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決勝脫貧攻堅的時代英雄

2020-08-21 04:15:20楊唯,陳澤爾,謝朝政
當代貴州 2020年27期
關鍵詞:群眾

在苦干實干鑄就的脫貧攻堅偉大史詩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始終將忠誠舉過頭頂,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中,始終將困難踏于腳下,始終將責任扛在肩上。他們以信仰指引實踐、用行動踐行初心,把奮斗融入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中,將汗水揮灑在貴州大地上,扎扎實實干出了一片嶄新天地。他們淬煉脫貧攻堅的精神力量,是當之無愧的時代英雄。

牛毓茜:能夠參與脫貧攻堅是幸運更是光榮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楊唯

7月1日,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會議室座無虛席,全院黨員干部滿懷激動,收看全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當看到醫院呼吸科副主任牛毓茜獲評“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牛毓茜今年42歲,面容清瘦。時常與呼吸危重癥患者打交道的她,最常聽到的話就是:“醫生,你一定要想辦法救救他。”在救治病人的過程中,她每時每刻都在絞盡腦汁、傾其所學地想辦法——想辦法讓病人少些痛苦,想辦法讓病人盡快康復。

去年7月,牛毓茜奔赴長順縣開展醫療扶貧,掛任長順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長順縣醫療集團中心醫院副院長。初來乍到,便碰上了一場“生命接力”。

“當時,長順縣醫療集團中心醫院接到一起重型顱腦損傷病例,患者生命體征極不平穩,我們立即組織搶救,手術歷經4個小時。術后,患者出現氣道內出血癥狀,又一次徘徊在死亡線上。當晚,我們再次進行搶救,終于把患者救了回來。”牛毓茜話鋒一轉,補充道:“還好,現在醫院危重患者搶救能力有了極大提升,我們建立起了業務過硬的‘院內120’。”

牛毓茜

去年3月,為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長順縣整合醫療資源,掛牌成立了長順縣醫療集團中心醫院。牛毓茜到崗時,正值醫療改革攻堅克難階段,從修訂病歷質控規范,到制定教學方案,再到引薦專家學者進駐醫院,她一直忙個不停。“脫貧攻堅是一項偉大事業,能夠為之貢獻一點力量,是幸運,更是光榮。”牛毓茜說。

楊樺:沖鋒在脫貧攻堅一線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陳澤爾 謝朝政

貧困人口從2014年28.63萬人減少到2019年1.47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7.15%下降至1.4%;GDP同比增長8.6%,增速排全市第一;入選“2019中國旅游百強縣市”……

一組組振奮人心的數據,一個個跨越發展的足跡,見證了織金縣委書記楊樺的務實擔當和為民情懷。

2016年2月,楊樺任織金縣委書記。剛到織金,楊樺立即深入扶貧一線,蹲點調研摸清致貧原因,提出了“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新型化、城鎮特色化、旅游全域化”的“一統四化”發展思路,提出了“戰區統攬、分區作戰、專班合圍、包點主攻”的脫貧攻堅作戰體系。

脫貧攻堅,關鍵在“干”。楊樺堅決扛起第一責任人責任,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的根本之策,帶領各級干部群眾緊扣產業革命“八要素”,推動農村產業革命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以來,全縣共調減低效作物63.38萬畝,促進5.96萬戶27.16萬貧困人口脫貧。”楊樺說。

“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同時,我們堅持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奮力推進織金新型工業化、城鎮特色化,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楊樺的謀劃推動下,織金縣堅持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加快推進中石化貴州織金60萬噸/年聚烯烴項目建設,建成一批重大城市建設項目,不斷豐富旅游業態,提升城鄉建設新形象。

在楊樺的帶領下,織金縣1373名干部到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10000余名干部開展“萬名干部下基層、蹲駐一線促脫貧”行動,14名縣級領導掛任脫貧任務較重的14個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第一書記,為全縣脫貧攻堅攻城拔寨。

