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繼勝
水均益是中央電視臺家喻戶曉的著名主持人,節目中的他沉穩睿智。鮮為人知的是,生活中的他特別重親情,照顧殘疾哥哥幾十年如一日……大哥經常眼含熱淚對水均益說:“這輩子我享你的福了,也給你增加很多負擔。”水均益卻說:“別這么說,在照顧你的過程中,我也享受到了親情的溫暖!”
水均益出生于甘肅蘭州一個書香世家,爺爺解放前擔任過甘肅省教育廳廳長。水均益的父親水天明是蘭州大學外語系教授,母親在郵局上班。水均益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他在家里排行最小。水均益的大哥是水恒進,二哥水小重在武漢理工學院任教授,姐姐水寧寧是深圳大學的教授。
因為兄弟姐妹多,水均益小時候生活艱難。父母和哥哥姐姐非常疼他,他們吃窩頭蘸糊糊,水均益卻有著特別的優待——可以在糊糊里加兩勺緊俏稀有的白糖。
水均益比大哥小15歲。大哥水恒進樸實善良,性格內向,作為家中長子,很小就替父母分憂。水均益的父母上班忙,水恒進6歲就站在凳子上做飯,在家里照顧弟弟妹妹。
1957年,水均益的父親因出身受到沖擊,天天有人闖到家里鬧事。那時水恒進才9歲,經常半夜里有人舉著火把沖進家里打砸,用木棒擊打水天明。水恒進想保護爸爸,也被對方毆打。時間一長,水恒進因受到過度驚嚇,智力受損。他反應遲鈍,說話慢,做事慢,也不會與人相處。16歲時,水恒進去農村插隊,學業被耽誤了。回城后,因文化程度低,性格木訥,他進入一家街道企業上班,每月工資只有十幾元。
大兒子落到這種地步,都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水天明和妻子愧疚心痛。夫妻倆經常暗自垂淚,不知大兒子的未來在哪里。
水均益天資聰穎,品學兼優。198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蘭州大學外語系。入學前,父親認真與水均益進行了一次談話。父親首先講述了水恒進對家庭的貢獻,接著含淚說:“你大哥很不幸,這是我和你媽的心病。要是你將來有能力,爸爸想讓你照顧大哥,你能答應我這個要求嗎?”
想起大哥的不幸,水均益也流淚了。他向父親承諾:“爸,世間最寶貴的是手足情,不管將來我是否有能力,有我吃的,就有大哥吃的。”這個溫暖的下午,父子倆的約定,成了水均益一輩子的責任。

本文主人公
這時水恒進已經32歲了,水天明夫婦一直將他當孩子保護,怕他受委屈,怕他受欺負。水恒進向父母提出結婚意愿,父親說:“你這個樣子,跟誰結婚都會受欺負,我不放心。”母親也憂心忡忡:“恒進沒能力駕馭婚姻和愛情,結了婚也不會幸福,還不如跟在我們身邊。”水恒進與父母賭氣不吃飯。
水均益與父母溝通:“爸爸媽媽,你們也不能照顧大哥一輩子,他還得有自己的生活。我覺得,大哥有結婚的愿望很好,給他介紹個條件相當的也可以。他工資低養不了家,再過一年多我就大學畢業了,到時可以幫襯大哥。”水天明覺得小兒子的話有道理,便同意了。
水家家風嚴謹,為人正派,親友熱心地給水恒進介紹女朋友。大半年里,水恒進先后與兩位女孩相親,一位是拄拐的小兒麻痹癥女孩,一位智力有殘疾。哥哥相親時,水均益陪著一起去。水恒進說話笨拙,水均益就列舉哥哥的種種優點,并表示:“我們家里人都很善良,誰與我哥哥結婚,絕不會受委屈。”水恒進見到女方,緊張得全身發抖,手心里全是汗。水恒進的婚事沒有進展,直到40歲還跟著年邁的父母生活。
