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任
我最近天天與三歲孫女玩耍,為了對她教育,買了十多本精彩繪本。這些繪本都是大十六開高級銅版紙印刷,彩色鮮艷,印刷精良,大部分都是外國人寫繪的。昨天給孫女讀閱一本《小鹿斑本》卻讓我在孫女的追問下無言以答。
小鹿斑本在森林里與父母朋友快樂生活成長,認識了兔朋友、鳥朋友、鼬朋友,甚至也有了異性朋友。當父母領它到森林外活動時,幾次危險發生時都聞到了人味。其中一次與媽媽外出游戲,媽媽讓它快跑,說人來了。它只好跑,后面一聲巨響,它跑進森林,等媽不來,父親告訴它,你媽媽被人打死了!小鹿悲傷,我孫女也悲傷,一勁問我:“人為什么打它媽媽,為什么?”同時眼中閃爍著淚花!我只好說它媽太漂亮,人要與它一起玩!孫女說她媽媽也漂亮,也有人打她嗎?我只好說不會的,我們是人呀!孫女說,人為什么打鹿媽媽?他不知小鹿愛媽媽?故事到這兒無法往下進行,我翻翻后面情節更殘忍:人燒了森林,動物無處棲身,我不敢再念,草草收場,孩子還為小鹿喪母而悲傷,憤憤地說:人真壞!
此書是迪士尼英語教學經典故事,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編寫者是美國的利婭·豪斯,董宇虹翻譯。我不知它想宣傳什么,可能是說人類在毀滅地球,殘害動物?可是,從編寫者、翻譯者到出版者難道就沒想想:這是在向幼小稚嫩的心靈灌輸反人類的教育嗎?動物界和諧美麗陽光燦爛,人是敵人,殺害美麗溫柔的小鹿媽媽,這對兒童心靈不是傷害嗎?我買的十幾本繪本大部分是外國人編繪的,幾乎全是動物世界,只有這一本有人類出現,卻是作為壞人出現的。作為大人,可以說他們是偷獵者,是法律不允許的,但在此書中,出現的是“人類”,人類是壞形象!
長期以來,兒童就陷入動物界無法自拔。我孫子十三歲,伴著他的童年生長腳步的首先是形形色色的精靈,是巧虎大灰狼,是海綿寶寶,是動物大戰僵尸,是恐龍世界,是唐老鴨,是熊大、熊二,此前的動物世界根本沒有人,光頭強出現后,才有了一個人,可是這個人卻是砍樹破壞森林毀壞環境的光頭強,就那么一個人,還是作為正面形象的熊的對立面出現的!這個人無能愚蠢可笑倒霉,受嘲笑!為什么把人設定為負面的、可笑的?把動物設定為正面的?起碼近十二三年來,我們的孩子是在各種動物伴隨下成長的,那些動物都美麗動人溫柔可愛,只有一個人“光頭強”,還天天打壞主意、破壞森林!
現在的孩子錦衣玉食,物質極大豐富,一個小孩衣服比大人都多,改革開放使這代孩子生活在福窩中。可是,他們的精神世界是與動物為伍,各色各樣的動物是好朋友,甚至老鼠也是正面形象。有《咕嚕牛》的繪本,是英國唐納森寫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任溶溶翻譯。里面小老鼠是聰明智慧的正面形象,這簡直是抄襲中國《狐假虎威》的故事,只是把狐貍換作老鼠!我很奇怪:任溶溶為什么不自己寫,偏要翻譯別國人拙劣抄襲中國故事的書呢?狐貍借老虎威風還能說過去,老鼠代替狐貍、牛代替老虎就十分可笑!當孩子小時候對老鼠懷著好的印象,長大后發現老鼠是這么可惡的東西會怎么想?