楊樺

“我們將全力沖刺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有序銜接鄉村振興,為開啟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楊樺的話擲地有聲。

李巡溢:志強村里溢深情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施平

對駐村干部“李哥”的采訪,是在7月2日,他開完研判會后的深夜。

“李哥”名叫李巡溢,是沿河自治縣農業農村局生態茶發展和技術指導中心農藝師、農技服務專家,今年41歲,在貴州省2020年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去年3月,他開始到沿河自治縣中寨鎮志強村駐村扶貧。

到志強村的第一天,開展走訪工作就吃了不少閉門羹。談起這些事,他說:“沒事,多走訪溝通就親了。”

李巡溢包保的一戶貧困戶,女主人叫鄧佐花,兩個兒子都無業在家,李巡溢為其大兒子申請了護林員公益性崗位,又為其小兒子聯系了廣州一家皮帶廠的工作。

看到她家9口人擠在透風漏雨的危房里,李巡溢及時幫其申請危房改造。2019年10月,一家人住進了兩棟分別為80平方米的新房。

“乖(土家人長輩對晚輩的親切稱呼),來屋里坐!”現在每次在村里遇到李巡溢,鄧佐花都熱情地拉著他到家里坐坐。

2018年,志強村獲得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捐贈的500畝“白葉一號”茶苗。茶苗種下后,因茶苗管護技術要求高、短期內難見效,部分群眾心有疑慮。李巡溢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分析茶葉種植的利與弊,終于打消了大家的顧慮,開啟了志強村風風火火的產業之路。

一年多來,李巡溢經常扎進千畝茶山,手把手教群眾技術,晚上上網查閱資料;同時,還邀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進一步提升種植技術和合作社管理效能。

在茶產業的帶動下,志強村務工總收入達210余萬元,惠及農戶453戶1912人,全村已于2019年整村出列。

時針走向凌晨兩點,雖然聊興正濃,但天亮還要工作,得抓緊時間休息。鄉村的夜晚格外寂靜,記者卻無法入睡,因為和李巡溢促膝長談后有些激動。他是貴州4萬多名駐村干部中的普通一員,有這樣一批有情懷、有能力、講奉獻的人扎根基層,貴州的脫貧攻堅一定能讓百姓滿意。

李巡溢

楊檢:用真情丈量扶貧路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石含開

7月,氣溫漸升。在黔東南州從江縣,到處是一片忙碌的身影。

“內心有使不完的勁,用不完的力。”作為從江、榕江兩縣業務指導組組長,從江縣脫貧攻堅督戰工作隊隊員,楊檢斬釘截鐵地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奮斗的起點。”

為決戰“兩江”,“從榕”出列,2019年至今,楊檢挺身而出、迎難而上,與當地干部共同奮戰、揮灑汗水,白天走村串戶、訪貧問暖;晚上加班加點,遠程把關分管工作,讓一件件難題迎刃而解、落地見效。

脫貧攻堅入之愈深,精神動力越為激蕩。

除了狠抓脫貧攻堅工作,楊檢還扎實落實黨建責任,協助黨支部書記,常態化開展主題黨日、專題組織生活會、黨支部建設年等活動,2019年以來,共完成鑄魂任務60余項,召開黨員大會集中學習、專題討論等27次,開展講黨課、支部講堂9次,主題黨日活動16次……

“他很敬業,許多事情都是親自安排部署、親自過問、親自把關。”黔東南州扶貧辦項目管理科科長吳江輝說:“工作一絲不茍,生活上對同事關懷備至,在他身上學到了嚴謹的態度、扎實的作風和齊心協力的團隊精神。”

入黨至今23年,楊檢履職盡責、苦干實干,向黨和人民交付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不僅所帶領的黨支部多次獲得表彰,他本人也相繼獲得“全州扶貧工作業務能手”“全州脫貧攻堅優秀黨員”“全省脫貧攻堅優秀黨員”等稱號。

