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晴 張慶玲 赤玉竹



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計量方法對我國新能源汽車消費意愿研究領域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文獻數量整體呈波動上升態勢,2009~2011年為緩慢增長階段,2011~2016年為中間過渡期,2017~2019年為快速發展階段。文獻分布上,整體來看工業經濟、商業經濟、工商管理等學科所占比重相對較大。基金資助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占據主要地位。研究進展上,主要包括概念研究、切入視角、機制與影響三方面,豐富了原有新能源汽車消費意愿研究。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研究進展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一線及省會等大型城市高速發展,市民私家車擁有量日漸增加,汽車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為大眾生活帶來便捷和舒適的同時,也帶來了交通擁堵、大氣污染等許多負面影響。此外,我國工業迅速發展,石油進口依存度逐年上升,改善城市空氣質量、調整能源結構已變得刻不容緩。因此,新能源汽車作為一種符合社會需求與發展潮流、清潔、綠色、無污染的新興產品,受到了政府和公眾的日益重視。我國及世界各國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導向市場隨之形成,不少國家和地區已陸續公布燃油車禁售倒計時。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也成為優化產業能源結構、推動節能減排、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概念最早出現于2007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頒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認為“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有別于傳統能源的新型能源作為動力來源的汽車,與之相對應的是采用傳統化石能源作為動力來源的傳統汽車。迄今為止,有關國外新能源汽車大眾購買意愿的研究較多,而國內的相關研究較少,但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在這一背景下,本文以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數據源,基于文獻計量視角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究領域文獻進行統計處理和內容挖掘,定性分析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期了解新能源汽車概念發展的進程,梳理不同切入視角下的新能源汽車接受及購買情況分析,科學闡述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相關研究的進展情況,為其他學者的研究提供參考。
二、數據來源和文獻概況
本文所用數據來源于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該數據庫是國家“十一五”重大網絡出版工程《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的核心部分,核心期刊,重要評價性數據庫來源期刊收全率為99%,具有較強的權威性。考慮到不同類型、不同刊物的文獻層次水平有所不同,本文以期刊中的SCI來源期刊、EI來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檢索(CSSCI)為主要來源,檢索方式為“主題=新能源汽車、并含=購買意愿,時間不限,精確匹配”,截至檢索日期2019年11月15日,共得到文獻109篇。
(一)文獻數量
文獻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一領域的學術進展,就我國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相關文獻的數量而言,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研究呈逐年上升態勢。通過對所得109篇文獻進行時間分析(見圖1)。
根據發展趨勢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2009~2011年,緩慢增長階段。在這一階段,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相關文獻逐漸出現,但數量較少,呈緩慢上升趨勢。研究者從純電動汽車入手,從消費者的固有屬性和需求環境出發,研究純電動車兩種屬性所各自產生的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因素,通過整合和優化這些因素獲取影響消費者購買純電動車的六大因素,并由此構建影響消費者購買純電動車因素的分析模型。2011~2016年,中間過渡階段。這一階段,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相關文獻數量波動幅度較大,但總體呈上升趨勢。國內學者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研究相對增多,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學科視角相對豐富,突破了原有的“營銷獨大”局面,從交通管理學、行為心理學等人文社科角度解析新能源汽車消費意愿的影響因素并嘗試提出對策,如楊婕選擇了政府產業政策角度,研究發現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無論從研發階段還是購買時稅費優惠補貼抑或配套設施建設都會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產生顯著影響。第二、研究內容細化深化,如學者樓夢琦、殷正遠和莫偉艷則立足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戰略角度,從消費者類別選擇、價格選擇、性能選擇、商業模式選擇和市場推廣切入,發現消費者更傾向于混合動力、價格低廉、性能和售后服務優良、充電便捷的產品。2017~2019年,快速增長階段。這一階段,新能源汽車相關文獻數量快速增長,且增長幅度較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意愿研究取得較大進展。這一時期,研究者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研究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科視角有所創新,基于消費者自身視角研究影響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影響因素,如李榕引入自我建構這一細分變量,討論了自我建構與社會距離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影響機制;第二、模型構建較為多樣,探究基于各種模型與理論下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機制,如田宗博引入計劃行為理論(TBP)并構建了probit模型,研究發現購買態度、主觀規范以及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對購買意愿的影響均為正向,而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是負向的。
(二)文獻分布
從學科角度分布,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交叉領域的研究課題,其研究涉及行為心理學、交通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等多學科多領域。整體來看工業經濟、商業經濟、工商管理等學科所占比重相對較大。其中,工業經濟這一學科文獻有88篇,占文獻總量的56%;商業經濟有36篇,占比23%。相比之下,農業經濟、新聞傳播等學科占比較少(見圖2)。
(三)研究機構及作者情況
通過對文獻信息進行歸并處理得到研究作者與研究機構名單。統計發現,發表相關文章數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有2人,其中干宏程以4篇高居榜首;其余學者在新能源汽車相關方面的發文量大多為1~2篇,表明較多數學者并未長期從事新能源汽車相關方面的研究;此外許研、祖名、楊武等在該領域也各有建樹(見圖3)。研究機構方面,上海理工大學、安徽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方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由于強大資金技術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究領域上有較高成就(見圖4)。
(四)資金資助
統計發現,此領域相關文獻受各種基金資助較多。109篇文獻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有12篇,占比38%;屬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有6篇,占比19%。基金項目上自然學科偏多,人文學科相對較少,各省市對新能源汽車影響因素研究也給與了較大資金支持。雖然當前國內對新能源汽車影響因素的研究相對較少,但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空間還很大。
三、新能源汽車研究進展
關鍵詞是文章最為核心的信息,通過對關鍵詞的分析可以明晰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與進展趨勢。對所檢索到的關鍵詞進行提取分析,發現新能源汽車研究的關鍵詞集中在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影響因素、顧客感知等方面。結合文獻的具體內容,本文將新能源汽車研究進展情況歸納為概念、切入視角、機制與影響三方面。
