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奔本 謝凌媚 鄭超奔
摘 要:本文探討了技工類院校學生創業創新意識培養的意義,并以臺州技師學院(籌)為例,自制調查問卷,通過對不同年級在校生的問卷調查了解技工類院校學生創業創新意識現狀。其中,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存在創業就業認識缺少,積極性較差,自我認知及個人能力不足等問題,進而從不同角度探索學校在學生創業創新意識培養上的可行方法。
關鍵詞:技工院校;創新創業;路徑探索
一、引言
隨著經濟不斷轉型發展以及就業壓力的進一步增加,創業創新逐漸成為國家重要戰略決策,也成為眾多在校學生的職業選擇。其中,技工院校肩負著促進就業、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又面臨普通高校、高職高專擴招帶來的巨大壓力,所以對學生創業創新意識的培養就變得尤為重要。而在實際當中,技工院校開展創業創新教育成效不顯,面臨諸多問題。筆者對臺州技師學院(籌)三個年級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到778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占大部分,為67.48%,女生占32.52%。從年級分布來看,一年級學生占比最高,為43.32%,二年級占比37.79%,三年級學生最少,為18.89%,這也跟高年級學生逐漸走向頂崗實習工作繁忙有關。通過分析現有的問題,筆者嘗試著探索創業創新意識培養的有效路徑。
二、技工類院校學生創業創新意識培養的意義
技工類院校大力推進創業創新培訓,深化學生創業創新意識培養,具有深遠意義。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創業創新工作,先后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國發〔2018〕11號)、《關于推進技工院校學生創業創新工作的通知》(人社廳發〔2018〕138號)等一系列文件,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創業創新是技工類院校落實國家政策的必然需要。其次,技工院校創業創新具備較好的基礎。技工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服務一線的技術工人,他們通過專業學習,考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普遍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而這些技能日常、實用、需求廣,如汽車維修、電工、數控加工等,這使得這些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創業,聯合創業,可以較好地實現個人價值。另外對于緩解就業壓力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國家提出高職大規模擴招一百萬,對于技工院校學生來說,就業競爭進一步加大。培養學生創業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創業創新有利于緩解當前存在的就業壓力,同時也符合部分學生的新型職業選擇。
三、技工類院校學生創業創新現狀-以臺州技師學院(籌)為例
國家政策扶持,學院平臺搭建,良好的創業創新環境,但技工類院校創業創新未見明顯成果,學生創業創新意識不足,人數不多。通過對臺州技師學院(籌)學生調研,筆者總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缺乏對創業創新的正確認識。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創業創新的理解比較粗淺,對于其具體內容和深層次的含義并不了解。其中,對國家創業創新政策完全了解的學生僅占5.91%,部分了解的占57.33%,完全不了解的占36.76%,學生很難將創業創新與職業生涯目標相結合,轉化為內在驅動力,形成創業創新的意識。
二是缺乏參與創業創新的積極性。在調查中發現,僅僅是關注學院創業創新培訓的人數不到調查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參與創業創新培訓的人數則更低。關注并參與學院創業創新教育和實踐的,大多缺乏自主學習、研究的主動性,只是被動的學習和接受。
三是知識儲備和閱歷的局限。技工類院校學生大多年齡偏低,有些甚至剛剛成年,缺乏知識儲備和人生閱歷,且中學以來文化基礎較差,這得使學生很難把握商機。同時他們的經濟大多來源于父母,舒適和優越的生活環境,使學生缺少自我賺錢的意識。
四是缺乏創業創新的道德品質。創業創新過程中需要包括堅韌不拔,持之以恒,敢于冒險等的一系列精神品質,而大部分學生既缺乏持久的行動力,也缺乏精準長遠的判斷力。他們中的大多數,剛開始創業創新時精神十足,有計劃有行動,一旦遇到困難就開始抱怨。當缺乏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且短期內看不到較大成效就開始打退堂鼓,缺乏敬業精神。
四、技工類院校學生創業創新意識培養途徑