在低幼兒童觀看的動畫片中也是動物占了很大比重?!缎∝i佩奇》、《汪汪隊立大功》等動畫產品風靡兒童讀物市場,均以動物為主角。不同程度上對人的形象虛化淡化,孩子最早看小豬佩奇時,會對里面的行為進行模仿,如同幼鴨跟隨母鴨的印隨現象,這在生物界有些廣泛的共性。佩奇的弟弟喬治,臺詞只有幾句,而經典動作是利用坐在地上大哭的方式來闡述訴求,它對現在的孩子造成了一定程度影響,成為孩子要挾家長的手段。無獨有偶,一次郊游中,朋友對在泥坑邊亂跳的孩子狂吼道:你是豬嗎?《小豬佩奇》中小動物們最喜歡的運動是跳泥坑,這種原始的生活技能,在未諳世事的孩子心中,是他們行為的模范準則。
《汪汪隊立大功》極大地渲染了狗的作用,當人類遇到困難時,只有狗才能解救他們,最為高等動物的人類,即使是小孩也應當指揮狗、挽救狗,怎么能喪失人類自尊被狗挽救?兒童文學要樹立人類自尊,與動物為伍應當受到動物的崇敬生存,應當以人為主,不應讓人歌頌和學習動物!當我們成為地球的主人之后,卻要我們的孩子去“印隨”那些原始的、靠本能生存的動物,這是人的文學嗎?電影3D時代的代表作《阿凡達》上映時,影院中看到人類被外星人驅趕回地球時掌聲雷動,我不知道這是對貪婪的懲罰,還是人類的榮耀的摧殘。成人世界,人們對善惡有足夠的判別能力,而幼兒正是建立自己價值觀、世界觀的時期,對動物的偏好,必然導致孩子們對人類世界的淡化和理想的重構,兒童文學不光是故事的精彩,更該擔負起引導孩子對于人的尊重與愛戴的重責。如很多網上搞笑的小學生習作看似搞笑,實則是社會的悲哀,老師讓孩子寫自己未來的理想,有的孩子竟然要開動物園,開狗園貓園,最高理想孩子的理想是和媽媽一樣做微商,不用上班還掙錢。這個新興的產業我并不反對,只是因此抹殺了孩子作為人是社會改造者的偉大雄心壯志和對科技文化學習進取的心,這不能不說與從小浸淫于動物世界有關!一代青少年沒有遠大志向,是民族的悲哀,社會的悲劇了。
改革開放后,中國成人文學成就巨大,出現不少走向世界的佳作,甚至獲“諾獎”,但是,兒童文學尤其是低幼兒童文學質量堪憂,極大問題是完全陷入動物世界,只見動物不見人,只給動物說好話,卻譏笑人、嘲弄人甚至反對人,動物世界簡單單調,寫作者炫耀美麗的自然環境和優越的生活條件,動物住別墅莊園,吃面包、奶酪,盡量展示動物世界的和諧美好,使小孩子向往動物世界的生活,這對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是無利有害的,其負面效果是使許多小孩子過分喜歡小動物,甚至達到不正常的程度:有的小孩抱著貓、狗睡覺,有的小孩發誓要與小寵物生活,反而對于人態度淡漠;很多十二三歲的孩子過分天真幼稚,看書找趣味,找搞笑,喜歡逗笑的東西,對人世社會知識懂得太少。一些孩子人文知識缺乏,人情世故極度缺失,歷史知識更差,沒有人文理想,缺少社會抱負,思想簡單可笑;十五六歲人高馬大,說話辦事像個孩子。“巨嬰”這個詞創造得很好,一代青少年中“巨嬰”數量驚人,這不能不說與從小接受動物世界教育有關,多知動物,少知人。這些書過分美化動物品格,尤其是用現代生活水平美化動物生活,使很多孩子甚至愿意生活在動物世界而厭惡人的世界,當他們小時滿懷對于動物世界的美麗理想,以為動物非常美麗高尚時,一朝長大,看到某些動物的兇殘、丑惡,會引起理想的破產和精神的崩潰。這種以動物為主的兒童文學的傾向應當引起注意并應認真轉變。
