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滕征輝

很多年前,我幫一位朋友運作事情,著實花了不少精力。恰巧在一次飯局上,認識了宿總。宿總是做批發生意的,在東北市場獨占鰲頭。他在酒桌上沒說什么,笑著碰杯喝酒,一回到房間,馬上跟我說:“別介入這類敏感問題中,費力不討好尚屬其次,有時候還會惹麻煩。”
后來,情況發展果然如他所料。當事人畢業于名牌大學,頭腦靈活而善變,認定自己非干一把手不可,用空頭支票兌現實惠,最后被他的領導打入冷宮,牽連了身邊不少人。我幸虧收手及時,只不過搭了一些工夫而已。
一次去東北出差,宿總給我接風,聊起這件事,我問道:“你是行伍出身,是不是覺得讀書人都不講究啊?”他哈哈大笑,說他們當兵時,至少受過不出賣戰友的培訓,還言道,“別說當兵的,你看木匠、瓦匠的工頭,什么時候被自己的小兄弟出賣過!”
面對我的感謝之意,他連稱不敢,表示并不是有什么先見之明,而是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當時,省里某位老鄉找他幫忙,他盡心盡力去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成。誰知道辦成后,對方卻推三阻四地不認賬。宿總道:“我吃過虧后就使勁兒琢磨。這么多年來,我從沒犯過同樣的錯誤。”
在商界,能“不犯二”的人極少,這需要極強的自控力和極獨到的眼光。在我的印象中,同樣能做到這一點的,就是王石了,他也是當兵出身。細細品來,這兩位成功人士還都有另一種可貴品質——不貪。宿總在第一桶金完成后,下了死命令:“嚴禁任何形式的行賄以及受賄。凡是涉及潛規則的生意,寧可不做。”
記得有一次午飯時,某上市公司董事長很看好宿總的公司,連連示好,雙方相談甚歡。過了一段時間,我偶然想起,便問他怎么樣了。宿總笑著說,那天是做面子,他根本沒想過與他們合作,因為對方拉靠山、做假賬,他生怕沾包。
某年春節前,我們一起聚餐,席間有個人非要賣給他一棟房子,價格是省城當時房價的一半。他照樣不動心,跟我解釋道:“現在看是占便宜了,可那人喜歡求人辦事,以后還不得老找我,別招惹他算了。”
最奇怪的是幾年前,某大集團的供應處處長在酒局上與他大賣交情,說多年來承情不少,堅持要宿總賣些大路貨,算是還情。散了后,我問他道:“既不違法又不違規,這回得干了吧?”他卻搖頭說道:“我們做貿易的公司,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隊伍。為了撈點下游業務的偏財,把自己的人心搞散了,不值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