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風
教孩子學會堅持,學會什么叫努力,什么叫拼搏。

本文主人公

2020年5月底,一則《4歲女孩全國跳繩比賽連奪7冠》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相關新聞也刷爆了網絡。新聞中的女孩名叫于璨伊,在5月份舉行的全國少兒跳繩俱樂部杯賽網絡視頻大賽中,她一個人包攬了5周歲以下組7個項目的第一名。
嫻熟的跳繩鏡頭讓很多人驚嘆,尤其是有同齡孩子的家長,忍不住想問:“哇,一個不到5歲的孩子,她是怎樣做到的?她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
于璨伊的爸爸名叫于大偉,出生在吉林省長春市,曾經從事拳擊和跳繩運動,在跳繩世界杯上拿過兩個項目的世界冠軍。2013年,他創辦了一家以跳繩和拳擊運動為主的勁酷運動俱樂部。于璨伊的媽媽也是一位跳繩世界冠軍。2016年,于璨伊出生后,這個孩子就生活在跳繩的環境里。
每天一大早,于大偉都會早早來到俱樂部,打掃衛生,布置場地,然后耐心地等待每一位學員。勁酷運動俱樂部里的學員以中小學生為主。媽媽忙完家里的活計,也會帶著小璨伊來到俱樂部幫忙。
那時候,小璨伊還不會走路,每當爸爸帶著哥哥姐姐們在訓練,她總會睜著驚奇的大眼睛看著他們,不哭也不鬧。有大人感慨道:“這孩子看跳繩也能看入迷,我家孩子只有在看動畫片的時候才這樣呢。”
于璨伊1歲多的時候,已經會在訓練場地外滿地跑了。那時候,經常出現的情景是:訓練場地中間,爸爸帶著哥哥姐姐們做運動,每個人手里都握著一根繩子,繩子上下翻飛,看得人眼花繚亂;場地外面,家長們靠著圍欄站成一個圓圈,一邊看著自家孩子訓練,一邊討論誰家孩子又進步了,誰家孩子參加比賽又得獎了,好不熱鬧。
有一次,爸爸正在教學員們學習“三搖”的競技跳繩。小璨伊在一旁仔細觀看,之后也撿起地上的一根繩子,一只手扶著墻,另一只手掄著繩子,右腳使勁蹬空。媽媽微笑著走上前去問:“璨伊,你在干什么?”小璨伊仰起小臉,奶聲奶氣地說:“我在學爸爸跳繩呢。”周圍的大人都笑了,一個朋友打趣道:“爸爸媽媽都是運動員,這孩子將來也差不了!”媽媽開心一笑:“還早著呢,按照選拔標準,跳繩運動員最早要五六歲才開始訓練,她太小了。”
隨著于璨伊逐漸長大,于大偉發現女兒確實跟別的女孩不太一樣。別人家這么大的小女孩,手里會抱著芭比娃娃,她手里拿的卻是繩子,還經常使勁掄繩子試圖跳起來。一次晚飯后,于大偉發現,在一旁玩耍的于璨伊一用力,居然雙腳離地,完成了她人生中第一次跳躍。“哇,好棒啊,我閨女終于能跳起來了。”他高興地向孩子拍手,“來,再來一次,讓媽媽也看看。”從那次之后,于大偉開始引導女兒做一些縱向跳躍和連續跳躍的嘗試。
小璨伊2歲左右玩游戲時,于大偉會教女兒如何搖手,這是跳繩的手臂動作。有一次,小璨伊因為生病住院,掛完吊瓶都到了深夜,可等拔了吊瓶,于大偉還是叫醒她。于是,小璨伊睡眼惺忪地在醫院走廊的一個角落里完成了當天的跳躍和搖手練習。有朋友埋怨于大偉狠心,于大偉嚴肅地說:“其實,我們大人都知道,成功源于堅持。可是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堅持不下來,而是我們大人沒有堅持,沒有堅持督促和提醒他們。”