“這份殊榮是組織對我們的肯定和鞭策,激勵我們更加砥礪向前。”7月1日,受表彰為“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后,楊檢擲地有聲地說。

楊檢

砥礪前行之志,永葆赤子之心。脫貧路上,楊檢正用真情丈量扶貧路、用真心溫暖百姓家,與當地干群一道,與貧困奮戰、與疫情較量、與災害搏斗、與時代同行。

儲楊洋:搭建“黔甬橋梁” 澆灌幸福之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李允鳳

“是肯定,也是責任,也更堅定了我們帶領晴隆和寧海一起致富、擁抱美好未來的目標。”7月1日,在全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的儲楊洋更加堅定了信心。

儲楊洋,共青團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委書記,2018年4月,告別家人和3個月大的兒子,來到晴隆掛任晴隆縣政府辦副主任、扶貧辦副主任,開展為期3年的對口幫扶工作。

初到晴隆,面對艱巨的扶貧工作任務,儲楊洋坦言:“當時沒有底氣。”

“做好脫貧工作,關鍵是找到合適的產業。”為了摸清底數,尋找脫貧之路,儲楊洋一頭扎進了大山。

白天走訪,晚上思考,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儲楊洋走遍了晴隆縣各鄉鎮,經過對比,他發現晴隆的茶資源非常豐富,但茶葉加工落后,茶農賣茶難,茶園荒廢嚴重。

賣茶為群眾增收、建廠讓群眾就業!儲楊洋漸漸有了扶貧思路。

在各方幫助下,寧波市援建的占地4000平方米、每天可加工8萬斤鮮茶的茶葉加工廠在晴隆拔地而起。儲楊洋積極聯系茶商,拓展銷售渠道。忙活了小半年,每天的茶葉收購量可達上萬斤。

群眾脫貧有了保障,儲楊洋又著手招商引資事宜。兩年來,在他的推動下,37個扶貧項目在晴隆落地實施,直接惠及貧困人口40057人。

同時,儲楊洋還積極發揮掛職干部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兩地交流協作。截至目前,共推動雙方縣級領導互訪22批次,推動寧波選派105名優秀干部人才到晴隆掛職幫扶,推動晴隆選派116名干部人才到寧波學習鍛煉,推動52家寧波企業結對晴隆52個貧困村,39所寧海學校結對晴隆41所學校……形成了兩地互動雙贏、協作發展的新局面。

儲楊洋

“晴隆的事就是寧海的事,幫助晴隆脫貧是寧海義不容辭的責任。”儲楊洋說,接下來,他和同事、戰友將持之以恒推動兩地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作風互鑒、共同發展,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最后總攻戰,讓寧海和晴隆一起擁抱美好未來。

李佳錦:讓3萬新市民安居樂業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匡奇燃

建成287棟7464套住房,建設體量8.2萬平方米,安置區綿延7.8公里……冊亨縣高洛新市民居住區從無到有,再到全面入住,僅用時兩年半。

如此短的時間,這樣大的變化,是高洛街道服務戰隊為3萬新市民建新家的壯舉。

搶晴天、戰雨天,揮汗如雨、挑燈夜戰,與時間賽跑的火熱場景,冊亨縣高洛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佳錦至今記憶猶新。

“我是2018年5月到高洛的,我們起早貪黑、不辭辛苦,一切只為了讓搬遷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7月4日,剛獲得“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李佳錦說,現如今,家已建好,當前最大的使命,就是要把31365名新市民安居樂業的責任扛在肩上。

李佳錦

“李隊長,我家門開不了,麻煩你幫忙看一下!”

