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李薛霏
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定位“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與貴州正在大力推進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三大試驗區”高度契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今年5月17日發布,標志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經過20年的縱深推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定位“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與貴州正在大力推進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三大試驗區”高度契合。
在西部大開發進入新時代的今天,貴州的“三大試驗區”也正不斷迸發出新的動力,帶動貴州向著“不同于東部、有別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不斷前行。
一座32米深、日處理能力達到12萬噸的再生水廠即將在貴陽市中心投入使用。再生水廠之上,還將修建地下停車場、商業綜合體和體育場。
這座再生水廠位于貴陽市六廣門,屬于城市“黃金地段”。為了兼顧土地資源利用和生態環保需要,這座全國最深的全埋式水廠,全國首個與商業綜合體結合的再生水廠,就應運而生。
六廣門的再生水廠,正是貴州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一個體現。
今年6月18日,貴州迎來主題為“踐行生態文明·守護綠水青山”的第四個“貴州生態日”。4年來,貴州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生態治理、退耕還林、礦山復綠等工程,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2019年,貴州縣城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8.3%,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8.5%,地表水水質狀況總體優良。完成營造林520萬畝,治理石漠化1006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720平方公里。完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制度性改革任務33項。
斐然成績的背后,是貴州對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不斷建設,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不斷踐行,對大生態戰略行動的不斷落實。近年來,貴州在綠色屏障建設方面、生態評價考核方面、生態產業發展方面、司法保障方面和生態扶貧方面持續發力,以改革創新的辦法和先行先試的勇氣,將生態紅利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紅利,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贏。
貴州正按照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指導意見中“加大美麗西部建設力度,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這一方面內容,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穩步開展重點區域綜合治理,加快推進西部地區綠色發展。一個青山永駐、碧水長流、藍天常在的貴州,必將讓全省各族人民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不斷提高。
今年5月,國內首個“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二合一的運營平臺公司——貴州陸海新通道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正式開啟貴州“中歐班列”業務,使“一帶”與“一路”在運營操作上實現統一的同時,也讓貴州走出去的道路越來越寬。
“強化開放大通道建設”,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指導意見中的重要內容。明確指出要“優化中歐班列組織運營模式,加強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建設”,這更加堅定了貴州走出去的信心,也為貴州如何走出去指明了方向。
“陸海新通道班列”和“中歐班列”,一往南、一往北,飛架起貴州聯通世界的對外開放大通道。往南,黔貨可通過鐵路到廣西的港口,再聯通國際海運網;往北,黔貨可一路北上自新疆出境直抵歐洲。
這條通道已成為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重要平臺載體,不僅降低物流成本,助力西部地區開拓外向型經濟新空間,同時推動省級間合作走向深入,有力提高西部內陸開放水平。據統計,今年1至4月,貴州陸海新通道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累計開行鐵海聯運班列61列、公路班車160車,累計發運集裝箱3254標箱。
此外,“構建內陸多層次開放平臺”,也見諸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指導意見。這意味著,以開放平臺為載體實現走出去的目標,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重要抓手。
“1+8”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就是貴州實現以開放促發展的重要平臺。如今,“1+8”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已成為貴州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探索者和排頭兵,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創新策源地。
面向未來,貴州加快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充分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節點優勢,推動現代物流樞紐建設,加強與泛珠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協作,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大程度參與國際國內產業分工。
根據貴州省服務業創新發展十大工程行動方案,貴州將圍繞工業智能化改造、農業產銷智慧對接、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數據融合新業態發展、大數據龍頭企業培育發展和數字化治理等“六個重大突破”來推動工作。其中,關于當下討論最熱烈的“5G”話題,貴州更是明確將建設5G基站2萬個。
貴州,是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如今,大數據已成為各地都非常重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指導意見同樣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智能+’產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位于“第一方陣”的貴州必須加倍努力,找準方向,才能將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得更好。
近年來,貴州堅定不移推動大數據戰略行動,推動“四個強化”、做實“四個融合”,在大數據基礎設施、產業融合、數字治理等方面都取得較好成績——數字經濟增速已連續5年排名全國第一、數字經濟吸納就業增速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一,全省軟件業務收入年均增長28.5%,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占工業比重從0.3%提高到1.7%,電信業務總量、業務收入增幅連續排名全國前列,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第三,運用大數據推動轉型升級的做法,成為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中的典型經驗……
大數據已成為貴州的“金字招牌”,貴州大數據產業呈現發展高速增長、融合應用日益深化、數字治理不斷提升、數字紅利加速釋放、基礎保障持續鞏固的良好態勢。

貴陽直達香港的貨運卡車。(貴州鐵投都拉物流有限公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