于大偉循序漸進,一點一點教女兒跳繩的基本動作,于璨伊學得不亦樂乎,即使在走路,她都不忘搖動手臂。于大偉的苦心終于換來女兒的進步,小璨伊三歲兩個月左右,第一次獨立完成了跳繩,幾天之后,她就能夠連續跳十幾個到幾十個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怎樣教才能讓女兒對跳繩更有興趣呢?于大偉決定采取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于璨伊雖然每天練習跳繩兩個小時以內,但都是做一些5秒、10秒和30秒的練習,真正的訓練時間只有二三十分鐘,其余時間都在玩。
在父親的堅持陪伴和督促下,于璨伊的跳繩能力飛速進步,“200個定數計時單搖并腿跳”這個項目,于璨伊用53秒就可以完成,而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里,12歲左右的六年級女生的優秀成績是1分鐘166個。
于大偉的家里最顯眼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著好幾個晶瑩透亮的大獎杯。從小,于璨伊就知道爸爸媽媽是世界冠軍,那些都是爸爸媽媽的獎杯,她想:“我什么時候也能得一個大獎杯呢,那樣就可以和爸爸媽媽的獎杯擺放在一起啦。”
2020年3月,吉林省要舉行一場“跳繩抗疫”網絡挑戰賽,得知這個消息,于璨伊仰起小臉天真地問:“爸爸,要是我參加比賽得了第一名,是不是就能得到一個大獎杯?”“是啊,要是你跳得又快又好,當然能得大獎杯。”媽媽捏了一下女兒的臉蛋,笑著說。于璨伊高興得跳起來:“我要比賽,我要得大獎杯!”可在仔細閱讀參賽要求后,媽媽卻發愁了:“根本就沒有適合你這個年齡段的比賽啊!”是啊,小璨伊才剛滿4周歲,比賽里的最低年齡設置是6歲。于是,爸爸只好給她報名參加跟她年齡最接近的一組,也就是說,于璨伊將和6歲到8歲的小朋友一起比賽。
網絡挑戰賽以上傳比賽視頻的方式進行。從檢錄到比賽,都是于璨伊一個人完成。只見她小小的身子直立著站在賽場中央,隨著口令,身子上下跳躍,繩子在空中翻飛。很快,比賽結果出來了,于璨伊得了第一名,于璨伊如愿捧回了夢寐以求的大獎杯。
可是,獎杯到手還沒捂熱,比賽組委會就通知于大偉,這次比賽結果有誤,因為網絡問題,有一組小朋友在上傳視頻時候出現了延誤,因此比賽結果需要重新計算。1天后,確認結果出來了,另外一組的比賽成績比于璨伊高。得知這個消息,小璨伊“哇”的一聲哭了,抱著大獎杯不放手,眼淚一滴一滴地落下來:“我不要給她,這個獎杯是我的!”爸爸心疼地抱起女兒:“我們沒有得到獎杯,只能說明有人比我們更優秀,但只要我們繼續努力,總有一天會得到屬于我們自己的大獎杯。”于璨伊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戀戀不舍地放開了獎杯,淚眼婆娑地說:“好吧,既然那個姐姐跳得比我多比我好,這個大獎杯就應該給她。”
與“大獎杯”擦肩而過之后,于大偉告訴女兒,對方年齡比她大,而且確實跳得比她更好,所以她需要更努力才能贏得冠軍。“獎杯該是誰的就是誰的,我們不能賴著。就是輸,也要有尊嚴地輸。”“嗯,我要更努力,下次一定要拿到大獎杯。”于璨伊認真地點了點頭。
接下來,為了糾正于璨伊一些動作上的小毛病,于大偉督促女兒更加刻苦地訓練。有一次,于璨伊正在練習跳繩,于大偉喊了一聲“停”,于璨伊卻哭了:“為什么喊停,我還可以堅持呀!”于大偉心里忍不住發笑,暗暗為她叫好,但還是明確告訴女兒:“爸爸不是認為你堅持不下去了,我只是想糾正你的動作,只有動作科學合理,跳繩的速度才可以更快呀。”
自從有了想要參加比賽重新拿回大獎杯的想法,于璨伊更加刻苦。每天只要爸爸的訓練館一開門,她就拿著自己的繩子,和比她大得多的孩子們一起排隊,昂首挺胸地走進訓練場,揮汗如雨地練習。
