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江婷婷 李蘭松
通過“一改一引”,貴州實體經濟改出了新天地、引進了新活力,形成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興產業迅速成長、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的產業格局,經濟運行的效益和質量穩步提升。
“缺什么、引什么”“什么弱、改什么”,近年來,貴州省通過“雙千工程”,大力優化投資環境,著力拓展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有力助推實體經濟“強筋骨”“長肌肉”。
2016年開始,貴州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全省實施以每年改造1000戶以上企業和引進1000戶以上企業為主要內容的“雙千工程”,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和關鍵點。
通過“一改一引”,貴州實體經濟改出了新天地、引進了新活力,實現蝶變式發展,形成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興產業迅速成長、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的產業格局,經濟運行的效益和質量穩步提升。
產品下線須經過沖壓、焊裝、涂裝、總裝4大工藝以及50余項精細化生產工藝,貴州萬仁新能源汽車項目整條生產線均采用國內先進生產設備,可達到每2.4分鐘下線一臺車的生產能力。
該項目于2016年落戶銅仁市萬山區,填補了萬山區裝備制造業的空白。目前,項目的生產資質已經得到國家批準,今年可投入批量試生產。
引進好項目,需要謀求協調發展,形成倍增效應。“萬仁新能源電動汽車項目啟動建設后,萬山區同步開展此項目的上下游產業鏈招商,已引進萬山區汽車零部件制造生產加工、萬山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加工、萬山區汽車產業園等項目。”銅仁市萬山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黃河林表示,萬山區將緊緊圍繞新能源汽車開展“補鏈”招商,不斷做長產業鏈、做大產業群、做強產業園,努力打造武陵山區第一個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題的百億級新能源汽車城。2018年以來,萬山區共計引進項目213個,總投資約470億元,其中千企引進企業64家。
大力實施“千企引進”工程,狠抓產業鏈,萬山區并不是個例。安順市依托黃果樹的旅游龍頭作用,圍繞民宿康養建鏈,通過制定出臺全省首個支持和規范民宿發展的實施辦法和編制招商推介手冊,民宿招商取得突破性進展。貴陽高新區深入實施“千企引進”工程,梳理出顯示觸摸屏產業鏈、航空設備制造產業鏈、傳感器產業鏈等17條產業鏈,實施精準招商……
貴州提出“千企引進”工程以來,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緊盯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聚焦產業關鍵環節和行業優強企業招商,一批優強企業陸續落戶貴州。今年1至5月,“千企引進”企業420家,共投資項目425個。
“我們將充分依托‘1+8’開放平臺等產業園區的招商主戰場、主陣地,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在縣域經濟中更加聚焦單一產品招商,形成高度專業化的全產業鏈產業小鎮,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深度融合。”貴州省產業大招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投資促進局局長馬雷說。
提到礦山,人們腦海中的畫面大多是裸露的巖石、荒蕪的黃土、稀疏的植被、脆弱的生態……而以通往貴州安凱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凱達)礦山的道路,卻是綠植環繞,干凈整潔。
作為全省“千企改造”高成長企業,安凱達現已具備年產150萬噸精品砂石、60萬立方米商砼、50萬噸建筑垃圾消納、10萬立方米混凝土預制構件等的生產能力和銷售服務體系。
“借助千企改造契機,我們以大數據管理為依托,‘兩化融合’為手段,開發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這一系統能將所有生產環節納入系統,使各生產環節規范化、透明化。此外,安凱達將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系統與視頻監控系統相結合,目前精品砂石生產線實現智能化和自動化控制。”安凱達董事長葛洪告訴記者,安凱達從利用石灰石資源到精品砂、預制構件、高性能混凝土生產,不斷延伸產業鏈,下一步將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
實施“千企改造”工程是作為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提質增效升級的“關鍵一招”,在轉型發展的生動實踐中,許多企業脫穎而出。洋山河生物科技公司實施的貴州省德江縣天麻深加工系列產品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建成了產品技術服務創新服務中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天麻大數據綜合應用平臺,助推德江縣天麻深加工。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從全省十大重點行業中遴選出省級“千企改造”龍頭和高成長性企業共223戶,涉及項目244個,總投資1399億元,今年計劃投資373.88億元,投產后能夠實現銷售收入1414.96億元。截至目前,全省共啟動實施“千企改造”工程企業1055戶,項目1208個,完成投資281.28億元。
當前,全省正圍繞產業上下游強鏈延鏈補鏈,強化產業配套,一批醫療儀器設備、太陽能熱水器、北斗衛星設備等高科技產品,以及純苯、表面活性劑等精細化工產品在我省實現零的突破,全省工業行業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產業鏈有效延伸。
“雙千工程”實施3年多來,推動形成了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興產業迅速成長、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的產業格局。
在“雙千工程”推進過程中,全面推進技術創新體系、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建立部門、企業、高校之間的工作協作機制,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深入推進兩化融合,加快推進“萬企融合”,建立融合標桿示范項目培育信息庫,制定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專項行動方案,開展“千企改造”工程大數據專項行動再出發行動,引導傳統制造企業提高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
“‘雙千工程’實施以來,傳統企業的改造升級以及國內外高質量企業的引進,使得貴州省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持續推動貴州產業朝著結構優化、效益提高、生態保護的方向轉變,呈現出高端化、生態化、集約化的態勢。”貴州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曾春花認為,區域的競爭關鍵看產業,產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則依靠產業鏈,鏈式發展、群式發展是今后一大趨勢。
曾春花說,在打造產業鏈方面,貴州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疫情過后如何布局產業、穩定產業鏈、提升產業鏈水平需要有新思考。
“當前需要在有序推動全產業鏈復工復產的基礎上,制定和審視產業鏈中長期戰略規劃,構建產業鏈風險應對體系,利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提高產業鏈在危機下的反應能力。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應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增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對于接下來貴州“雙千工程”的發展方向,曾春花建議積極培育企業的“生態競爭力”,實現企業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推動產業鏈整體綠色化發展。

貴州萬仁新能源汽車項目生產車間。(彭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