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程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產業興旺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實現鄉村振興,需要找到鄉村的產業發展潛力,做好產業發展規劃,根據實際的農村產業結構來劃分產業,發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潛力的產業,最好和綠色環保、政府政策等結合起來發展。吉林省是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推進吉林省的鄉村振興,最基礎最首要的就是發展農業產業,然而吉林省農業產業化發展與實際的需求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吉林省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文章對吉林省的農村產業現狀進行分析,查找其農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吉林省;鄉村振興
一、緒論
吉林省位于我國的東北地區的中部,是我國的商品糧基地。這意味著吉林省的農業產業結構就一般會以種植業為主,這是吉林省目前最大的產業,也是發展最好的產業。雖然是最大的產業,但并沒有發展成為吉林省的一個種植優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多種多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產業結構劃分不和諧,結構不協調。所以吉林省的種植業一直處于不上不下的位置,既不是優勢,也不是它的夕陽產業。對吉林省其他產業來說,比如農林牧漁業,這些產業彼此沒有協調管理好,出現了這些產業帶來的收益和質量,發展速度上的差別太過于大,導致農民增收困難,因為沒有一個很好的產業結構調整,所以使得吉林省一直無法擺脫困境。
吉林省現在要做的是在農業產業化的視角下不斷探索最適合吉林省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的路,要對當前吉林省的產業結構進行合理的最客觀的評價,找出產業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具體分析這些問題,對吉林省的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
本文就是對吉林省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進行一個多角度的分析,重點分析其產業結構方面的現狀,查找制約吉林省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出吉林省鄉村振興的實施途徑,才能為吉林省農業謀一個更好的,更長遠的發展。
二、三產融合與鄉村振興的關聯
第一次提出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時間是2015年,然后,農業之間的發展開始走向密切相關,走向融合。這樣做在于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構建出現代農業體系。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表示,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進行融合發展,也就是不再單一的發展某項,而是一起發展,產業之間密切相關。
這三種產業分別是,第一產業是農業,林業,畜牧業等等,第二產業是制造業,建筑業等等,第三產業就是商業,金融業等等。這里所說的產業融合也就是指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產業進行相互融合和滲透,逐漸形成一個產業鏈。十九大報告也就是以農業發展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形成新型的農業產業化結構,不再是以前單一的種植,收獲,低價出售的方式,而是一種現代的科技化的方式來發展農業。將這些產業有機整合在一起,使得農村一二三產業密切相關,一起發展,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農業所遇到的困境和瓶頸,也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生產領域化的深層次矛盾。
三、吉林省農業產業現狀
(一)農業面臨的風險巨大
吉林省本身是個商品糧基地,農業比例占了很大的份額。農業基礎產業所占比重過大,意味著風險會很大,因為種植業是靠天吃飯,需要依賴自然而生存,難保不會發生自然災害。而吉林省農業產業結構中農業占的比重過大,所以就表明農業基礎產業會很依賴于自然環境,也就說明風險巨大。
(二)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
吉林省主要是種植業為主,也就是基礎農業占比重較大,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生產效益下降,農民的收入也呈現出緩慢增長的狀態。吉林省有很豐富的牧業、林業和漁業資源,但是農業各產業部門的發展不平衡,比例也不協調。具體表現在,畜牧業和漁業的發展滯后,還是傳統養殖、售賣的方法進行產業發展,而且林業的發展也沒有真正體現出吉林省的優勢,吉林省有著很豐富的林業資源,但沒有最大限度的開發和利用。畜牧業的生產規模也沒有草原上的規模那么大,所以收益的時間過于長,由于規模小,收益也很少。并沒有發揮出畜牧業在農業中的帶頭作用。
(三)農產品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近幾年,吉林省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因為它與農業市場的適應性很差,轉變為合適的產品的能力不足,這種現狀就很不適合在國際市場立足,因為沒有競爭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于資源配資不合理,發揮不出吉林省的優勢,吉林省本身有很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沒有加以利用,自然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開采,怎么能發揮出優勢。單一的農業產業結構,吉林省豐富的野生自然資源沒有在市場上得到很好的凸顯和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根據十九大提出的實現鄉村振興,就得使一二三產業融合,綜上互相聯系,融合的道路,所以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并且要做出一定的農業產業的優化和調整,使這些產業密不可分又和諧發展。所以為了實現農業產業化視角下的吉林省鄉村振興,必須要走上糧食、畜牧等進行加工處理的工業化綜合道路。以農業產業化作為主要目標,牽動吉林省整個產業的發展,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四、吉林省農業產業化實現鄉村振興的途徑