(一)開展創業創新教育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2.7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展創業創新教育。創業創新教育能夠啟蒙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了解社會所需求的創新型人才標準,掌握基本創業創新知識,激發創業創新熱情。技工類院校應重視課堂主渠道作用,優化學院課程設置,將創業創新精神融入已有課程,同時設立專門的創新創業課程,改善現有的以講座為主要培訓途徑的現狀,配備創業創新專屬教師,形成專業化、系統化的創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另外,也可以發揮團委、學生會作用,通過組織多種多樣的創業創新活動,如興趣小組、微課堂、小項目等增加教育機會。
(二)營造創業創新氛圍
1.加強創業創新政策宣傳
技工類院校可以面向全體師生普及創業創新政策,對有創業意向但還在猶豫的群體進行重點宣傳,對沒有意向的群體進行啟發性宣傳。鼓勵教師開展本專業的創業創新講座,鼓勵學生參與創業創新講座。
2.開展創業創新比賽
通過創業創新比賽,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創業實踐相結合,從而進一步提升創業創新水平。
3.分享創業創新成功案例,加強輿論引導
社會上一些人創業失敗,或者根本就沒有創業過的人,在網絡不斷發布創業難等種種負面信息,這種負面信息讓學生不敢輕易嘗試創業。學校可以利用官方途徑分享創業創新成功案例,也可以邀請創業創新杰出校友舉辦講座,在校園里傳播正能量,積極引導輿論,消除創業負面信息帶給學生的“恐懼”。
(三)提供創業創新平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創業創新意識的培養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充分發揮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企業在學校教育期間將企業實際工作問題在學校教育,學生能夠在學校接觸行業知識,參與企業項目研發。學校還可以成立對應的創業園,創業園可以開展指導服務,提供差異化服務,這將包括創業指導、產品研發、產品定位、市場確定、組織架構、人員配備、市場營銷、資金管理、客戶管理等諸多方面,為學生的初創企業護航。學生通過熟悉創業創新的實踐過程,不斷加深認識,提升相應技能,從而具備真正科學、合理的創業創新意識。
(四)完善創業創新師資
問卷顯示,80.72%的學生認為能與高水平創業導師的交流是他們創業成功的信心來源。優秀的創業導師能夠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增強學生創業創新興趣,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礎。技工院校應加強學生創業創新意識培養的相關師資建設,筆者建議從以下三點出發:第一,學院應注重對專業教師的創業創新培訓。創業創新指導跟基礎知識傳授是不一樣的,不僅要求教師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市場經驗,能提升創業者的洞見力,讓創業者的商業模式更具有創造性,這是一個不斷自我提升的過程。學院應重視對專業教師的培訓,如創造培訓條件,給予經費報銷等,為教師創業創新指導能力的提升創造條件。第二,聘請校外創業創新導師,如企業一線技師、有責任心的成功創業者、有名望的創業專家等,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分享創業創新經驗,激發學生創業創新意識,從而達到成功創業目的。第三,優化考核機制,打造學院創業創新導師團隊。創業創新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內很難見成效,大部分教師不愿參與。優化考核機制,激發教師的創業創新熱情,篩選優秀的教師,打造學院自身專業化的創業創新導師團隊。
五、結論
技工院校學生創業創新意識的培養符合時代需求,同時對于實現學生個人價值、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有重要意義。對于學生創業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單槍匹馬能完成的。筆者從技工院校的角度出發,通過師資隊伍提升、課程設置、氛圍營造、校企合作、平臺提供等角度探索培育路徑,仍有不全面的地方。學生自己、政府、企業等多方群體的參與,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培育創業創新意識,提高創業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喬佳汝.“雙創”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途徑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6):136-137..
[2]章艷華.職業技能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機制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教通訊,2017(2):20-21,34.
[3]胡立臣.技工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初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9):64-65.
[4]高素敏.技工院校教師創業創新能力提升途徑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