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瀚 ,葉先林 ,黃志鵬 ,李強 ,張露 ,趙仲孟 ,柯紅雨 蘇旭濤 ,李華東 ,李中 ,劉陽 ,王新宇 ,劉超 ,周劍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731;2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6)
南美白對蝦原產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適應廣溫廣鹽,與羅氏沼蝦、斑節對蝦為世界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蝦類。1988年由中國科學院從美國引進,并于1992年突破育苗難關,進行全國各地推廣養殖。因其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迅速被國內消費市場接受。隨著市場需求量的提升與海水養殖疾病爆發,淡水養殖南美北對蝦成為了近年來的熱點[1]。四川作為對蝦消費大市場,養殖潛力巨大,早在十年前已開始進行南美白對蝦淡水養殖試驗,但受制于地域環境與養殖技術水平等條件,并未取得大面積養殖成功。本文就四川省南美白對蝦產業發展狀況、存在問題及建議作一概述。
與海水養殖相比,淡水養殖南美白對蝦具有疾病較少,生長更快,價格更高的優勢。近年來全國淡水養殖面積發展極快,以江蘇、山東等地為主,產量有逼近海水養殖的趨勢。四川省的養殖模式以土池養殖為主,由于川內育苗難度大,幾乎全部從沿海地區引入淡化苗,淡化成功后蝦苗能在純淡水中正常生長,隨后進行小池標粗,標粗至1.5~2.0 cm規格后再轉入大池養殖。放苗時間一般集中在水溫較穩定的5月中旬,經過3個月左右的養殖,規格達到40~80頭/kg時出售。由于土池養殖產量不高,新的養殖模式逐漸被引入川內,少量地區開始嘗試大棚、高位池和工廠化養殖,工廠化養殖由于投入大,管理要求高,比較少見。這些新興的養殖模式產量高,經濟效益明顯,發展前景廣闊。
四川省自引進南美白對蝦進行淡水養殖,經歷了艱苦的養殖技術摸索階段,畝養殖產量仍然不穩定,養殖總量很低。根據四川省漁業統計年鑒表明,2014年產量最低,僅24 t,隨后幾年產量開始上升。至2017年產量為186 t,產量增長近8倍,但占全國南美白對蝦淡水養殖總產量(591 500 t)仍不足1‰。養殖區域主要集中在成都、樂山、內江和達州等地[2]。德陽和涼山州養殖時間較長,但產量并未有明顯提升。以2012年和2017年產量作為對比,如表1所示,近年來川內養殖產量變化如圖1所示。

表1 2012年和2017年四川省南美白對蝦養殖產量前5的地區

圖1 2011年至2017年四川省南美白對蝦產量分布圖
1.3.1 淡化標粗 據統計,四川省南美白對蝦蝦苗每年的需求量在2億尾左右,主要來源于廣東、福建和海南空運苗,隨后進行純淡水淡化和苗種標粗。這個過程主要針對純淡水養殖,將空運回的PL-5-PL-6(體長0.55~0.65 cm)蝦苗暫養淡化至1~2 cm后投入大池養殖,可以提高養殖成活率,縮短養殖周期。由于淡化苗規格小,對鹽度水溫等變化很敏感,要求管理過程更加精細。需保證pH值穩定在7.8~8.5之間,水溫變化不超過3℃。鹽度變化1 d不超過3 ppt,可輕度培藻,加之調水產品將透明度控制在20~25 cm即可。同時,此時的幼苗正處于發育關鍵時期,需注重添加營養,提高幼苗消化免疫功能[3]。標粗池面積小,易管理,可提高蝦苗存活率和飼料利用率。放苗3~5 d,天氣穩定后可開始淡化標粗操作,經過15~25 d的標粗,蝦苗體長達到2.5~4.0 cm時,過塘進行大塘養殖。