農業產業化視角下,吉林省鄉村振興的實施途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發揮糧食生產的優勢。吉林省一直以來都是商品糧基地,向全國各地輸送糧食,這就意味著,種植糧食和生產糧食有一定的潛力和巨大的優勢。發揮糧食生產的優勢,促進農業內部和諧穩定的發展。走糧食綜合發展的道路,不僅僅是種植糧食,還要對糧食進行加工,要對糧食進行轉換,提高對糧食的轉化能力。在保證吉林省肩負完成國家糧食安全任務的同時,提高糧食的轉化能力,能夠讓原本低價的糧食得到有效的增值。糧食能夠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很好的物質前提。糧食的產量增加到一定的數量時,能夠為畜牧業提供健康和充足的飼料,這樣糧食從低價就能轉變為經濟更高的畜產品。恰巧,畜牧業的發展能夠帶動整個農業的發展,糧食轉化為飼料,能夠加快飼料工業的發展,提高農業帶來的經濟收益。對糧食和畜牧進行加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業的發展水平,也能最大程度上增加農民的收益,提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的效益。
第二、發揮自然資源優勢。打造一條綠色的特色農業經濟產業鏈,主要就是運用吉林省獨有的豐富野生自然資源進行發展。因地制宜,科學化的調整產業結構。把以往的優勢進行擴大,突出特色,找到資源的優勢。首先,吉林省東部山區需要進行保護和開發的準備,保護其中的山區資源,發展林業經濟,也就是重點開發和發展林業、礦產和山中豐富的野生特產,其次,中部的平原地區主要是發展之前提到的糧食種植和生產以及畜牧業,還要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產品加工基地,才能實現產品利益最大化。西部地區,則以發展生態型農業為主,退耕還林還草,加快綠色產業結構發展。先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調整好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業,打造精品的畜牧業。畜牧業放在發展產業的首位,會對吉林省農業產業結構起主導作用。還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發展規模較大的養殖業,建設起高標準的商品生產基地,更好的對飼料進行開發,降低飼料的成本,增加收益。
第三、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政府不僅要從頂層設計上做好規劃,還要從政策上積極扶持當地比較大的企業,促進企業參與國際市場,提高核心競爭能力。一旦企業參與國際市場,企業就會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和養殖,不僅能加快農業生產的效率,還能加快農業現代化。不斷完善原有的經營制度,堅持現有的土地承包制的關系,完善經營制度上的不足之處,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在一定的條件下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從事吉林省農業生產,開展多元化、多層次的經營模式和服務模式,加快更加完備、覆蓋面更廣的農業社會服務體系。
五、總結
吉林省位于我國東北地區,有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要在農業產業化視角下振興鄉村,就得利用這些產業優勢來打造獨一無二的產業鏈,實現鄉村振興。堅持畜牧業為主導,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加工,建設高標準的優質化產業基地,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等等都是現在吉林省必須要做的事情。只有這樣,農業才會成為有希望的產業,農民才會成為有希望的工作,農村才是我們安居樂業的家園,才能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江世銀.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中實現農業產業化[J].中國改革,1998(08).
[2]安玉琢,王世昆,張東生.農業產業化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J].科學管理研究,1999(06).
[3]董雅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途徑[J].社會科學戰線,1999(06).
[4]焦欣剛,王巖.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實現區域農業產業化蓬勃發展[C].以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為重點,推進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研討會.2010.
[5]王睿哲.我國農村住宅產業化路徑選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
[6]葉興武.城鎮化與農村產業結構的協調發展[C].第六屆四川省博士專家論壇,2010.
[7]以“創新、產業化”為主題努力實現“十五”科技工作的新突破[J].山西科技,2001(02).
[8]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促進農業發展六大轉變[J].農村實用技術,2003(02).
[9]農業產業化呼喚新型合作經濟組織[J].農村工作通訊,2001(10).
[10]柳百萍,胡文海,尹長豐等.有效與困境:鄉村旅游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辨析[J].農村經濟問題,2014(05).
[11]楊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河南鄉村旅游發展問題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07).
[12] 張碧星.促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J].人民論壇,2018(32).
[13]徐中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研究[J].時代報告,2018(09).
[14]林留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8.
[15] 石偉偉.鄉村振興戰略:理論與可行性路徑探究[J].改革與開放,2018(15).
[16]邵妍.基于“互聯網+”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4).
(作者單位: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