群眾剛搬來那段時間,這樣的電話,李佳錦每天要接到200個以上。因為他把自己姓名和電話,張貼在了113個單元的門口,被搬遷群眾牢牢記在了心里。

去年3月以來,群眾陸續搬遷入住。作為前沿指揮部副主任,李佳錦一邊參與調度安置區建設進度,統籌搬遷入住工作,一邊帶領服務戰隊對已搬遷入住群眾開展全方位服務。

家住希善社區4號地塊的李發吉在李佳錦的幫助下,在樓下開了一個店鋪,生意還不錯。“他很貼心,經常來問我們有沒有困難,需不需要幫助。不止是對我,對所有搬遷戶他都像對待親人一樣。”李發吉說。

李佳錦把就業穩崗作為著力點,先后率隊到寧波、義烏等地考察學習,積極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安置區,帶動搬遷群眾就近就業。

“黔世今朝”大學生創業驛站,就是李佳錦一手抓起來的。驛站負責人覃盛浩說:“在建設過程中,李書記不僅為我們申報了扶貧車間、微型企業,還幫我們開拓市場。有他的關心和幫助,我們對企業發展充滿了信心。”

李佳錦,始終帶著一股沖勁、一種精氣神、一顆樂觀積極向上的心,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付出心血與汗水,用實干精神展現新時代黨員干部的氣質。

徐祥峰:“深山”追夢人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華姝

仲夏時節,走進水城縣花戛鄉磋播村食用菌基地,一株株菌棒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采摘,不時傳出陣陣笑語。

“食用菌產業有短平快、可循環、純天然的優勢,不僅能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還能增強他們的脫貧信心……”磋播村黨委書記徐祥峰一邊介紹,一邊仔細查看菌棒長勢。

回溯20余年前,彼時的磋播村卻是另一番景象:“高山冷清,洋芋當頓;想吃米湯,只有害病……”

“雖然自家日子好過了,但是想著許多鄉親還居住在路不通、水不到的地方,我心里著急,就想回去帶領他們一起打拼。”2008年,小有積蓄的徐祥峰回到家鄉,當起了一名“村官”。

沒有路,他就到處爭取資金,帶領村民沒日沒夜地修路。沒有產業,他就通過群眾會、院壩會的方式,與大家一起謀劃產業發展。沒有技術,他就千方百計邀請專家到村開展技能培訓,同時組織貧困戶到先進村學習種植技術。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就任磋播村黨委書記后,徐祥峰堅持牢牢抓住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著力將村黨委打造成引領產業革命的“指揮所”和“先遣隊”。“通過征求群眾意見,我們在全村布局了食用菌、獼猴桃和刺梨三大支柱產業,讓村民切實嘗到地里長出的‘新滋味’。”徐祥峰說。

10多年來,他始終心系群眾,帶領群眾找路子、興產業、增收入,與貧困作斗爭。經過不懈努力,磋播村由2014年的空殼村變成擁有4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的小康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由2014年以來的461戶1996人到目前已全部清零。

由于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今年7月1日,徐祥峰在全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獲得“優秀黨組織書記”的稱號。

徐祥峰

“對接鄉村振興,我們將緊扣產業革命‘八要素’,全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磋播。”徐祥峰的戰斗還在繼續。

褚代洋:竭盡所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劉駿嬌

“我將繼續弘揚人民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示范帶動身邊退役軍人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7月1日,普定縣穿洞街道靛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褚代洋在貴州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說。

仲夏的普定,生機勃勃。走進靛山村,目之所及是蒸蒸日上的產業:壩區韭黃鮮嫩、山間肉兔成群、基地茶樹青蔥……

曾經,這里的老百姓僅靠種植水稻和玉米為生,為了賺錢,不少群眾選擇伐木取“財”,留下了一片荒山荒地。但如今,這些土地重披綠裝,讓老百姓吃上了產業飯。

目睹了靛山村的改變,老百姓心里一直記得一位領路人——褚代洋。

退伍后,褚代洋開過公司,做過銷售。看著依然貧窮落后的靛山村,他毛遂自薦,在2016年的換屆中,成功當選靛山村黨支部書記。

“治理有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是褚代洋為靛山村定下的目標。

為規范村莊發展,褚代洋利用“兵支書”的角色,發動村里11名退役軍人及一些有能力的年輕人,組成退役軍人、共產黨員、致富帶頭、志愿者、鄉村振興5支服務隊,活躍在靛山村的每一個角落。

