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鳳

胡旭東
2020年5月5日18時,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精確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空間站工程拉開帷幕。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指揮大廳的正中央,本次首飛任務的“01”指揮員、文昌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胡旭東緩緩摘下眼鏡,任由淚水流下臉頰。
胡旭東1980年出生于安徽舒城,2003年畢業于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畢業后,他追尋心中的航天夢,毅然來到條件艱苦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憑借豐富的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原理知識、出色的組織指揮能力和排故能力,胡旭東很快成長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最年輕的“01”指揮員,曾參與發射任務40余次,擔任過北斗二號、風云二號、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
事業蒸蒸日上時,胡旭東卻面臨兩難的抉擇:是留在西昌爭取更好的發展,還是遠赴海南追求大火箭的夢想?新的發射場意味著新的機遇,同時也充滿變數。他沒有猶豫,于2012年登上南下的列車。
全新的航天發射測發流程、組織指揮模式、參試人員隊伍,動力系統又是航天發射的“刀尖”……壓力和挑戰如同巨石沉甸甸地落在胡旭東的肩頭。他暗下決心,必須要讓這支“刀尖”鋒利起來。胡旭東白天跟蹤設備安裝調試,晚上帶領系統骨干撰寫教材,半年時間里,編寫教材、規程、預案、試題庫等各類技術文件上百份、近100萬字,他還帶領崗位人員到火箭生產廠家跟蹤學習。歸隊后,他創新使用跑大圖、畫小圖、桌面推演等訓練方式,面對面傳經驗、手把手教方法。不久后,20余名系統指揮員,40余名技術骨干、操作能手迅速涌現,各自挑起了大梁。

胡旭東在指揮現場
2017年7月2日,胡旭東擔任長征五號遙二任務的“01”指揮員,眼睜睜看著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飛行曲線異常,不斷地搖頭嘆息,禁不住潸然淚下。
長征五號遙二失利后,胡旭東沒日沒夜地開展任務復盤,查找各種隱患,分析失利原因……長征五號B是長征五號的拓展型,存在相似性,但也有很大差別。例如,由于長征五號B的軌道高度比長征五號低,所以長征五號B沒有火箭芯二級,不再需要測試芯二級的相關參數。但這也帶來了新挑戰。僅就芯一級垂直總裝而言,由于儀器艙安裝在芯一級上方,需要增加1米多長的吊裝環框,造成長征五號B的芯一級長度比長征五號長,而芯一級吊裝時,火箭和設備之間高度有限定,火箭和廠房操作平臺之間縫隙狹窄,所以吊裝難度成倍增加。
胡旭東打了個比方,長征五號芯一級吊裝好比提著接近滿載的水桶從狹窄的樓梯上樓,不讓停歇、不讓磕碰還不能潑灑,長征五號B則是把水桶徹底加滿了。
“硬件、軟件都有變化,用老的方法測試新的火箭,是要出問題的。”胡旭東說,長征五號B測試最大的難點就是要提前梳理技術狀態變化帶來的測試操作調整。
火箭發射,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不能帶絲毫隱患上天。此前,在一級發動機測試時,崗位操作手趙峰發現聲音異常,胡旭東堅決要求用未裝箭設備重做實驗,結果表明發動機某元件存在異常,最終做出了在發射場更換該元件的決定,排除了隱患。胡旭東說:“航天產品很貴重,質量要求非常高,一顆螺絲安裝時施力的大小就可能影響任務成敗。”
在近三年時間里,為了提高地面保障能力,提升設備可靠性和穩定性,發射場進行了大量的基礎建設和技術改造升級。
發射場應急油機建設是由胡旭東負責的一個項目,“發射場電壓波動,一年中會遇到很多次,輕微波動零點零幾秒鐘,嚴重的會造成大面積停電。這在發射任務過程中是絕對不允許的。應急油機投入使用后,可以保障發射場設備安全和工作人員的基本生活。發射日當天遭受意外情況斷電后也可以繼續組織發射,保證發射窗口不錯失。”胡旭東說。
提及長征五號B首飛任務,胡旭東提到最多的一個字是“難”。難在疫情影響,難在并行任務。
長征五號B首飛任務啟動時,發射場還有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因為和疫情暴發期重疊,超過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員不能投入到長征五號B任務中,其中還包括數名分系統指揮員。人手緊缺讓一向笑容滿面的胡旭東鎖緊了眉頭。
胡旭東表示,最首要的是防疫,如果發射場出現疑似病例,所有的測試工作都可能按下暫停鍵。相比發射場工作人員,春節后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試驗隊員是疫情防控難點。
胡旭東和戰疫情防控小組一起,細致掌握外來試驗隊員20天的行蹤軌跡、接觸人員和健康狀況,督促落實隔離制度,每天檢查測試人員口罩佩戴、體溫監測登記和測試廠房消毒殺菌等情況。
同時,胡旭東帶領大家連續多次召開討論會,選拔出一批新指揮員填補空缺。他還組織各系統分解流程,進一步細化各項測試時間,每項測試精確至10分鐘。
“航天發射有一條鐵律:進度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安全。寧可一天多加班幾個小時,也絕不能因為人數少,讓不會的或者非本崗位的人員去操作,從而影響質量。”雖然人員捉襟見肘,但是胡旭東從未降低測試標準。
進入長征五號B任務準備期,胡旭東便卯在現場,從設備恢復和任務準備并行,從供氣設備檢測檢修到加注管路吹除置換、發射平臺維護改造,他都會仔細緊盯,如果哪項工作落下了,他總是感到“不放心,覺都睡不好”。
在長征五號B任務的關鍵時刻,為了確保發射成功,他組織各系統把多媒體紀錄、測試數據紀錄翻出來再進行比對,排查問題、分析漏洞、查找隱患。
胡旭東說:“雖然全世界新型號火箭首飛任務成功概率僅為51%,但是只要火箭進入發射場,我們必須努力確保百分之百的成功!”
相較三年前,40歲的胡旭東多了很多白發。5月5日,看著大屏幕上“祝賀長征五號B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的畫面,胡旭東笑著說:“今晚給自己放假,回去至少睡七個小時。”1038天的等待,1038天的堅守,在胡旭東看來,不可能因為某一次失敗,就放棄航天夢想。“失利沒有讓我氣餒,成功也并非一朝一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