1.3.2 投喂管理 南美白對蝦馴化程度高,養殖全程均可用飼料喂養。四川省內使用的對蝦飼料蛋白為39%~42%,價格區間為7 500~13 000元/t,池塘養殖餌料系數維持在0.9~1.3之間。養殖前期飼料易溶解損耗,按照每天足量投喂,少量多餐的原則進行。按每十萬苗,體長1 cm的一餐100 g;2 cm的一餐200 g;3 cm的一餐300 g;達到4 cm以上,則按照池塘對蝦總重計算日投餌量。把握每餐吃料時間,前期2.5~2 h,中期2~1.5 h,后期1.5~0.5 h。養殖環境多變,在投喂過程中應根據環境變化科學控料,如天氣發生劇變或池塘發生倒藻,則應減料40%左右或不投喂;在換水或對蝦蛻殼期,可減料30-50%[4]。當水溫低于20℃時,會大大影響蝦苗的存活和生長速度,應注意肥水保溫,降低蝦苗應激反應。在投喂配合飼料之外,還應注重拌喂營養產品輔助對蝦腸胃消化吸收和生長發育,如多維、多糖、微量元素和益生菌等。拌喂魚油可提高飼料能量、降低飼料成本、促進對蝦生長發育,而養殖前中期可定期拌喂大蒜,能起到抗菌消炎,抑制殺滅多種細菌的作用,減輕肝臟負荷,預防腸胃疾病[5]。
1.3.3 捕撈收獲 當對蝦生長到80~50頭/kg后,可進行捕撈上市。拉網放籠會對蝦造成很大的刺激,為防止應激反應,可在捕蝦前3~5 d減料補鈣,起到減負保肝,硬殼增重的效果。捕蝦操作中,會造成池底有毒有害物質泛起到水體,破壞水環境,嚴重時會導致對蝦中毒死亡。所以捕撈前后兩三天,需注意多改底,以防蝦中毒發病。另外,在捕蝦前可通過潑灑熟石灰、白云石粉等礦物質含量較高的藥物來增加鈣質,清爽水質,為減小微生物的吸收損耗,可于夜間使用。另外,可加大營養劑的使用量,提高機體活力,改善肉質風味,提高上市蝦的品質。
四川作為對蝦的消費大省,僅成都市每天的南美白對蝦來蝦量就在20 000 kg左右,加上其他地市,每天消耗的對蝦約為25 000~30 000 kg/d,而本地養殖產量低,缺口巨大。按照6成的養殖成活率計算,養殖1 kg南美白對蝦的成本保守估計為20~26元,而近年來四川省南美白對蝦塘邊價常年維持在60元/kg以上,早出塘和十一月晚出蝦,價格還會更高,并且養殖個體越大,價格越好。由此可見,四川地區養殖南美白對蝦的利潤空間可觀,若能提高養殖成活率,發展前景更為廣闊,是如今池塘養殖名特優水產的理想品種。
2019年四川省南美北對蝦養殖水面面積約為2 000×667 m2,且養殖區域十分分散,連年養殖面積和產量均未有明顯提升,最大單戶養殖面積僅為200×667 m2。很多養殖戶雖看好養殖對蝦病害少、價格高的優點,但受養殖面積小、成功率低、效益不明顯等因素的影響,不敢輕易嘗試,這對整個四川省對蝦養殖發展不利。
四川省地處內陸,未有技術體系成熟的南美白對蝦育苗廠商,苗種幾乎全部由沿海蝦苗繁育場引進。而沿海各大飼料廠家均設有蝦苗場,加之地區性的私人育苗場,親本來源遺傳背景不清,令內地養殖戶在引苗時難以抉擇。一代苗生長快,但價格高;二代苗抗病強,但生長稍慢;土苗價格便宜,但成活率低。從沿海空運蝦苗,應激較大,蝦苗活力差,不同的苗種在淡化標粗過程中病死率差別大,加之培育技術參差不齊,后期成活率往往不到50%。波動大,養殖效益不穩定,苗種的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川內南美白對蝦的養殖規模發展。
近幾年川內引入南美白對蝦養殖,養蝦戶大多是傳統養魚戶轉型,很多養殖戶依然沿用土池養魚或者照搬沿海養蝦的經驗辦法進行內陸對蝦養殖,這也是導致對蝦養殖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6]。沿海與內陸氣候、土質均有不小差異,導致養殖水環境不同,內陸養殖水環境遠沒有沿海穩定,波動的養殖水環境會引起對蝦產生應激,生長不良;蝦為底棲動物,主要生活在池底,底質的影響更為重要。而川內養殖戶管理粗放,重在飼料投喂與殺蟲消毒,開增氧機,不注重調水、改底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導致養殖容易失敗。
