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瑞鶴 張國清

盛夏季節,沿著蜿蜒的山路來到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趙溝村,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油然而生。這里阡陌交通,屋舍古樸,柿子樹枝繁葉茂,花椒長勢喜人,土制蜂箱隨處可見……
雖然坐落于河南邊陲,但這個被山巒環抱的古老村落,卻有著厚重的人文底蘊,散發著蓬勃的發展氣息。采訪中,由三門峽市文化和旅游局派駐的第一書記唐昆一路心情振奮,說起近年來趙溝村的發展和未來規劃,如數家珍。
古村變遷
趙溝古村位于三門峽市澠池縣段村鄉東部,這里四面環山,兩面臨河,古樹名木,交相掩映。趙溝村歷史久遠,相傳周朝時期,周文王曾在此避難。環村而過的文曲河、山上的文王洞和一棵2500多年的古槐樹見證了趙溝村的歷史變遷。趙溝村原為黃姓人家居住,稱為十家莊,后北宋宰相趙普后人為躲避戰亂搬遷至此,遂更名為趙溝村。
趙溝村占地24平方公里,古建筑群1.5萬余平方米,現有古建筑81座,多數為明、清建筑,百年古樹有2000余棵,其中千年古樹50余棵,享有“中原石頭城”“深山小迷宮”“沿黃第一古村落”之美譽。
相對封閉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趙溝村淳樸的民風,村里至今還保持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傳統習俗。
不僅如此,趙溝村還保留著珍貴的“紅色”印記。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從山西過黃河駐扎村北高地,經常進入村莊進行掃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八路軍敵后武裝的帶領下,機智勇敢的趙溝村人民與鬼子殊死搏戰,誓死保衛家園。
唐昆介紹,近年來,趙溝村先后被命名為中國傳統古村落、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歷史文化名村、河南省特色旅游村等,以該村為核心產區的“仰韶貢餅”被命名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文旅興村
趙溝村雖然風光秀美、人文豐富,但畢竟山遠地偏,人跡罕至。受地理環境的限制,多年來,村民始終徘徊在貧困邊緣。趙溝村有12個自然村、262戶、74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36戶、428人,屬省級深度貧困村。
2017年11月,唐昆被派駐趙溝村擔任第一書記。將文化和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員派來駐村,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充分挖掘趙溝村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脫貧攻堅之路。
“趙溝村有著秀美的自然景觀,而且保留了較為完整的明清村落建筑格局,并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唐昆介紹,駐村后,他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干部,率先確定了趙溝村發展旅游產業的方向和目標。
做事情,人是關鍵。唐昆通過組織召開村民大會,把在外工作人員請回村里,采取自主推薦、村民大會投票表決的方式,選出了10人小組,組成了趙溝村群眾自治組織旅游辦。該組織不拿村里一分錢,負責為趙溝村的旅游發展建言獻策和出謀劃策。經過集思廣益,“發揮優勢,突出特色,以發展旅游拉動經濟增長,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思路應運而生。
發展文旅產業,基礎設施至關重要。兩年來,唐昆多方努力,籌措資金2000余萬元,為村里完成了電網改造,安裝了太陽能路燈,修建了道路,實施了人畜飲水工程,成立了黨群服務中心,進行了環境治理,修繕了文保院落……在唐昆的帶領下,趙溝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2018年,唐昆協調電影《路遙歸夢》在趙溝村開機拍攝。與此同時,“三門峽市2018鄉村(古村風情)旅游啟動儀式”也在這里舉行,趙溝村作為三門峽市古村風情鄉村旅游產品對外推廣。從此,隱藏在深山之中的趙溝村,正式以全新的姿態走進人們的視線。
產業融合
趙溝村12個自然村大都位于半山腰,在唐昆的帶領下,驅車沿著曲折的山路向上行進。隨著高度的增加,視野逐漸開闊。道路兩邊,間或出現茂密的樹木、開闊的田地和零散的民居。這些樹木,許多是杏樹和牛心柿子樹,上面掛滿了果子;田地上種植的是辣椒、花椒等農作物;許多村民的家門口,都放著土蜂箱。
“現在,隨著文旅產業的發展,村里種植業、養殖業也日漸興起。特別是村里的土蜂蜜、牛心柿餅和花椒等農產品,很受客戶歡迎,供不應求且價格一路攀升。”唐昆介紹,“土蜂蜜營養價值很高,一桶賣到200元左右,牛心柿口味極佳,每斤賣到三四十元。”
為了拓寬群眾的致富渠道,促進群眾增收,唐昆引導村民成立了筆架山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不僅使農產品的銷售更為暢通便捷,讓村民的收益更有保障,還使村集體經濟有了不菲的收入。現在,合作社帶動全村村民種植花椒1000余畝,種植牛心柿數百畝。
產業的齊頭并進,讓趙溝村有了更多的商機。許多有思路、腦子活的村民紛紛返鄉,他們有的進行土蜂蜜養殖,有的種植牛心柿子樹,有的將破舊的院落修葺一新,發展民宿。
產業充滿活力,群眾的腰包也越來越鼓,2019年年底,趙溝村人均收入超萬元,全村133戶貧困戶成功穩定脫貧。
跨越發展
說起唐昆,趙溝村村民無不充滿感激,特別是他帶父駐村的事跡,在當地廣為人知。
2018年9月,唐昆把患病的父親從老家接到村里,一邊照顧父親,一邊駐村扶貧。這件事,讓趙溝村村民深受感動。
在唐昆看來,做好扶貧工作,要俯下身子,帶著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兩年來,唐昆扶貧工作深得民心,他狠抓基層黨建,為趙溝村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黨建隊伍”;他帶領村民以文旅產業為主導,使趙溝村形成了多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他想法化解村民矛盾,提升了村民素質,培育了文明鄉風……
早晨陽光升起,山風吹來,趙溝村又迎來嶄新的一天。對于唐昆來說,每天的工作既是日常的,又是全新的。部署工作,了解民情,解決問題,這些都按部就班。然后,每當望著高高矗立的筆架山和神態優雅的神女峰,唐昆的思緒總會飛到高山之外,去為趙溝村探尋更加廣闊的發展路徑。
“大力發展文旅產業,這是趙溝村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樣的思路已在村民中形成共識。”唐昆說,現在,趙溝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今非昔比,希望有實力的企業能前來投資興業,帶領村莊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