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劉力維
基層運轉是保民生、惠民生的基本要求,減“收”增“支”之間,保持基層正常運轉不容有失。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省財政廳把保基層運轉作為守住“六保”底線的有力抓手和穩住全省經濟基本盤的重要基石,通過一系列積極財政政策發力,切實兜牢基層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底線,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截至5月8日,全省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經費高達25.41億元。數字背后,是貴州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增支,借統籌各項資金、加強資金調度之手,為抗疫加足馬力,保基層時刻運轉。同時,出臺了20條關于支持疫情防控的財政政策,涉及患者醫療費用保障,疫情防控臨時補貼,提高一線醫務人員薪酬標準,優化企業融資擔保服務,對農業產業予以保險補貼等內容。此外,制定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財政政策措施17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從稅費減免、財政補貼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截至5月上旬,已投入中央和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52.74億元,占去年總量的83.6%,增長20.7%。其中,投入“9+3”掛牌督戰縣(區)63.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0.2%。
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繼續安排12億元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資金用于支持農村產業發展。落實農業保險托底,確保農戶不因災返貧。優化農業保險支持政策,大力發展地方特色農業保險,繼續實施貧困地區費率優惠20%的政策。加強財政政策與政策性擔保聯動,繼續推行“4321”新型政策性融資擔保風險分擔模式,力爭實現應擔盡擔。

6 月28 日,貴陽市白云區政務服務中心遷入新址,構建“智慧政務”體系,實施集成套餐服務。圖為企業事務專區的集成套餐服務窗口。(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劉增兵 蘆曉娟 攝)
全力降低疫情影響。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產業扶貧項目給予支持,對積極帶動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發展的扶貧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等給予一次性生產補貼和貸款貼息支持,對疫情防控期間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給予一次性交通和生活費補助,對因患新冠肺炎和受疫情影響造成基本生活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給予臨時救助。
貴州一方面加大對財政支出結構優化調整,另一方面進一步壓縮一般性、非剛性支出,統籌用于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等重點領域,積極應對收支壓力。
讓每分錢都用到刀刃上,就是要牢固樹立政府過“緊日子”的思想。今年的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省級部門帶頭加強支出管理,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平均壓減18%,公用經費平均壓減15%。省財政廳加大對財政支出結構優化調整,進一步壓縮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取消低效無效支出。
為規范縣級預算編制,全面落實中央和省確定的“三保”責任,省財政廳會同市(州)財政部門建立了對縣級“三保”預算編制的事前審核機制。對各縣(市、區、特區)在預算安排中存在的問題和未按規定足額安排中央和省定標準“三保”預算的,逐一提出審核意見,并抄送同級黨委、政府,要求其必須在年初預算或調整預算中調整補足。
此外,貴州正在加快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基層治理長效機制,促進基層“應做的事”與“可用的錢”更為匹配,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義務教育、基本養老、城鄉低保等方面的重點支出也將只增不減,切實提高政策和資金的指向性、精準性、有效性,推動基層運轉更有活力、更加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