近年來四川省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發現一些易發的病害現象。常見的有空腸空胃、偷死、大小規格差異大、蝦長不大以及細菌性白斑等[7]。因四川省的南美白對蝦養殖起步晚,發展慢,養殖區域零星分散,產量不高,沒有專門針對南美白對蝦疾病研究隊伍,疾病一爆發幾乎無有效防治手段;加之沒有大型專業飼料廠商在川內進行生產,只有小廠家小規模生產,養殖戶的飼料大多從沿海廠家購入,這直接造成養殖成本的增加。由于養殖量不大,幾乎沒有專業的對蝦技術服務人員活動在養殖區域,更沒有專門針對對蝦養殖環節中所需調水、改底的藥品,大多還是使用漁業養殖生產上的藥劑,針對性不強,這也是川內養殖水平不高的重要影響因素。同時,川內對蝦的銷售渠道并不成熟,沒有沿海地區專業的蝦中收蝦,這也導致市場價格不透明,養殖戶不能獲得利益最大化,從一定程度上打消養殖戶積極性。
近年來,淡水養殖南美白對蝦成為行業熱點,江蘇如東和山東等地都取得了大面積養殖成功,但四川始終發展緩慢。川內多個地區均提出提高名優水產品比例,優化養殖模式,在傳統漁業養殖效益低等背景下,對蝦養殖是良好的選擇。各級政府可加強出臺對蝦產業相關政策扶持,科研院所開展南美白對蝦淡水養殖模式、苗種培育、疾病防控等基礎研究,這將對川內對蝦養殖起到促進發展的積極導向作用。
四川省內南美白對蝦養殖已有十年時間,但養殖面積及產量始終上不去,以土池養殖方式,零星分布在成都周邊等地區。目前,養殖成功的養殖戶已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綿陽鹽亭地區已經成立養殖合作社,面積約300×667 m2,帶動周邊有經驗的養殖戶轉型進行對蝦養殖,并開始探索混養、大棚、高位池和工廠化養殖模式。養殖方式的多元化更利于擴大養殖規模,提升養殖效益,吸引更多高水平農業生產者和資金投入,推動川內對蝦養殖又快又好的發展。
種苗是養殖成功的關鍵環節,四川省內的對蝦苗幾乎全部從沿海引進,空運過程中的應激以及氣候的差異導致苗種活力差,病死率高。而在川內進行苗種繁育受到水質及其他環境條件的嚴重限制,要想提高下塘成活率,淡化標粗是關鍵。目前川內的養殖戶主要采用土池標粗或外塘圍網標粗的方法,但操作無章程,不規范。因此,建立川內對蝦苗淡化標粗規范化操作以及養殖標準流程,規范養殖行為,這將提高養殖技術,促進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飼料成本占據養殖成本的主要部分,約50%。因此,川內企業發展對蝦專用飼料生產,能夠有效解決本地飼料缺口問題,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以符合食品安全、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免疫、生態等防疫技術的主流技術措施,構建高水平、系統化的南美白對蝦淡水病害防治技術體系,是改變我國水產藥物濫用局面、促進我省對蝦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保障。
綜上所述,目前四川省南美白對蝦產業正處于積極發展的階段,養殖空間巨大,亟需加快養殖技術規范化,產業標準化。優化傳統養殖觀念,大力開發養殖區域,重點投入養殖模式的研究和推廣,力促四川南美白對蝦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