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的全球化發展推動著我國全面改革,我國的改革也已進入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隨著國家改革的逐漸深入,“一帶一路”建設得到了提出和實施,而此構想不僅對古代的絲綢之路實現現代版的升級以及全新的解讀,還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就針對“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路徑進行研究,希望對其實施和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具有幫助作用。
關鍵詞:“一帶一路”建設;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061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3157(2020)14-0114-02
基于我國基本國情,為了更好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以及產能調整,實現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限制的消除,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在此背景下,想要更好地實現此構想的目的,就需要對由此所帶來各種挑戰與機遇進行科學和理性分析,實現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但現階段“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中還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就需要做好兩者融合發展路徑的積極探索,對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意義重大。
一、“一帶一路”建設概述
在2015年3月28日,由國家的發改委、商務部和外交部聯合發布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構想,而“一帶一路”主要包括“絲綢之路的經濟帶”和“21世紀期間海上的絲綢之路”,簡稱作“一帶一路”。它是對我國古代的“絲綢之路”發展理念的借鑒,進而產生的全新發展觀念,以我國和他國所擁有雙多邊的機制,借助區域合作的平臺,和“一帶一路”沿線的一些國家構建長期性經濟合作的關系,從而開創和打造經濟融合以及文化交流一體化發展模式,這對區域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1]。
從宏觀方面看,此構想是對我國經濟的協同發展科學規劃。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主要特征就是開放性,此構想就對我國的市場經濟開放性開拓了新思路,并對我國的經濟結構以及區域經濟提出了明確指導,引導我國的區域經濟朝著開放性、包容性和均衡性發展。在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各要素也在此構想下的一系列政策中更為活躍,對市場資源也實現配置的優化,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體制逐漸完善,促進區域市場內的環境更為平衡。另外,此構想升華了絲綢之路的精神,基于此實現現代化理念的創新,對于國家經濟發展重要的部署,對世界經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經濟的關系
1.“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內的區域經濟發展關系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把18個省當作發展規劃重心,把6個省當作關鍵性聯系區,對我國三個重要的經濟關鍵性聯系區域均涉及,對周邊小型的區域經濟也實現了積極的調動,這就能夠對我國傳統的區域經濟在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加以解決,對我國中西部的地區經濟迅速發展提供了條件。在我國長期發展中,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發展是一直存在的問題,區域內經濟資源太過集中化,且我國中西部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我國的區域經濟在發展中存在產業結構以及經濟實力的顯著差異性。盡管我國對中西部的經濟發展一直十分重視,不斷加強對中西部的開發,并發布一系列的政策為中西部經濟發展給予保障,但區域經濟的不均衡發展一直存在[2]。而“一帶一路”建設就促進了各區域間的經濟交流與溝通,特別是對中西部所給予的扶持政策、發展資源和技術支持等,對中西部的經濟發展具有帶動作用;通過對三大重要性區域經濟加強交流,實現各區域內經濟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從而實現對中西部的區域經濟不均衡發展問題的有效解決。
2.“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的區域經濟發展關系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各行業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經濟市場環境也是十分活躍,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得到了顯著增強,很多的西方發達國家也逐漸進入我國經濟市場內。面對這種情況,對我國的市場經濟產生新機遇并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我國國內市場經濟產生很大沖擊,各行各業迅速發展也面臨著經濟市場激烈的競爭。而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加強了我國和沿線國家間經濟的合作,這對我國經濟市場環境就實現了有效的改善,拓展了我國經濟市場的發展范圍和規模,對經濟實現實現了拓展,為我國行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能夠更好地發揮自我優勢,促進我國經濟市場和國際的區域經濟協調性發展[3]。
三、“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路徑
1.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
