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范力
草長鶯飛,拂堤楊柳。走進貴安新區湖潮鄉車田村,綠樹環繞,車田河碧波蕩漾,一幅鄉村田園畫卷映入眼簾。
“車田村發展旅游,靠的就是沿村而過的車田河,依山傍水的優美環境讓許多游客流連忘返。”車田村村主任張忠平告訴記者,2014年車田村被列入貴安新區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從那時開始,車田村一邊打造優美的村居環境,一邊開始發展鄉村旅游。
“環境好了,游客多了,我的田園農莊是去年9月開始營業的,隨著暑期到來,生意越來越好,預計今年能有十來萬元收入。”村民雷善國笑著說。
游客多了,隨之而來的是環境問題。車田村以農家樂作為當地鄉村民生經濟的重要載體,其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水相比于普通農村生活污水,具有排放量大、水量水質變化大、含油量高等特點。
“我們靠這一河清水增收致富,水污染了,游客誰還愿意來?”隨著旅游的興起,張忠平意識到污染會威脅剛剛興盛起來的鄉村旅游。
隨著景區游客數量的增多,原有的3臺處理能力為10噸/天的污水處理設施已無法處理日益增多的污水,大部分生活污水長期直排,嚴重污染周圍環境。
為妥善解決車田村存在的雨污混流、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同時規范景區餐飲經營戶的經營活動,確保車田河水質穩定達標,貴安新區生態環境局主動作為,牽頭啟動實施了車田景區生活污水處置設施升級改造工程。
改造工程在原有污水處理設施地基上新建2座處理能力100噸/天的污水處理站,改建1座處理能力10噸/天的污水處理站,疏通、新建管網及雨水排水溝3.4公里。

貴安新區車田村一角。(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范力 攝)
“美麗鄉村的迅速發展離不開完整的污水處理系統和長效的運行維護機制。”貴安新區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科副科長李立凱說,農村污水處理不但要在工程技術上考慮周全,更應該在綜合管理與行政執法上有所創新。一個完整的污水處理系統應配有一套長效運行維護機制,只有將“政府包辦”轉變為“誰污染,誰付費”的農家樂自治,才能實現環境公平和污染根治。
車田村污水處理能力不斷提升只是貴安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貴安新區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緊緊圍繞城鎮、產業園區、現有企業三大領域環保設施建設,以治水、治氣、治渣為重點,推進實施污染治理項目。
同時,圍繞人居環境,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實施為抓手,著力進行生活垃圾收運、生活污水治理、飲用水源保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項目建設,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現“天藍、地綠、水清、氣凈”。
據了解,自2014年以來,貴安新區先后對松柏村、蘆貓塘村、中八村、沙壩村、掌克村、葵花山村等24個村寨的農村生活污水采取“集中+分散式”模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