大學畢業后,水均益被分配在新華社工作。每次從北京回蘭州探親,見哥哥一天天蒼老,兩鬢出現白發,水均益心痛不已。
1991年,水均益與王君在北京低調完婚,兩年后,女兒水亦詩出生了。二哥和姐姐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只有大哥始終孤身一人,水均益有了心病。
雖然父母呵護水恒進,但他內心孤獨自卑,人也顯得格外蒼老。隨著水天明夫婦一天天老去,他們的憂心越來越濃:自己百年后,大兒子怎么辦?雖然此前將大兒子托付給水均益,但如今水均益成家了,還會接納自己的大哥嗎?即便他愿意,兒媳會愿意嗎?水天明經常為此糾結失眠。
2004年7月30日,水天明突發心梗。3個在外地上班的兒女還未趕到蘭州,院方用呼吸機延長他的生命。當天傍晚,水均益與二哥和姐姐趕來了。水天明看著3個風塵仆仆的兒女,有氣無力地說:“你們3個我都放心,只是擔心恒進,我放心不下他。”水均益拭去父親眼角的淚水,哽咽著承諾:“爸,我以前就跟您說過,只要有我吃的,就不會餓著大哥。”水天明帶著微笑安詳離世。水恒進放聲大哭,不知自己的命運將被拋向何方。
這時的水恒進因身體原因已經內退,每月領一點生活費,母親的退休金也不高。二哥水小重與水均益商量:“你現在也有家有室,負擔不輕。我在大學教書,收入穩定,每月可以幫襯大哥一點錢。”姐姐水寧寧也表態:“恒進也是我的大哥,要是不管他,我心里不好受。”
哥哥姐姐的責任擔當溫暖了水均益的心,他坦然道:“二哥、姐姐,你們的孩子正在上大學,還要買房子,哪有多余的錢?我收入比你們高一些,大哥和媽媽就交給我吧,我不會讓他們受委屈。再說,你們從小就呵護我,現在是該我回饋的時候了,這事就這么定了。”見水均益情真意切,二哥和姐姐不再堅持。
8月中旬,水均益回京時,將大哥和母親一并帶了過去。水均益一家三口住的是小兩居,他在中央電視臺附近租了一套兩居室,讓大哥和母親單獨生活。
雖是央視名嘴,但水均益的收入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高。當時有媒體報道央視收入排名前10名的主持人,水均益以26萬元的年收入排名第二。事實上,這26萬元還要交稅,其中有18萬元來源于央視對甲級主持人的獎勵,這18萬元也并不是年年都有,如果哪年評不上甲級主持人,就拿不到這18萬元。因此,了解水均益的人稱他是“名人里面的窮光蛋”。
水均益不僅要養自己的小家,還要贍養大哥和母親,手頭并不寬裕。大哥基本不會做家務,母親年紀大了,照顧大哥力不從心,于是,水均益以每月3000元的價格請了一位中年保姆照顧大哥和媽媽,他的經濟負擔更重了。
為了省錢,水均益穿便宜的衣服、鞋子,出門盡量不打車。女兒一些不必要的開支,他也盡量壓縮。別人的孩子出國游學,請外教一對一學英語,還報各種輔導班,水均益沒有在女兒身上花這些錢。
水亦詩遺傳了父親的高智商,品學兼優,孝順懂事。父親的不易她都看在眼里,從不亂花錢。一次,水亦詩將90元錢交給父親,說:“爸,這是我省下來的零花錢,您買雙鞋子吧,瞧您的鞋子都舊了。您對大伯父和奶奶這么好,我也要對您好。”良好的家風得以傳承,水均益熱淚盈眶。
2007年,水均益與王君因性格不合離婚了。水恒進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整整一天沒吃飯。水均益過去看哥哥和媽媽時,水恒進含淚說:“弟弟,對不起,是我拖累了你。如果我不來北京,你興許不會離婚。”水均益耐心向哥哥解釋:“我與亦詩媽走到這一步,與你和媽媽沒有任何關系,你不要有心理負擔。這個責任由我自己負。”聽了弟弟的話,水恒進心里好受多了。