為壯大產業發展,褚代洋繪制了一幅“山上有茶樹、山腰有肉兔、山間韭黃香菇幫致富”的發展藍圖。2017年初,褚代洋成立了靛山村村級公司,因地制宜發展“三種一養”產業。

為增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2019年,褚代洋到北京學習,利用培訓獲得的知識,把靛山村納入“騰訊為村”平臺,讓靛山村在發展、管理等方面找到了目標。

褚代洋

通過褚代洋與黨員干部的努力,現在,靛山村的太陽能路燈照亮了每個角落,水泥路硬化到家家戶戶,貧困群眾也住上了新房子。

鎖俊龍:扎根基層 問需于民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馬紅梅

今年34歲的鎖俊龍是威寧自治縣人社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綜合股股長,2017年3月被單位派駐到哈喇河鎮河邊村任第一書記。

到任初期,鎖俊龍迅速轉換角色,學習政策、調研村情,按照“一宣六幫”工作要求,認真履行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職責,協調社會資源參與脫貧攻堅,帶領黨員干部和河邊村群眾奔赴脫貧攻堅第一線。

鎖俊龍到任時,通過走訪了解到,河邊村有543戶207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5戶514人。他深感責任重大。

作為年輕黨員的他,深知要想讓全村如期脫貧,抓實基層黨建勢在必行。主意一定,他深入黨員和群眾開展調研,真實了解全村干部群眾對村黨組織的意見建議,調動“自管委”主任等群體積極參與村里大小事務,抓班子帶隊伍,建強黨支部,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并按照大黨建促脫貧攻堅的要求,注重黨建工作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作用,積極發展并夯實基層黨建。

與此同時,鎖俊龍在村里推行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模式,領辦村社一體合作社以收購加工銷售核桃為產業,帶領49戶貧困戶抱團發展;指導村致富帶頭人創辦河邊村恒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約20萬元在河邊村種植瑪瑙紅櫻桃,帶動18戶貧困戶實現抱團發展。

不僅如此,他還協調社會力量募捐65000余元用于河邊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困難群眾救濟。2018年“組組通”項目開工建設后,他帶領工作組和村“兩委”,奔走在施工一線,處理道路建設中矛盾糾紛,并積極組織群眾參與監督、參與建設。如今,河邊村25公里“組組通”公路如期完成。

在鎖俊龍的帶領下,養殖業已成為河邊村的致富產業。截至2019年底,河邊村93戶498人實現脫貧。

3年多來,鎖俊龍以提高貧困戶收入及群眾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按時保量完成脫貧任務,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力量。

在貴州省2020年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鎖俊龍被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榮譽稱號。

鎖俊龍

張冬冬:用實績書寫為民答卷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馬紅梅

2019年7月底,張冬冬被中央統戰部選派到晴隆縣掛職扶貧,他將不滿3歲還在上日托班的兒子留給需要經常出差的妻子,離開北京來到晴隆縣。

初到晴隆,他被安排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工作,擔任三寶街道新露社區第一書記。到任后,他深入社區與駐村干部、“兩委”成員座談,到貧困戶、黨員家中走訪,召開大學生座談會……為了解群眾的意見建議,張冬冬制作了“第一書記連心卡”,并在入戶走訪時向居民發放。

2019年10月下旬,張冬冬一頭扎進了“山溝溝”里的戰馬村。到村后,他會同駐村干部多輪次、全覆蓋地召開群眾會、院壩會、產業發展會……同鄉親面對面的次數多了,辦的實事多了,鄉親們迅速接納了這個從“北京來的”第一書記。

當然,扶貧最主要的還是發展產業。但不少群眾向張冬冬直言,村里發展產業,最大的問題是銷路。深思熟慮后,張冬冬向戰馬村駐村干部、村“兩委”成員提出建設“晴隆好物”平臺的想法,通過“互聯網+原產地直供”推動晴隆縣農產品出村進城。

張冬冬

說干就干!

