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雙
(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廣東 廣州 510280)
數字化導板技術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口腔種植修復質量,通過該技術能夠縮短手術時間,成為加快患者癥狀改善的有效手段。在數字化導板口腔種植修復期間,采用整體護理配合方法能夠進一步提高手術治療效果,詳細內容如下。
選擇本門診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收的83例經數字化導板引導下口腔種植修復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齡(33.74±5.97)歲。對照組患者41例,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齡(34.05±6.3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可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采集患者的基本資料,簡單介紹口腔種植修復的基本過程,認真解答患者的各種疑惑。
實驗組患者接受整體化護理配合干預,方案包括:(1)術前護理。在數字化導板引導下口腔種植修復開始前,護理人員先檢查各種手術治療設備,保證設備性能滿意。護理人員需進行一對一健康宣教,闡述數字化導板種植技術的優勢,提高依從性。術前協助患者完成影像學檢查,拍攝CT,同時做好數字化導板護理,協助患者調整開口度,當患者戴入導板之后,患者所感受到的異物而感受不適,此時護理人員可調整導板戴入位置。(2)術中護理。手術治療前,指導患者用氯已定漱口水術后,完成備皮后,協助醫師做好局麻。手術治療期間充分保護術野,觀察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指標變化;在不影響手術治療的情況下多與患者交流,通過談話轉移注意力。(3)術后護理。術后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介紹術后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例如局部疼痛等,可遵醫囑使用鎮痛藥物;若患者感覺牙冠松動或者牙齦腫脹時,需回醫院檢查。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微信聯系,介紹口腔種植修復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如口腔內存在少量血絲或者局部腫脹屬于正常現象;術后嚴禁吸吮傷口。
統計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鼓勵患者對護理工作評分,取值0~100分,≥80分為非常滿意、80~60分為一般滿意,<60分為不滿意。同時記錄患者的護理指標,包括口腔功能恢復時間、基牙出血指數等。
護理滿意顯示,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更高,數據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資料見表1。

表1 護理滿意度(n,%)
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復時間、基牙出血指數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資料見表2。
表2 護理指標()

表2 護理指標()
組別 口腔功能恢復時間(天) 基牙出血指數實驗組 5.63±0.97 0.69±0.17對照組 8.76±1.16 1.74±0.32 t 8.931 9.126 P<0.05 <0.05
目前數字化導板口腔修復技術已經成為口腔醫療技術發展的代表,與傳統技術相比,該方法具有更高的成功率,能在短時間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由于該技術在我國的推廣時間短,缺乏成熟的醫療操作體系,因此護理干預成為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1]。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針對整體護理配合方法的效果進行研究,結合表1、表2的數據可知,實驗組患者在接受整體護理配合干預后,患者的各項護理指標以及對護理滿意度等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該方法具有滿意效果。
結合本門診的工作經驗可知,在整體化護理配合期間,護理人員遵照無菌操作要求,按照數字化導板口腔修復的相關要求,形成了詳細的圍手術期護理操作流程,分別從術前、術中、術后三個角度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整個護理干預過程體現了預見性護理干預的要求,護理人員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明確手術護理配合的要求,如通過宣教的方法提高患者對數字化導板口腔修復術的認知,進而保證了護理滿意度[2];同時在整體護理配合期間,護理人員能夠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開展護理,這種針對性的護理手段能夠加快患者癥狀改善,因此也能取得滿意效果。
綜上所述,在數字化導板口腔修復患者護理中,采用整體護理配合方法能夠取得滿意效果,因此應該成為門診護理首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