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魯毅

貴陽綜合保稅區。(貴陽綜保區供圖)
6月22日,在貴陽綜合保稅區,一輛裝載貴州特產的卡車緩緩駛出卡口,16小時后卡車將直接抵達香港。
另一邊,貴陽都拉營國際陸海通物流港項目一期建設現場,機械轟鳴,焊光閃爍,占地910畝的物流港輪廓初現。該項目的建成將極大改善貴陽物流硬件基礎設施,提高物流效率,讓貴陽更好進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物流運輸體系。
“我們企業入駐貴陽綜合保稅區已有兩年的時間,借助綜保區的政策優勢,公司的發展比預期的還要好。”貴州鐵投都拉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學感慨不已,“貴陽市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物流成本相對較高。以前都是我們出去談業務,現在很多省外企業主動來貴陽找我們談合作。在綜保區,我感到了積極的發展勁頭,讓人興奮。”
2013年9月14日,貴州首個綜合保稅區——貴陽綜合保稅區,在貴陽落地生根。
成立以來,貴陽綜合保稅區“彎道取直”,迎難而上,通過實施錯位式發展、差異化競爭戰略,明確“科技創新為引領、金融創新為支撐、政策創新為抓手、制度創新為突破、實體經濟為依托、生態保護為底線”的發展思路,從零起步,趕超跨越。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得益于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優化創新,貴陽綜合保稅區成了“香餑餑”,吸引了惠普等標志性企業選擇在這里落戶;國藥、深圳市拓野機器人公司等高端產業項目選擇在這里成長……
僅2019年,貴陽綜合保稅區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累計開展招商活動942次,全年累計新簽約項目30個,總投資達160.92億元。世界500強企業——美國陶氏化學(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瑞中先鋒貴州抗衰老醫療中心有限公司等5家國際知名企業在貴陽綜合保稅區注冊落地。
憑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拼勁,不斷創新實踐,貴陽綜合保稅區走出了內陸地區保稅區建設、發展的新路,成為目前我國開放層次高、優惠政策多、功能齊全、手續簡化的特殊開放區域之一。
發展的機遇始終眷顧著開放融通的貴陽。2019年8月15日,國家發改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貴陽成為三條西部陸海主通道上的重要節點城市。
風好正揚帆。貴陽綜合保稅區堅持高標準要求、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重點發展跨境電商、保稅檢測維修、保稅倉儲物流、新能源等產業,積極探索創新模式,著力打造進出口中高端商品集散中心、保稅檢測維修中心和進口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中高端新能源裝備制造業中心、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綜保型陸港,奮力把貴陽綜合保稅區建設成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的“新引擎”、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的“試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