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是重要環節,也是“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措施,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沿線的城市就要從全局出發對產業布局進行優化,來促進區域內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4]。比如,對于東北的老工業區來說,現實情況中東北三省的產業結構十分相似,且產業結構的升級較為緩慢,而對密集型資源產業的依賴性比較高,對東北經濟振興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內容。而“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就要注重東北三省的產業結構積極轉型和升級。首先,要對區域內進出口的結構進行優化,把過剩的產能向經濟不夠發達的地區轉移,沿線的一些城市要主動參與,構建多層次性的交流途徑,對外部先進的技術積極引進以推動產業的升級;其次,要對市場運作的機制優化,為企業建立寬松和開放性發展的環境,對行政審批的程序進行簡化,并不斷健全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機制,從而激勵和調動地方企業能夠更加高質高效發展;再次,還要借助環境或者政策等,鼓勵外資能夠積極對上下游的產業鏈參與,尤其綠色產業,加快和推動產業內結構合理優化,推動行業朝著綠色轉型和升級。
2.重視對重點區域內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只有其區域內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才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促進區域經濟的有序和高效發展。而在我國的西部地區,其地廣人稀且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則政府在對我國東中部實施政策扶持時,要把扶持主導性朝中西部區域傾斜。首先,要注重對西部省份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新疆地區因為地方的財政存在有限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存在資金的不足情況,則交通運輸和財政相關部門就要按照國家優惠政策對高速公路以及鐵路等工程項目合理規劃,并通過上級部門進行更多的財政資金獲取與支持;其次,要積極實現地方政府各個部門間有效合作,交通運輸的部門要和其他的部門做好項目資金的合理規劃以及評估,對項目可以設置成經營性以及非經營性的項目,而前者可以通過社會力量實施投資,通過政府宏觀的指導和市場化的運作手段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收益的獲取;再次,對融資籌資的途徑進行拓展,對投融資的體制和機制實施改革,可以建立出將國有企業當作投融資的主體,積極引進社會力量的參與,來進行建設資金的獲取;最后,對資金的撥付方式進行改變,對現有資金不斷盤活,使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有效發揮,對各級的國資企業具備投融資的能力進行充分利用[5]。
3.做好區域內職能的合理劃分
基于“一帶一路”建設背景,要對不同區域職能進行準確的定位,對目前區域內職能的劃分不合理地方,要基于全局對區域職能重新定位,促進上游和下游產業的有效聯動,實現優勢的互補,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盡管我國和其他國家加強了中高端的技術合作,促進了技術的密集型相關企業的發展,而與國際先進的水平還存在差距。對區域職能重新實施劃分中,要對東部城市的產能過剩等問題進行關注,并對西部區域的資源開發加強力度,對各個區域內地方性特色進行明確和分析,實現發展和特色的相結合。在我國的發展中,長三角和珠三角等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要做好表率作用,東部和中部一些較大發展潛力二線城市可進行城鄉發展的共同體構建,來對周邊城市的發展實現帶動;另外,還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背景、民族文化和社交禮儀等全面掌握,可以借助SWTO?管理工具對沿線國家的發展優劣勢、機會和威脅等進行分析,并針對性進行方案的制定,促進上游和下游的產業有效對接,并實現對區域經濟協同化發展。
4.健全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機制
在“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中,因為我國的東西部存在區域發展的差異性,所以融合發展中會不可避免存在經濟發展的矛盾,而這些矛盾若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就會對區域經濟發展效益產生直接的影響。為了確保區域經濟能夠穩定發展,就需要健全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機制,來調節和改善區域經濟在發展中的沖突和矛盾,并找尋矛盾解決的方法,為區域經濟協調性發展提供保障[6]。同時,在每一個區域內還要進行協調部門的建立,讓他們從自然生態、經濟發展、產業規范等方面分別實施管理,確保區域經濟能夠實現協調性和一致性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建設構想的提出和實施具有著顯著的內涵,其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為了實現“一帶一路”建設構想的目的,推動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就需要做好對兩者融合發展路徑的積極探索和改進,這對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張洪民.“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與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9,21(07):190~191.
[2]江健健.“一帶一路”倡議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祖國,2019,(3):101~102.
[3]司浩婷.“一帶一路”倡議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9,(8):36~37.
[4]劉國斌,胡瑋桐.“一帶一路”倡議與民族地區縣域經濟聯動發展戰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39(04):101~107.
[5]施建鋒.“一帶一路”倡議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18,(1):25~27.
[6]吳炯.“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路徑探析[J].全國流通經濟,2018,(10):62~63.
作者簡介:
王學勇,宿遷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與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