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張恒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發展全局,盡銳出戰、務求精準,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進展。請您介紹一下全省在脫貧攻堅工作上取得的成效。
彭錦斌
貴州連續四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被國家評為第一方陣,書寫了中國減貧的貴州篇章。減貧人口和易地扶貧搬遷人數均為全國最多,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23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30.8萬人,平均每年減貧人數10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26.8%下降到2019年的0.85%,下降25.9個百分點。同時,按照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全省66個貧困縣已有57個縣脫貧摘帽,9000個貧困村已有8688個貧困村脫貧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農村產業扶貧深入推進。自2018年以來,貴州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發展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化利益聯結,有效推動傳統農業實現“六個轉變”。目前,全省茶葉、藍莓、李子、刺梨種植規模全國第一,辣椒產加銷全國第一,獼猴桃、火龍果種植面積居全國前列。
“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基本解決。一方面通過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引導和支持貧困人口勞動致富,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自主脫貧能力穩步提升。同時持續壓縮黨政機關6%行政經費用于教育扶貧,實現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營養餐改善計劃全覆蓋,輟學已動態清零。并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計劃,結合實際增加了專項整治透風漏雨老舊住房22萬戶,確保教育醫療住房保障到位。
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通過實施農村組組通、安全飲水等三年攻堅行動,實現30戶以上的村民組通硬化路,全面解決279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實現所有行政村通動力電,所有行政村光纖網絡、4G網絡全覆蓋。
貧困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堅持抓黨建促脫貧,全省精準選派8848名第一書記和3.6萬名駐村干部下沉基層奮戰脫貧攻堅一線,不斷提高基層干部能力,加強貧困地區基層組織,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當下,脫貧攻堅進入最后總攻階段。全省如何進一步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工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最后殲滅戰提供有力保障?
彭錦斌
我們主要從六個方面著手。一是簽訂責任狀,實行雙臺賬、雙銷號、雙問責,強化地方、部門兩個責任。二是高位推進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省市縣三級聯動,以“督”促“戰”“督戰一體”,截至目前,全省統籌各類渠道發現問題15683個,已完成整改15681個,整改完成率99.98%。三是全面補齊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保障短板,特別是逐戶制作“3+1”保障“明白欄”,讓群眾知曉和監督。四是全力解決產業扶貧中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兩個重點問題,通過大力推進消費扶貧,全面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保證農民充分受益。五是千方百計保障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確保每個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及邊緣戶至少一戶一人以上就業,貧困戶工資性收入不受影響。六是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完善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防止返貧和新的貧困發生。
脫貧攻堅越到最后階段越要保持定力,特別是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兩不愁三保障”上,貴州如何進一步做好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工作?
彭錦斌

彭錦斌:在脫貧攻堅進入最后總攻階段,必須奮力沖刺,同時間賽跑、與貧困較量,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潘先萬 攝)
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自發起“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行動以來,全省各級各部門持續抓好“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解決,壓實責任確保各項政策落實落細,建立省級調度機制,加強防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抓好“3+1”明白欄信息核實和張貼工作,助力全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特別是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管理,重點對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新致貧和返貧的農戶進行識別,組織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的篩查排查工作,動態管理期間將同步識別、納入。確保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保障的質量、成色,確保特殊困難群體動態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最后時刻,貴州通過哪些具體措施來幫助未脫貧地區?
彭錦斌
目前,全省還剩余貧困人口30.83萬人,其中深度貧困地區剩余貧困人口22.24萬人,占全部剩余貧困人口的72.1%,還有9個深度貧困縣沒有脫貧摘帽,有312個貧困村還未脫貧出列。為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貴州在全省來一場大會戰,發力打好五場戰役。
掛牌督戰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實行“四個聚焦”攻克深度貧困堡壘,不折不扣完成剩余脫貧任務,“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部解決到位;一鼓作氣打好脫貧成果鞏固戰。落實四不摘要求,防止松勁懈怠,建立健全防貧監測預警保障機制,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乘勢而上打好深化農村產業革命突破戰。對標對表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每縣聚焦1-2個主導產業,建立健全產業帶貧益貧機制,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咬定目標打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持久戰。把穩定就業、教育醫療配套設施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眾志成城打好脫貧攻堅協同戰。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澳門幫扶、萬企幫萬村等機制,凝聚攻堅合力。
對于脫貧出列的地區,貴州采取什么方式鞏固脫貧成果?
彭錦斌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一方面我們會嚴把貧困退出關,確保脫真貧、真脫貧,對于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個不摘”要求。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和防貧監測幫扶機制,確保可持續穩定脫貧。同時,落實綜合性保障措施,對特殊貧困人口全面落實綜合社會保障政策,確保應保盡保、應扶盡扶。此外,謀劃編制省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十四五’規劃”,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