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 馮春久 高陽 趙潤澤



“做強一只鴨、做亮一枝花、做優一粒米、做紅一只蝦。”這是潢川縣積極培育扶貧產業的生動寫照。
潢川古為黃國,是世界中華黃姓發源地、戰國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黃歇的故里,有著4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潢川位于豫東南中心地帶,北臨淮河水、南依大別山。
國務院在大別山扶貧規劃和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中,把潢川列為重點建設的鄂豫皖區域性中心城市。
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有力的政策支持,為潢川發展產業提供了源頭活水。這也恰是潢川產業扶貧成果顯著的重要因素。
目前,潢川的鴨、花、米、蝦四大扶貧產業累計帶動貧困群眾1.4萬戶(4.9萬人)穩定脫貧。
7月16日,記者一行一到潢川就直奔仁和鎮連崗村。這個村子,記者曾多次到訪,每次來都有新感受新變化。比如這次,村里新開的裕民農旅水上餐廳,就讓人眼前一亮。
連崗村黨支部書記劉家金說,村里的好山好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游玩,去年舉辦櫻花旅游節創下了日接待游客4萬人次的紀錄。
“人多了,吃飯成難題,村里一合計干脆建個水上餐廳,一方面村集體有收入,另一方面還可以帶動貧困戶就業。”劉家金告訴記者。
記者采訪時,貧困戶張鵬正在水上餐廳忙碌,對于每月3000多元的工資,他除滿意之外更多的是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據了解,這個水上餐廳總共投資500萬元,由村集體投資260萬元控股,其余是按10萬元一股由村民自愿入股。由于建在水上,環境優雅,食材生態,吸引了周邊的人慕名前來品嘗,節假日更是一桌難求。
胡灣水庫穿村而過,東邊是平原,西邊是淺山,連崗既是水城也是山村。連崗村正是充分利用這一地理優勢,加快了發展產業的步伐。
連崗村先后引進光州茶業、綠之泉園林、京城園林、泳泉園林專業合作社等企業,動員廣大群眾以土地流轉、靈活就業、資金入股等方式參與產業發展。
該村累計流轉土地3500畝,建成茶葉加工扶貧車間1個,帶動本村及周邊260戶貧困戶穩定增收,每年參與靈活就業群眾達2萬人次,每年直接增加群眾土地收益140多萬元,增加勞務收益430多萬元。
為了更好發揮花木種植的經濟效益,連崗村大力興辦鄉村旅游,初步形成了“鄉村文化和黨建文化觀光”“優質花木品鑒”“土特產品消費”“連崗特色美食”等旅游品牌。
鄉村旅游帶動了該村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連崗村及周邊擁有“農家樂”餐館11家,娛樂企業7家,導游服務企業2家,旅游產品銷售36家,全村旅游從業人員達320名,年創收近2000萬元,實現了連崗村貧困群眾不出遠門也能致富的良好發展局面。
無獨有偶,十公里之外的魏崗鄉余店村產業發展與連崗也不分上下。
據魏崗鄉黨委書記潘勇介紹,余店村已發展100萬元以上的企業10家,500萬元以上的企業7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帶動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500余人,形成了糧食深加工、生豬養殖、肉牛養殖、小龍蝦養殖、花木種植、新型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產業。
行走在余店村,記者發現該村企業一家挨著一家,商鋪林立,街上人來人往,仿佛進入鬧市區。
張良是該村一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是電商平臺“鮮了么”的創始人。作為一名黨員,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建立了微信小程序平臺,解決了群眾買菜賣菜難的問題。如今,他成了余店村“買全球、賣全球”的中間商。企業生產的農特產品和群眾自產的土特產在他的電商平臺賣,他又幫助村民網購物美價廉的商品。
記者采訪時,余店村一位村民剛好把他家的土雞蛋送了過來。張良說,土雞蛋很搶手,一會兒都發貨了。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關鍵靠產業支撐,發展產業必須依靠人才。只有像張良這樣有學識的返鄉創業人士多回歸,農村才能發展好?!焙幽鲜∪松鐝d派駐余店村第一書記代克會深有感觸。
在潢川還有幾個大塊頭企業,他們是帶貧的主力軍。
華英集團是一家上市公司,更是潢川當之無愧的農業產業龍頭,華英鴨號稱“世界鴨王”。近年來,華英集團持續發展壯大,主營業務不斷加強,分支業務異軍突起。
然而,在不斷擴展業務的同時,華英集團也非常重視帶動家鄉貧困戶的脫貧致富工作。通過企業脫貧實踐,其采取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
這些年在華英集團的帶動下,通過養殖,累計帶動農民10萬余人,其中貧困戶2600人實現脫貧致富。華英先后帶動潢川、周邊縣區及多個省份地區3萬多農戶10多萬人,參與到當地養殖、加工、運輸等產業中來,不僅增加了收入,而且還有效促進了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年實現社會綜合效益10多億元。
“脫貧致富不用愁,養鴨一年蓋洋樓?!边@是華英集團產業扶貧效果的真實描述。
眼下,小龍蝦成了餐飲市場備受喜愛的美食,什么蒜蓉的、麻辣的、五香的,讓人大飽口福。殊不知,市場上三分之一的小龍蝦來自潢川。據了解,目前在全國已經形成了“南有潛江、東有盱眙、北有潢川”的小龍蝦三足鼎立的格局。
近年來,潢川縣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大力推行“稻蝦共作”扶貧模式,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畝雙收”,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共享、可持續的產業發展之路。目前,全縣小龍蝦養殖從業人員達5萬余人,小龍蝦產業已經成為潢川最受群眾歡迎、最接地氣的扶貧產業。其中,發展最好的當屬河南農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都集團)。
據了解,農都集團是由國內鮮活冷鏈巨頭聚鮮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潢川龍頭企業河南浩華集團聯合投資,傾力打造的小龍蝦產業園。
農都集團總經理王新義告訴記者,農都小龍蝦產業園項目規劃用地約500畝,其中在產業集聚區規劃用地308畝,項目總投資10億元。主要建設小龍蝦交易中心(含分揀、打包、倉儲、轉運及物流)、鮮活及冷鏈物流、制冰廠及冷庫、種苗與飼料、小龍蝦加工及包裝、進出口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企業孵化器、職業技術教育、品牌餐飲和休閑旅游、豫南農副物流中心等,打通小龍蝦全產業鏈。
自此,潢川縣完成了小龍蝦產業與全國大型電商交易平臺的完美結合,潢川小龍蝦“跳”入了發展快車道。
農都小龍蝦產業園項目建設過程中,信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潢川縣委書記趙亮多次到現場指導,指出以農都集團為主的小龍蝦產業園是該縣打造小龍蝦高端產業的重要項目,農都集團“3+3”模式在帶領養殖戶增加收入的同時也推動了小龍蝦全產業鏈的發展。
走進農都集團交易市場,記者看到不少養殖戶都開著三輪車拉著龍蝦來交易,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這一車車小龍蝦對他們來說換來的都是“真金白銀”。
“收上來、賣出去”,實現小龍蝦產業從自發到有組織,從無序到有序,推行科學種養,這是農都集團作為龍頭企業的發展使命。
如今,以農都集團為代表的相關企業帶動全縣發展“稻蝦共作”種養規模達27.3萬畝,每畝凈收益3000元以上,并帶動3899戶貧困戶15612人脫貧增收,逐漸成為帶貧主力軍。
“近年來,潢川縣通過黨建引領、人才引進、交通保障等措施,使各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F在正處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會加大扶持扶貧產業的力度,讓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走得更快?!变甏h委副書記孔輝向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