張冬冬到村1個月,以戰馬村民委員會名義注冊成立了“晴隆好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到村2個月,“晴隆好物”微商城開始運營。

疫情期間,村子在張冬冬和大家的努力下,防控工作做得很好。不過在此期間各地集市的取消,讓不少村民自家的農產品很難銷售出去。怎么才能幫助農戶?苦思良久,張冬冬萌生了做直播帶貨的想法。

“我從來沒做過直播,但是為了扶貧賣貨,只能硬著頭皮走向前臺。”張冬冬笑言,平時靦腆的他,站在直播間里,可以口若懸河地講上數小時。

扎根基層,帶著群眾與貧窮斗爭。作為一名駐村幫扶干部,張冬冬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黨員的初心使命,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為民答卷。

在貴州省2020年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張冬冬被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榮譽稱號。

肖玉葉:扶貧路上青春無悔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馬紅梅

在宣傳戰線,他是號角是旗手。在脫貧攻堅戰場,他是戰士、更是沖鋒陷陣的戰斗員。他,就是沿河自治縣縣委宣傳部派駐黃土鎮沙坪村第一書記、村指揮部副指揮長肖玉葉。

2019年3月,肖玉葉胸懷初心和使命奔赴火熱的脫貧攻堅一線戰場。

初到沙坪村,為盡快掌握全村基本情況,白天,肖玉葉深入田間地頭,一邊幫助群眾干農活,一邊和群眾拉家常。晚上,他召集村“兩委”、知名人士和村民小組組長,共商發展大計。

沙坪村地處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中心,約3.6平方公里的村域面積,86%的面積被森林覆蓋,能有效利用的土地就散布在大山深處,村民世代守著幾畝薄地過日子。

肖玉葉對著遠山的土地暗下決心,一定要在這片土地上“種”出百姓的新生活。

此后,他經常跑田間地頭,了解產業發展情況和村的發展優勢,找準發展定位。經過反復調研,肖玉葉決定把沙坪村建設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文明、村容整潔、鄉風文明、治理有力的新型文明村,實現脫貧攻堅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與生態保護兼顧并重、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目前,在肖玉葉的帶領下,沙坪村已初步形成200畝板栗,200畝白茶,100畝紅薯,40畝辣椒以及蜂蜜、生豬、土雞、小鍋酒等“長短相接”的產業體系。

自駐村以來,他還利用現代新媒體平臺,推介沙坪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農特產品等,推送的沙坪村石筍溝自然風景還得到不少網友的點贊。

“扶貧路上處處是家,只有大家過上好日子,我心里才踏實。”在日記里,肖玉葉是這樣寫的,工作中,他也是這樣做的。

肖玉葉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肖玉葉用堅守詮釋一名新時代黨員干部的扶貧責任與擔當。

在貴州省2020年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肖玉葉被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榮譽稱號。

猜你喜歡
群眾
云治理”要貼近群眾
今日農業(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始終和群眾融為一體
當代陜西(2021年6期)2021-07-22 06:48:48
多讓群眾咧嘴笑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設(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人大建設(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人大建設(2017年3期)2017-07-21 11:01:18
進化了的吃瓜群眾
暢通“最后一公里” 解決群眾出行難
學習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九色视频网|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97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青青操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老司机| 成人福利在线看| 91伊人国产|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91视频国产高清| 亚洲小视频网站|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国产99精品久久|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五月综合色婷婷|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日韩黄色精品| 在线观看av永久|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干中文字幕|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第一视频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国产视频入口|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就去色综合| 日韩专区欧美|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天堂网Av|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亚洲黄色成人|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午夜福利网址| 国产网站在线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亚洲人成网18禁| a色毛片免费视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 性欧美久久|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日本午夜三级| 亚洲一区网站|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