地,將研究與設計創作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與社會接軌,從而使得學生在校期間不但能夠從思想上得到開拓與激發,通過“課程講授”和“實踐應用”緊密結合,發現學生的不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面對社會多元化的社會分工和就業結構的轉變,教育制度更應靈活合理的為人才培養提供多種選擇途徑。通過項目實踐積累,將社會行業需求直接同學校專業課程接軌,將教學成果直接轉化,完成項目的同時也為學生在專業實踐表達與社會項目成果轉化等方面得到鍛煉和提升,也促進多媒體影像設計行業發展。
一、應用專業轉型內容
(一)應用實踐性理論體系建構
應用專業轉型應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此目標是教學模式研究的前提條件,理論體系的建構能夠更好地助推應用專業轉型。
(二)融合科技與藝術,教學內容植入應用實踐項目模式
多媒體影像的多樣性、前沿性及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舞臺視覺效果呈現的優劣。特別是近兩年各大衛視的舞臺影像技術設備的投入,進一步推動了多媒體影像在媒體行業的新發展。但對比現在國內的影像技術水平,高校課程培養與之相差較大。這不但需要我們從自身角度進行提高,更需要從課程研究、創作方面進行創新與實踐。
教學內容中通過實操項目植入具體教學實踐環節,使得學生能夠在實操中更好的錘煉自身創作所需的技術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更好地助推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向應用專業轉型,與演藝行業單位能夠更好的接軌,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畢業生應用專業所學而提高就業率。
(三)課程進行深度和廣度的外延拓展
加強課程之間的系統性,把學生的設計方案或實踐項目作為案例,在理論課程上進行不同角度的剖析與講解,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度理解。全方位、多角度的學習,會給學生的印象更深刻,易產生興趣及反饋。緊密結合理論課和實踐項目,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建立理論課程之間縱向的系統性和橫向的延展性,在課程中試行案例的系統性教學。
(四)豐富和完善實踐課程教學體系
1.課程結構模式的實踐探索
進行課程革新,將內容設置為理論和應用實踐兩個部分;配合理論知識內容,設計相關實踐環節,直觀、可操作的認知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建立校企聯動機制,實踐環節可為實際工程,邀請校內外專家為指導教師,實踐過程在企業實踐基地或具體項目中完成。
2.實踐課程的模式創新
區域聯合教學模式,請進來、走出去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建立便捷有效的溝通機制,定期進行專業教師討論,建立網絡共享平臺,上傳共享案例,為系統化教學提供基礎平臺。增加專業間的協作與交流,互通有無,協同發展。實踐教學訓練是多元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要的一環。企業實踐基地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環境和基本實踐項目的機會。學校之間的合作可以共同進行課程的設計,協同合作,完善設計思路。
3.項目運作模式——工作室機制
形成工作室機制,結合導師研究方向或學生興趣點,以具體舞臺視頻影像項目為實踐課題,為向應用專業轉型提供基礎支持。不同年級學生互相交流,提高設計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工作室體制,以創作設計為主線,結合本學科理論學習,提高舞臺視頻影像創作實際能力。通過將項目實踐與課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項目實操的磨練,對于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幫助,促進教師向“雙師型”方向發展。鼓勵專業教師對學生的特點和未來職業發展興趣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
4.教學管理模式——豐富課程的考核形式,完善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應科學、客觀、公正、有效,應能全方面進行考核,并能進行有益的目標導向。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注重階段性成果的整理與采集,實現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客觀評價體系。評價標準更注重過程本身,對成果的比重適當降低。要求具有多樣性的、與目標導向相貼切的成果形式,并根據外部環境的改變而逐漸更新。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和反饋體系。
二、應用專業轉型目標
通過教學模式的研究,完成對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設計的優化,助推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向應用專業轉型,突出四川美術學院本科教育特色。
拓寬學生創作與想象的思維空間,加強學生舞臺視頻影像創作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理論內容通過實踐實操來理解和感悟,掌握舞臺視頻影像創作的流程和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得到更大的提高,社會反響良好的同時,學生對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的滿意度更高。
三、應用專業轉型教學中的問題
轉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坐在座位上被動接受,應該轉變這種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得學生有更多的積極性。主動攝取自身所需的內容,更好的服務應用專業轉型。
完善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建構。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實踐及教學,課程體系是不斷地實踐、調整、再實踐、在調整,循環往復。通過一遍一遍的修改,使得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建構更加趨于完備。
此外,還要助推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的應用專業轉型,解決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與演藝行業對接不順暢的問題。
四、專業轉型研究方法
課堂項目實踐化。通過引入實踐項目,改革傳統教學方法,以項目實操帶動學生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掌握和應用舞臺視頻影像技術。
案例賞析法。結合舞臺視頻影像創作課程特色,通過對成熟、成功實施案例從內容與形式上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出符合應用專業轉型的教學方法。
跨界融合。對不同專業領域相關知識進行融合交錯,在教學理念進行突破,突顯專業應用轉型教育特色。
五、應用專業轉型主要特色
以“大視覺藝術空間場”概念為基本內核,注重藝術與技術的融合。服務于“大文化”,立足“大視覺”,構建“大舞臺”,實現“大體驗”。跨文化視野,跨媒介技術,跨空間平臺,實現“跨領域”的應用。強化“創新驅動+科技支撐+藝術表現+應用整合”的核心競爭力,推進應用專業轉型。
六、結語
本文探討了以應用型人才為導向的戲劇影視藝術設計教學模式體系。四川美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基于美術學院綜合藝術背景,應立足于自身的“專業、地域、學院”的特色,整合資源、銳意進取、大膽開展開放教學,形成具有創新型的高校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申仁柏,衛夢竹.轉型發展下完善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凱里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7):18-19.
[2]張兄武,許慶豫.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4(10):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