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黃其會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四川 宜賓 644000)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臨床帶教是護理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帶教方式具有針對性,其教學過程以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教學[1-2]。現探討臨床路徑式帶教應用于婦科護理教學模式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婦科于2019年6月~2019年12月接收的護理實習生中抽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實習生按照隨機分組發法分為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女30例,年齡18~23歲,平均21.10±0.75歲,實施傳統問題式帶教方式;觀察組女30例,年齡19~22歲,平均21.12±0.68歲,實施臨床路徑式帶教方式。兩組實習生一般資料分析后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護理實習生進行傳統問題式帶教,觀察組護理實習生進行臨床路徑式帶教,具體方法如下:
1.2.1 傳統問題式帶教方法
對照組護理實習生固定搭班,運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啟發式方法,在平時帶教過程中隨時提問,由護生進行回答,不全面的由帶教老師進行補充,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
1.2.1 臨床路徑式帶教
(1)帶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患者的疾病為中心,制定合理的臨床路徑式教學表,讓實習生自行進行分析探討,激發實習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提高護理實踐操作能力。
(2)指導實習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學會針對性護理,方案需合理化制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實習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對于婦科的環境、護理步驟、常用藥物及設備進行宣教,對婦科常見疾病的基礎知識、病情發展、疾病發病機制以及對應的預防措施有所了解,對于婦科特殊疾病的檢查儀器或護理方式進行示范,嚴格把控護理實習生的操作能力。在帶教老師指導下,護理實習生可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護理實習生需具備獨立且完整護理能力。
(1)兩組護理實習生進行閉卷考試,對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成績越優異;護理實踐操作采取現場對護理操作進行模擬考試,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成績越優異;
(2)對兩組護理實習生進行滿意度調查,可分為滿意,部分滿意,不滿意。
使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t和“”表示計量資料,使用x2和%表示計數資料,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護理實習生基礎理論知識以及護理實踐操作評分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實習生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護理實踐操作評分[,分]

表1 兩組護理實習生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護理實踐操作評分[,分]
組別 例數 基礎理論知識評分 護理實踐操作評分對照組 30 71.52±5.26 66.25±4.98觀察組 30 88.65±4.15 78.94±5.16 t-14.004 9.692 P-0.001 0.001
觀察組護理實習生教學模式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實習生教學模式滿意度[n(%)]
臨床護理帶教是護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向臨床實踐的過渡,是課堂教學的深化和延續,其質量直接影響護理實習生未來職業素養和臨床能力。在臨床護理教學中,采取傳統問題式帶教,以教師為課堂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降低了主動學習能力,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3-4]。在這樣的前提下,需找出對護理實習生更加有效的帶教模式,因此本研究提出了臨床路徑式帶教。
臨床路徑式帶教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帶教老師進行輔助,以患者疾病為中心制定合理的臨床路徑表,讓實習生學會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引導學生自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熟練地實踐操作可提高實習生的應變能力,科學且合理的護理路徑表可讓實習生有計劃地、規范性的實施護理工作,快速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從而使護理質量有所提升[5]。臨床路徑式帶教更符合現代護理模式,讓帶教老師更加熟悉臨床護理工作,還能讓護生在實踐操作時鞏固其基礎理論知識。本次研究顯示,對照組護理實習生基礎理論知識以及護理實踐操作評分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教學模式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護理實習生實施臨床路徑式帶教,在婦科護理教學中一定程度上提高實習生的護理水平。
綜上所述,臨床路徑式帶教在婦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可提高護理實習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使整個教學水平顯著提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