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張恒

《方案》發布以來,全省深入推進“雙千工程”,大力實施“十百千萬計劃”,集中力量推動十大工業產業加快發展。請問目前產業發展如何?

2019年,貴州省十大工業產業強勢推進,產業產值均已突破千億元。總的來看,十大工業產業發展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規模總量逐步壯大。2019年十大工業產業總產值累計達到1.27萬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95%,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96%。其中,清潔高效電力、優質煙酒、新型建材等產業已超過1500億元。
增長貢獻十分突出。十大工業產業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到98%以上,其中5個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兩位數。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增速排名全國第一。
產業投資增長較快。隨著“雙千工程”持續深入推進,吉利1.5TD發動機、中晟泰科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園、磷化集團2萬噸/年電池級無水磷酸鐵和濕法凈化磷酸擴能改建、老干媽貴定異地技改等一批技改升級和新建投產項目快速落地、成效顯著。據統計,全省工業投資增速達到兩位數,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9.3%。
發展質量不斷提升。2019年,“千企改造”工程實施技術改造企業1256戶、項目1321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75.2%。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指數同比提高1.4,全國位次提升2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8%。全年新增國家級綠色園區1家、綠色工廠4家,省級綠色園區2家、綠色工廠7家。磷石膏“以渣定產”深入實施,新增磷石膏綜合利用能力262萬噸。
經濟效益持續向好。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保持穩定增長,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9.6%,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9元。工業稅收同比增長2.2%,占全省稅收收入比重為32.4%。工業園區全年新增就業12萬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用工人數保持70萬人以上。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和脫貧攻堅戰決戰決勝之年,貴州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十大工業產業將采取哪些措施助力脫貧攻堅取得全勝?

過去一年,十大工業產業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多種舉措助力全省脫貧攻堅。
在優質煙酒產業方面,通過抓基地建設,發動農戶種植糯高粱,種植范圍覆蓋了全省88個縣,種植面積達200萬畝,帶動10萬農戶增收致富,戶均增收1.05萬元。
在大健康醫藥方面,通過“政府+制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強化利益聯結、產銷對接、產業融合發展。健康醫藥產業每年從業人員約3.3萬人,解決貧困農戶就業崗位3800余人。
在新型建材方面,積極支持畢節機制砂石生產企業投入脫貧攻堅工作。目前,畢節有15戶石材企業對口幫扶22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幫助614名貧困人員實現脫貧,畢節市機制砂石企業解決就業1.7萬人。
在生態特色食品產業方面,大力推行“12345”產業鏈發展模式,發揮生態特色食品產業“接一連二帶三”的就業帶動作用。目前,全省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加工環節直接就業人員6.7萬人,直接或間接拉動一產、三產就業人員超100萬人。
在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方面,通過“扶貧云”整合13家“兩不愁三保障”部門指標278項、交換數據近億條,建成掛牌督戰大數據平臺,為精準脫貧提供有力支撐。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不斷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助力全省工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圖為貴州省十大工業產業加強產銷對接推進協同發展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貴陽舉行。( 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供圖)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推動高質量發展等6個方面提出了36條具體舉措,這對于全省十大工業產業來說有何利好?

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是十大工業產業強基礎補短板、轉型發展的最好契機。《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西部地區比較優勢推動具備條件的產業集群化發展”“要積極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智能+’產業”,對于十大工業產業來說是積極信號,必須堅持高端定位、精準發力,進一步厚植產業優勢、明確工作重點,實現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切實提高工業產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省保工業經濟增長的壓力進一步增大,下一步貴州將如何推動十大工業產業發展?

全省上下團結一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通過努力,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2月底全部復工復產,產業鏈供應鏈逐步恢復正常運轉。3月、4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連續實現正增長,工業經濟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搶回時間、彌補損失。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從強化產業配套、推進產業集群、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全面發力,強力推動十大工業產業集群發展。
通過組織產業鏈、供應鏈各方交流互動,積極對接“六網會戰”、新基建、城鎮化等投資項目,加強十大工業產業產銷對接,推進產業協同發展。以“雙千工程”“萬企融合”為抓手,全力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圍繞固鏈延鏈強鏈精準謀劃和推介產業招商項目,切實引進和培育一批水土相服、功能突出的企業項目。持續深化領導干部聯系服務重點企業工作機制,堅決落實支持企業發展的系列政策,扎實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六大專項”行動,努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