引動物入兒童文學可能起源于外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游仙境》,愛麗絲仙游有動物做伴,但是以人為主導,動物為人服務,這是以人為本。他們的作品及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到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的作品永遠是兒童文學的杰出經典,影響了世界兒童文學的發展。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葉圣陶、豐子愷、張天翼以及后來的任大星、任溶溶等一批兒童文學作家也創作了無數兒童文學佳作,這些佳作哺育了一兩代人的成長,培養了他們許多美好的品質和高潔的情操,繪制了許多美麗溫馨的兒童生活畫面,雖然他們的作品中也有動物,但是始終是人的陪襯。我小時讀過的《陶奇的暑期日記》、《楊永麗和江林的故事》至今讓我們那代人向往,《讓我們蕩起雙槳》永遠是我們那代人的童年樂章。還有,我們那時接觸的蘇聯的《諾言》、《一塊燙石頭》等外國兒童文學,其中不少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都使我終生難忘。它們的共同特點培養人對于人的愛與信任,是挖掘美麗優秀的人性人情,歌頌人的美麗溫柔善良誠實勇敢堅貞,懂事后的兒童讀的所有文學作品都對人影響深遠,有些所謂關涉“靈魂”的句子讓人記憶終生。記得讀《基洛夫的少年時代》時記住了一個情節:少年基洛夫遇到青年革命者,讓他參加革命,他沒有表態,答應過幾天再說;過幾天,他跛著腳去找革命者,決定參加革命,原來他回家后用鐵釬把自己的腳扎了一個洞,他試一試自己能否經受考驗,才能決定是否參加革命。另外,《柯楚別依》記錄了這個蘇聯紅軍旅長的艱辛少年時代,他攻打一個白軍軍部,繳獲了不少糖,戰士們問他怎么處理,他說送給幼兒園吧,老子從來不知道糖的滋味,永遠不想吃,那是培養白癡、笨蛋的毒藥!當然這些情節是過時的甚至是錯誤的,這里只是指出兒童文學對于人影響極深。青少年應當讀些培養人堅強正義品質的勵志作品,兒童文學應當以人為主,使孩子從小愛人、懂人、理解人、尊敬人、幫助人,懂人情,通世故,了解社會,知道歷史?,F在,一邊讓孩子背干巴巴的《弟子規》、《三字經》,一邊灌輸動物的可親可敬可愛,把人放到次要甚至反面位置,這是反人本主義的錯誤教育,是應當引起注意并改正的。
還有,兒童文學進入繪本時代也有不少弊?。阂皇侨缟纤f不分內容良莠的盲目引進不少錯誤的不合國情的東西。二是文字少而簡、以畫為主沒有語言文采,作為文學,失之簡陋,作為畫圖失之簡單,兩不像,一本用不了二十分鐘即讀完,很少有保存收藏價值,收之無用,棄之可惜。兒童文學首先要有好的語言,讓兒童通過語言學習文學知識、社會知識。言而無文,行之不遠,現在的繪本幾乎沒有什么文學語言,只是淺顯的畫面說明。三是助長淺讀、讀圖的浮泛之風,更加使孩子養成不耐讀、不精讀、不思考的習慣,敗壞優秀的兒童文學優良傳統,養成兒童不愿讀高深文字的懶惰作風。四是價格太高,二十幾頁、一兩千字的繪本,高者三十多元,低者二十元,一般家庭難以購買。五是流風所及毀滅兒童文學扼殺經典。
兒童文學是文學的基礎,兒童是人之幼苗,基礎不固易塌方,基礎不良易隱禍。幼苗應心存真善美之人情人性人心人格,豈是動物所能施教而成棟成梁!
兒童文學應當是純潔的,應當是美麗的,應當是鮮艷的,應當是浪漫的,應當是活潑的,應當是人性的。她首先應當是以人為本,是歌頌人、理解人、愛人敬人的文學,這樣的文學對于培養一代中華英才大有裨益。愿我中華子孫從動物世界走出,向人的世界邁進。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強健有待優秀的兒童文學去啟迪教育涵養轉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