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孟錦群

在遵義市(新蒲)農產品產銷對接智慧服務中心,來訪者通過智慧服務云平臺查看蔬菜基地情況。(遵義市新蒲新區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供圖)
“我們就是賣菜的,不過用上了現代技術。”站在遵義市(新蒲)農產品產銷對接智慧服務云平臺大屏前,席波如是介紹自己的身份。
席波是遵義市新蒲新區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新蒲新區蝦子鎮南坪村駐村第一書記,還是南坪壩區銷售黨小組組長。
“智慧服務中心對外連接市場,對內對接壩區、農戶,智慧云平臺對銷售訂單、數據進行分析,指導壩區合作社以及種植養殖大戶按需種養,實現訂單式生產。”席波告訴記者,通過智慧服務中心,不但實現了農產品產銷無縫對接,客戶還可以線上追溯新鮮農產品的生長過程、施肥情況、質檢報告等相關信息。
3月8日,遵義市(新蒲)農產品產銷對接智慧服務中心在遵義市新蒲新區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貴州扶品后勤服務有限公司掛牌,標志著新蒲新區開啟壩區種菜、賣菜的智慧產銷新路徑。
“目前銷售的蔬菜主要來源于新蒲轄區各大基地,種類包括蒜苗、白菜、蓮花白、花菜、白蘿卜等。我們每天把訂單量發給基地,基地工作人員采摘后運送到公司分揀點。”貴州扶品后勤服務有限公司采購部主管閔敏介紹,蔬菜進入分揀點后,由兩個專業人員首先查看菜品是否達到要求,之后再由分揀工按照終端客戶系統上每一家的需求進行分揀。同時,質檢人員還會對每一樣蔬菜進行取樣,送到化驗室進行化驗,經過安全檢測貼上合格二維碼后,才能送往各地。
走進新蒲新區蝦子鎮南坪壩區,記者被奇特的套種景象吸引,茄子套種白菜、辣椒套種蘿卜、辣椒套種油麥菜……
南坪壩區作為貴州扶品后勤服務有限公司采購蔬菜的主要供應基地,在發展中摸索出果樹上山、林下養蜂、低洼養魚、田中蔬菜的立體高效農業發展模式,采用高稈作物套種矮稈作物、淺根作物套種深根作物、錯時蔬菜套種、菜套菜等種植方法,實現了土地價值的最大化。
“不能把雞蛋裝在一個籃子里,多元化種植是我們壩區的特點。”席波告訴記者,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壩區輪種、套種辣椒、西紅柿、白菜、黃瓜、茄子、花菜、蓮花白等,將產量高、產值大的品種進行合理搭配,30多個蔬菜品種輪番上陣,每年能種四五茬蔬菜。
“接入大數據后,壩區蔬菜種植變得更合理。”席波介紹,通過智慧服務中心,目前每天能接到100多個蔬菜訂單,需求量1萬多斤,客戶主要是轄區機關單位、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和大型商超等,能滿足25000余人的用菜需求。
“要想完全消耗掉壩區蔬菜存量,還需要開發更大的市場,助推新菜入遵、新菜出山是我們的發展目標。”席波如是說。
據悉,目前新蒲新區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已經對接了遵義市相關部門,邁出了新菜入遵的第一步。同時,與上海的叮咚賣菜合作,向他們提供香蔥。此外,正在與廣東一家外貿公司洽談,為他們訂單種植蔬菜,實現產銷鏈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