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杰
[摘 ? ? ? ? ? 要] ?學前教育是國內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基礎性、福利性和公益性等屬性。目前,國內學前教育存在立法缺失、政府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公辦幼兒園數量少、學前教育管理不適應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幼兒教師素質不高。師資隊伍不穩定、政府監督管理職能薄弱等問題。引發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責任落實不力、不到位,這種現狀已嚴重影響了學前教育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政府需切實履行其在學前教育階段的教育職責,轉變觀念,推進學前教育立法、完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加大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科學的學前教育監管機制。
[關 ? ?鍵 ? 詞]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50-0134-02
教育是國家與民族發展的根本大計,學前教育是國內教育事業中的基礎部分,在孩子的教育啟蒙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人在一生的學習發展階段中的奠基石。學前教育的發展關系著兒童的心智啟迪,有利于保障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以及對于知識的初探索,對于家庭來講,學前教育關系著千萬家庭的切身利益;對于國家來講,兒童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學前教育作為集基礎性、福利性、公益性為一體的教育階段,在學齡前兒童的發展雛形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國內對人才培養計劃更好的實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與推進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一、學前教育的概述
學前教育顧名思義是對學齡前兒童進行的學識傳播以及素質教育,從而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對生活以及社會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學前教育的另外兩個特點分別為福利性與公益性。福利性是指學齡前兒童生活自理能力不完全成熟,教師需提供必要的照顧與保護,保障孩子正常生活的進行,承擔更多的服務功能。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是指學前教育不僅使幼兒以及家庭受益,對于國家而言,正確教育觀念的形成與培養,有利于減少兒童不良事件的發生,切實維護兒童的根本利益,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大力推進“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學前教育的開展,有利于為孩子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為成為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而不斷奮斗。
二、現階段學前教育的困境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文化資源與社會生產力之間出現了不平衡發展,教育事業的一些弊端逐漸暴露出來,而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學前教育,也同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一)師資力量短缺
現階段,我國學前教育行業面臨著師資短缺的嚴峻形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國家對于學前教育方面的人才培養不夠,開設的相關院校較少,教師隊伍的補充擴大存在滯后。二是學前教育方向專業幼兒教師的福利待遇不高,社會地位沒有得到保障。三是師資隊伍不穩定、流動性較大、人才流失情況嚴峻。近年來,在教育機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相關國家加大對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旨在補充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力量,保障學前教育事業的和諧穩定發展。
(二)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衡
教師分配不合理,教師更愿意去較為發達的地區發揮自身價值,尋求較好的福利待遇,在相對落后的地區,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師的整體素養有待提高,無法很好地保證學前教育階段的教學質量。
設備資源分配不均衡,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相比,其硬件設施條件較差,無法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造成很多教學活動不能很好地進行,從而影響學前教育的積極開展。
(三)教師的合法權益缺少保障
學前教育作為一個福利性事業,要求教師自覺承擔更多的服務功能,照顧到每一位幼兒的生活起居以及教育學習,做到為幼兒以及千萬家庭負責,這是需要十足耐心以及奉獻精神的崗位,教師工作本是良心活,本著一顆熱忱之心,為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然而現階段存在一些家長對于幼兒教師工作“不認可”,認為教師管教過度,教師的合法權益沒有受到保障,沒有得到理應的尊重,付出與回報的差異性太大,不利于現階段學前教育的和諧發展。
三、現階段高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突破路徑
現階段學前教育的發展形勢較為嚴峻,這就需要找到突破口,逐個擊破,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抓住機遇,使其迸發出更大的能量。
(一)政府加大參與力度
政府作為宏觀調控部門,應積極發揮其職能,加大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積極投身于國家對學前教育階段的建設中。第一,政府應該增加對于學前教育事業的財政投入。例如,增加學生每日飲食的個人標準,保證每日飲食結構合理均衡,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另外,提升教師的福利待遇,增加教師對于生活的幸福感,促進教師更好地投身到崗位中發光發熱。第二,政府部門應該加大督查力度,對于學校以及教師進行行為準則規范,避免出現違法違紀行為,引起不良影響。例如,對學校的飲食安全進行督查,檢測是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保障學生的生命健康權,同時也要對教師的職業素養進行評定,并定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第三,政府應加大立法,切身保障教師的人身安全。