看到這么小的孩子這么拼,很多人不忍心,一個朋友對于大偉說:“孩子還小呢,這么早就學會競爭,真的好嗎?”于大偉說:“賽場是最好的老師,平常我們想方設法讓孩子堅持做一件事,他們可能都做不到,但如果放在賽場上,孩子就會去堅持,然后學會什么叫努力,什么叫拼搏。”
2020年5月,全國少兒跳繩俱樂部杯賽網絡視頻大賽舉行。為了圓于璨伊的大獎杯夢,爸爸帶她去參加比賽。面對眾多忙前忙后像跟班一樣的父母,于大偉的放手和大大咧咧顯得很另類。隨后,于璨伊跳繩的短視頻在社交網路上爆紅,不到一天時間,這段視頻和相關話題就在微博熱搜榜上躥升到第二位,抖音點擊量突破450萬。
視頻中,口令一響,于璨伊馬上進入狀態,30秒內,她雙腳不停交替騰空,跳繩在空中呼呼作響,跳了130個。200個定數計時賽,她僅用了53秒。她雖然年齡小,但比賽經驗豐富,絲毫不怯場,從聽口令,到開始起跳,到離開場地,她筆直的小身板和全力以赴的姿態,就像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
在旁觀者看來,于璨伊跳起繩來就像普通人走路那樣輕松,大家并不知道,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一場接一場比賽下來,于璨伊連奪7個五周歲組以下的冠軍。
于璨伊奪冠后,很多人將目光聚焦到她的父母身上,認為必定是嚴苛的訓練才能有如此成績。于大偉呵呵一笑:“我并沒有要求女兒每天需要完成多少訓練量,這么小的孩子,心肺功能還不成熟,我只是按照她的興趣來引導,教會她堅持。”
生活中,于璨伊和同齡的小女孩一樣天真可愛,接二連三的采訪讓她迅速成長起來。5月底,父女倆被央視邀請,連線鞠萍姐姐和黃煒老師,錄制《云上過六一》節目。錄制節目那天,于璨伊端端正正地坐在家里的沙發上,和全國的電視觀眾見面,認真的樣子特別可愛。
“鞠萍阿姨好,黃煒哥哥好!”于璨伊笑容甜美,大大方方地向主持人問好,毫不怯場。“女兒這樣稱呼兩位名主持不合適吧!”這么想著,于大偉輕輕地用胳膊肘碰了一下小璨伊。小璨伊機靈地改了口:“謝謝阿姨,謝謝叔叔。”黃煒老師幽默地跟小璨伊打趣:“你剛才喊我哥哥,現在又喊我叔叔,那我到底要喊你爸爸叫叔叔還是大哥?”一旁的鞠萍姐姐樂得合不攏嘴,小璨伊調皮地笑了。
接著,于璨伊展示了自己的跳繩雙搖技能。所謂雙搖,就是在一次起跳過程中,繩子從腳下穿過兩次。于大偉展示了自己的三搖跳繩,他說自己最多能跳到五搖。父女倆的精彩表現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雖然是“六一”兒童節,小璨伊沒能出去玩,卻通過努力給自己送了一份特別的兒童節禮物。
6月2日,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發文,正式授予于璨伊“2020年少兒跳繩推廣大使”稱號,授予于大偉“2020年家庭親子跳繩推廣大使”的稱號。
如今,每天不管風吹雨打,于大偉都會陪著于璨伊一起跳繩。媽媽有時候和他們一起跳,有時候在旁邊為女兒甩繩子,一家三口配合默契,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于璨伊奶聲奶氣地說:“爸爸媽媽就是我的玩伴,當然,他們也是我最好的教練。”筆者采訪于大偉時,他說:“相比于同齡孩子,于璨伊對于勝負和堅持有著更深刻的理解。而競技比賽也教會了她,一個4歲的孩子如何去獨立面對挑戰,這將使她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