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馬紅梅
在萬眾矚目的全國兩會上,貴州代表委員履職盡責,積極建言獻策,深情講述了動人的貴州故事,彰顯了滿滿的貴州自信。
初夏時節,萬物并秀。
在萬眾矚目的全國兩會上,貴州代表委員履職盡責,積極建言獻策,深情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貴州故事,彰顯了滿滿的貴州自信。
自信背后,是貴州這些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
站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圓夢的重要時間節點,貴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不忘初心再出發。
聚焦全國兩會,“人民至上”是代表委員熱議的關鍵詞。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并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中,落實到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習近平總書記5月22日下午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貴州省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號令和黨中央部署,沉著應對、果斷決策,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堅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耽誤,堅持快中求勝、以快制勝,千方百計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造成的損失補回來,以多個“第一時間”牢牢把握了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的主動權和制勝權。
“這次疫情防控,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就是,遇大事、辦急事、解難事,一定要快字當頭,牢牢抓住第一時間。”5月22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貴州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陳少波在發言中說。
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體現。
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貴州黨員干部為民初心始終不渝、毫不動搖,在救治過程中,無論患者年齡再大、病情再重,都絕不放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貫徹抗疫始終。
“人民至上”還體現在貴州的民生事業發展之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狠抓民生實事,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民生實事穩步推進,件件落到實處。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實現!”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蒙啟良表示。
貴州在各項社會事業中以人民為中心,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為民贊歌!
“全市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43.83萬人減少到1.82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73%,西秀區、平壩區、普定縣、鎮寧自治縣、關嶺自治縣先后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全國人大代表、安順市委書記陳訓華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講述了安順的脫貧故事。
與安順相比,赫章縣海雀村的脫貧故事顯得有些跌宕。
“在海雀村查看了3個村民組11戶農家,家家斷炊。”1985年,一份描述赫章縣海雀村貧困狀況的新華社內參震驚中央。
如今,30多年過去了,赫章縣海雀村大變樣:在文朝榮、文正友兩代人的努力下,萬畝荒山變林海,林海飛出“金鳳凰”,海雀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從1985年的33元增加到2020年初的10611元。
“在接下來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征途中,我們將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對畢節試驗區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同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把海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基地!”全國人大代表、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正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放眼貴州,全省各地脫貧攻堅戰如火如荼,脫貧故事繽紛上演,脫貧成效令人振奮——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貧困人口從923萬減少到2019年末的30.83萬,貧困發生率從26.8%下降到0.85%,年均減貧超過127萬人,4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為徹底撕掉貴州絕對貧困標簽、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5月2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貴州代表團舉行小組會議,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中)參加審議。(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杜朋城 攝)
群山莽莽,叢林蒼翠,這就是廣袤的貴州高原。受山高谷深的限制,千百年來貴州人民久困于此,渴求突圍。
進入新時代,貴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開始了逐綠前行的新征程。如今,貴州的生態效益日益彰顯,綠色經濟風生水起。
“銅仁把梵凈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品牌影響力發揮到最大,2017年、2018年、2019年銅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長都超過35%,上百萬人吃上了梵凈山的旅游飯。”兩會現場,全國人大代表、銅仁市市長陳少榮談起了銅仁的綠色經濟。
與綠色經濟相匹配的是貴州交通的飛速發展。
2015年底,貴州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的省份。貴州橋梁享譽世界,世界高橋前100名中,有80多座在中國,其中有40多座就在貴州。
與此同時,貴州的科技發展同樣令人矚目。
“中國天眼”2016年建成投用,于2020年1月11日通過國家驗收。
2019年,貴州以大數據為引領深入實施區域科技創新戰略,以采煤業為“當頭炮”和突破點推動基礎能源、清潔電力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形成十大工業產業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的示范。
…………
貴州人民以自強不息的奮斗,成就了令人驚嘆的“貴州成績”—
從生態發展上看,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先后獲批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如今,貴州人民正暢享生態紅利。
從發展速度上看,貴州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3%,增速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列,趕超進位實現新突破。
從發展質量上看,2019年貴州省對整個西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指數增長的貢獻率達18%。貴州高鐵運營里程達到1432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7000公里,綜合密度全國第一;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
從發展思想上看,“貴州新路”激發了一場關于后發趕超的思想大解放,為貴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塑了持續而深刻的精神力量。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四千萬貴州各族兒女苦干實干,砥礪奮進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曾贊譽,貴州取得的成績,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這份贊譽,激勵著貴州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大道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