(二)均衡教師以及教學資源分配
教育的不平衡發展是我國教育主要現狀,地區的差異、師資力量的分配不均衡、教學資源的落后,這些問題都成為學前教育發展中的短板。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我修養,推進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設,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主動請纓,迎難而上,充分發揮教師的高尚情操,到困難的地方去。另外,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協調各地區的不均衡問題,提升教師的待遇與地位,加大號召力度。例如,2020年出臺的西部人才計劃,吸引了廣大優秀學子前往西部,投身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些都是協調資源不均衡問題的重要舉措,在學前教育事業上同樣適用。
(三)加大對家長觀念的引導
家長與教師的和諧交流,才能更好地保障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近些年,出現了一些不稱職教師的有關報道,產生了不良的社會輿論,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我們需要明確的是,這樣的情況只是極少數,家長對教師依舊要保持信任與尊重,給予教師在這個行業里的信心,而不是任由輿論打壓。教師拯救著人們的靈魂,偉大而無私,“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想必是對教師最準確的評價。
(四)豐富課堂內容
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好奇心都很強,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授課中,豐富課堂內容,打破課本局限,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語言課堂教學之禮貌用語學習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為學生插播有關禮貌教育的動畫視頻,抓住學生的眼球,更加直觀地加深對知識內容的了解,掌握禮貌用語的正確使用。文化多元化的時代,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福音,資源實現共享,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海量優質的教學資源,開闊了視野,提高了教師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教學課堂,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五)授課模式多樣化
隨著我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傳統課堂的單一授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的需求,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改革創新,打破單一,將課堂授課形式多樣化,使得教師、學生、課堂可以協調發展,和諧共生。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如何尋求他人幫助的學習中,可以增加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開展角色扮演的情景教學,選取幾名學生,分別扮演陌生人、親人、同學等角色,再請出幾位學生分別對不同的人進行正確的請求問候,教師在一旁進行糾正與引導,最后針對上述活動作出中心主旨的總結,加強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又如,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等輔助手段,為學生進行內容講解。語言學習本就枯燥乏味,幼兒教育的活動性較大,所以教師應該在授課模式上不斷創新,為課堂教學增添趣味及新意,適應高校學生的心理特征,落實語言教學工作,促進語言教學和諧穩定的進行。
(六)不斷提高教師素養
教師的綜合素質有所降低,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無法很好地勝任高校學前教育教學工作,這就需要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與時俱進,積極借鑒優秀教育工作者的經驗,并不斷改革創新,同時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明確基本的教師素養,完善自我,具備過硬的技能操作。學前教育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關鍵的影響作用,創新教學更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關乎學生的心智啟迪,幫助幼兒適應社會的發展。教師的職責是拯救人類的靈魂,教師素養的提高有利于幼兒教育工作更好更快得推進,為我國學前教育發展添磚加瓦。
(七)以做好學生校企合作開展為高校教學的根本目標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應貫徹落實學生校企合作高效開展的教學任務,將以學生做好自身職業規劃以及發揮自身價值為中職教學的根本目標,學校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將校企合作理念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讓學生不斷深化自身職業規劃思想,將職業規劃視為自己學習任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另外,學校應加大對校企合作模式的投入,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內容,讓學生開闊眼界,增加對校企合作模式的認知,滿足學生需求的多樣性,保障學生校企合作教育順利高效的開展。
四、結束語
學前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基礎,在幼兒的啟蒙教育上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應該迎難而上,尋找最優舉措,讓學前教育事業孕育新的事物,迸發強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周德鋒.實踐與反思:高校繼續教育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研究[J].繼續教育,2018,32(7):14-15.
[2]鄭愛民.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20,40(2):77-81.
[3]張敏杰,吳銳.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索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32(5):32-35.
[4]吳彬.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研究[J].海外英語(上),2019,(9):108-109.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