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愛玲
(廣寧縣中醫院,廣東 肇慶 526300)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在臨床中是對骨性關節炎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治療的重要方式,其主要作用就是恢復患者的關節功能、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在晚期關節病變所進行的治療中可以對關節病變進行有效改善。但是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則很容易引起各種并發癥,這不管是對患者的盡快恢復還是提高手術治療效果都是非常不利的[1]。快速康復理念主要是在患者治療期間為患者提供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進而實現協同的效果,能夠降低患者的住院時間,促進患者的盡快恢復,并且還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2]。
選取本院30例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開展研究,標本納入時間為2018年1月-2020年3月,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15例。參照組男、女患者各8例和7例;平均年齡為(66.12±2.31)歲,觀察組男、女患者各9例和6例;平均年齡為(67.02±2.11)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參照組
本組實行常規護理干預,主要是對患者實行體位護理、心理疏導以及飲食指導等。
1.2.2 觀察組
本組實行快速康復護理。①實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由于患者會受到自身病情狀況的影響,很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對此,相關護理人員要鼓勵引導患者說出內心擔憂,為患者講解治療成功的典型案例,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進而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②強化患者對功能訓練的認知。在患者入院之后,要為其簡單講解住院環境以及手術治療方式,使患者可以對醫護人員進行大體了解。另外,護理人員還要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手術之后實行功能訓練的有效方式,強化其對功能訓練重要性的了解和掌握。③早期康復功能鍛煉。對患者實行早期康復訓練指導,使患者可以對臀部肌肉以及股四頭肌的活動方式進行熟練掌握。另外,功能訓練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保持動作輕柔進而避免產生強烈疼痛感,造成假體脫落。手術之后,合理的早期活動有利于促進患者恢復,并且還可以對下肢深靜脈血栓、褥瘡以及關節功能障礙等一系列并發癥進行有效預防。④疼痛管理。手術之后所產生的疼痛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增加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恢復時間。因此手術之后,對患者實行疼痛護理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對患者實行疼痛規范化管理,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實行疼痛知識教育。
比較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評分,并且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詳細記錄。
觀察組護理后膝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參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n()]

表1 兩組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n()]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參照組 15 30.40±11.42 79.56±10.70觀察組 15 29.94±10.30 87.79±9.12 t 0.115 2.267 P 0.908 0.031
參照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比較[n(%)]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骨質增生以及軟組織病變所導致的慢性股關節疾病,在臨床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關節疾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發病早期通常會產生間斷性陣痛,其產生主要是由于膝關節外傷、退行性病變以及過于疲勞等因素造成的,常見于中老年人群[3]。在對患者實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則很容易使患者產生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以及關節功能障礙等一系列并發癥,影響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對疾病的治療以及康復產生不利影響[4]。
快速康復護理在臨床中是一種全新的臨床護理模式,其主要是對患者實行心理疏導、病情觀察、早期康復訓練以及術后護理等護理干預,而護理人員對患者所實行的早期介入治療,能夠使患者及時獲得良好的功能訓練,對于促進患者關節功能的盡快恢復以及促進患者血液循環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心理以及生理創傷,進而達到快速恢復的目標[5]。快速康復護理的實行,能夠鼓勵引導患者盡早地下床活動,可以維持肌肉功能、提高營養攝入量,并且還可以進一步促進腸胃蠕動,對于促進患者腸胃功能的盡快恢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快速康復理念和康復工作進行相互結合,能夠使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得到強化,并且還可以提高體位更換次數以及四肢活動,能夠緩解腰腹部所產生的不適感,進而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等一系列并發癥的產生。另外,快速康復護理使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獲得了充分體現,能夠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在對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所進行的護理中實行快速康復護理,能夠獲得非常顯著的護理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