2010年,水均益與央視體育頻道記者楊迪重組家庭。楊迪比水均益小13歲,畢業于北京大學,優雅文靜,知性溫婉。婚后,夫妻倆在北京大興區購置了一套復式樓。房子裝修完畢,水均益與妻子商量:“我大哥和媽媽年紀越來越大,我想將他們接到家里一起生活。一大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還能免去一大筆房租和保姆費。”楊迪爽朗地說:“沒問題,你哥和你媽也是我的親人。”
不久,水均益與妻子一道將大哥和母親熱熱鬧鬧地接進了新居。楊迪跟著水均益喊水恒進“大哥”,叫婆婆“媽媽”。家里的飲食也以大哥和婆婆為主,一大家人同處一個屋檐下,生活溫馨和諧。
2012年3月,楊迪在北京誕下一對龍鳳胎。49歲再做父親,水均益感覺驚喜與責任同在。他給兒子取名水亦佐,女兒取名水亦佑。如此一來,水均益要養全家7口人。
水恒進不忍再加重弟弟的負擔,向水均益提出:“我想與媽媽回蘭州生活。”水均益不同意:“媽媽70多歲了,不能照顧你,回蘭州不現實。”水恒進眼里涌淚:“你給媽媽盡孝是應該的,沒有贍養我的義務。我已60多歲了,死了沒什么遺憾。”水均益哽咽了:“哥,你別說剜心窩的話了。手足兄弟,砍斷腳跟連著筋。”水恒進哭了:“我自己命不好,卻有這樣的好弟弟,也知足了。”
2017年,水恒進患上了癲癇病。一發病,他就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剛開始楊迪嚇得不知所措,次數一多,她已能協助水均益將水恒進送往醫院。經點滴注射,水恒進安靜下來,與正常人沒什么區別。可過不了多久,他又會毫無征兆地發病。
水均益經常去外地出差,心里總不踏實,一直牽掛大哥。他想:要是大哥發病了,楊迪和媽媽該怎么辦?水均益與北京多家知名醫院取得聯系,最終將大哥送進安貞醫院接受治療。經手術和藥物調理,水恒進的癲癇病被徹底根治。
2019年,水恒進71歲了。因年紀大了,他有些生活習慣不好,加上反應慢,說話不得體,媽媽經常數落他。水恒進與媽媽產生磕絆,賭氣不吃飯。水均益先安撫好哥哥,再私下對母親說:“媽,大哥不容易,我們對他要多一份耐心和包容。”母親流淚了:“我是擔心你和楊迪有想法,才數落你大哥的。”水均益握住媽媽的手:“無論大哥怎么樣,我都不會計較。”
水均益說到做到,不管大哥說錯了話還是做錯了事,他從不責怪大哥。有時水恒進自責,水均益還輕言細語地安慰他。在丈夫的感染下,楊迪也尊敬水恒進,處處包容遷就他。
雖然自己沒有妻子,沒有孩子,沒有小家庭,寄住在弟弟家,但水恒進絲毫沒有寄人籬下的感覺。癲癇病治好后,水恒進又患上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老年病。水均益經常給大哥買藥,送他去醫院體檢。他還給大哥添置換季的衣服和鞋子,大哥想吃什么,水均益第一時間買回家。
水均益贍養殘疾大哥的事傳開后,很多人被感動了。有的人含淚道:“弟弟能做到你這個份上,也是世間少有。”還有人說:“很多人沒結婚時對哥哥好,可成家后手足情就淡了,因此要給楊迪點贊。”水均益對楊迪充滿了感恩,妻子是個善良的人,沒有她的支持,自己做不到一心一意善待大哥。
2020年4月,水恒進72歲了。雖然他一輩子單身,沒有結婚生子,但在水均益的呵護下,晚年安穩幸福。大哥經常含淚對水均益說:“這輩子我享你的福了,也給你增加很多負擔。”水均益回答哥哥:“別這么說,在照顧你的過程中,我也享受到了親情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