(一)新能源汽車概念研究
“新能源汽車(New energy vehicle)”的概念源于最初美國經濟學家Boulding在1966年提出的“循環經濟”概念。“循環經濟”的核心是建立一種在資源回收和循環再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該經濟模式的生產特征就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新能源汽車”顧名思義,是利用“新能源”為能源驅動的汽車,“新能源”是區別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例如電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都被認為是“新能源”。學者劉博文認為:新能源汽車是依靠非傳統化石能源作為驅動能量來源,并且在驅動結構與結構方面都有別于傳統化石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汽車等。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概念最早出現于2007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頒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認為“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有別于傳統能源的新型能源作為動力來源的汽車,與之相對應的是采用傳統化石能源作為動力來源的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比傳統型汽車廢氣排放量更低,有利于保護大氣環境,改善空氣質量,對促進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二)新能源汽車切入視角研究
國內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研究大約是在21世紀初開始的,諸多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進展開研究。從已有的研究來看,學者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切入視角大致可以分為消費者自身、產品戰略、外部政策以及環境保護這四個方面,且從消費者自身開展的研究較多,基于環境保護視角的研究最少。消費者自身視角立足于消費者自身的實際情況,更多的關注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徐國虎和許芳從消費者購置時決策因素的角度進行了調研,研究表明性價比高、性能好的產品會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產品戰略視角立足于我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展開研究,張曉宇、趙海斌指出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的完善與否,是推廣新能源汽車關鍵問題;樓夢琦、殷正遠和莫偉艷則從消費者類別選擇、價格選擇、性能選擇、商業模式選擇和市場推廣切入,發現消費者更傾向于混合動力、價格低廉、性能和售后服務優良、充電便捷的產品。外部政策視角立足于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優惠補貼政策,楊婕選擇了政府產業政策角度,研究發現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無論從研發階段還是購買時稅費優惠補貼抑或配套設施建設都會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產生顯著影響。環境保護視角則立足于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學者多基于環境質量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水平更高公眾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更高;環境意識更強和對能源安全擔憂的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愿更高。
(三)新能源汽車機制與影響
國外對新能源汽車的調查研究要遠早于中國,對中國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對于年齡與新能源汽車購買意向之間的聯系,研究得出了混合的結果:Carley等人研究發現,購買意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而Moons和Pelsmacker的研究表明,購買意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對于性別與新能源汽車購買意向的聯系,Shen和Saijo等人指出女性對新能源汽車有更高的購買意愿;而Buhner等人研究發現,男性的購買意愿更高,或者根本不與性別相關。此外,Van Haren發現居住地點或居住地對西方國家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向有影響,并表明在城市地區采用新能源汽車的意愿更高。以往的實證研究也發現,產品水平和技術因素對塑造個人的新能源汽車使用意圖起著關鍵作用。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包括購買成本、汽車性能、新能源汽車的巡航范圍和電池壽命。Bunce等人指出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可用性(即基礎設施的效率和可達性)是解釋購買新能源汽車意愿的一個特別常見且顯著的變量。通過研究財政利益和其他與政策相關的激勵措施,發現政府政策激勵措施,如補貼、財政回扣和政策特權(例如無車牌彩票)對購買意圖有積極影響。
四、展望
目前研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為以后學者研究新能源汽車提供了較強的借鑒意義,但仍存在一些待解決和改進的問題:一是結合多學科視角,綜合考量研究維度。國內外學者在研究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時多從某一特定角度出發,多學科視角綜合較少。二是基于區域背景,開展購買意愿研究。國內學者在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影響因素的理論建模研究中,多基于西方理論模型進行相關補充,缺少對我國政治、文化、經濟背景的綜合考量。三是獲取一手資料,加強國內相關研究。問卷調查能反映公眾的心理認知,具有較高的針對性和研究價值。已有研究中,國外學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究較為充分,而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較少。
參考文獻:
[1]程鈺,王晶晶,王亞平,任建蘭.中國綠色發展時空演變軌跡與影響機理研究[J].地理研究,2019(11).
[2]滿媛媛,尹姝月.新能源汽車消費者需求分析——基于消費者調查問卷[J].現代經濟信息,2015(07).
[3]程鈺,孫藝璇,王鑫靜,尹建中.全球科技創新對碳生產率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09).
[4]楊婕.消費者對電動汽車購買意愿實證研究——基于政府產業政策理論[J].特區經濟,2012(04).
[5]樓夢琦,殷正遠,莫偉艷.基于消費者選擇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戰略研究[J].上海管理科學,2012(02).
[6]李榕.自我建構視角下社會距離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7.
[7]田宗博,承前.消費者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影響因素分析——基于TPB理論和probit模型的研究[J].中國市場,2017(22).
[8]魏一鳴,米志付,張皓.氣候政策建模研究綜述:基于文獻計量分析[J].地球科學進展,2013(08).
[9]Boulding K E.The economics of knowledge and the knowledge of economic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01).
[10]劉博文,李學成.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分析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0(03).
[11]徐國虎,許芳.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決策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11).
[12]張曉宇,趙海斌,周小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問題分析——基于我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視角[J].理論與現代化,2011(02).
[13]樓夢琦,殷正遠,莫偉艷.基于消費者選擇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戰略研究[J].上海管理科學,2012(02).
[14]Carley S, Krause M, Lane, B, et al. Intent to purchase a plug-in electric vehicle: a survey of some early impressions in some of the large US cites[J].Transport Environ,2012(07).
[15]Moons I, Pelsmacker P. Emotions as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electric car usage intention [J].MarketManage,2012(34).
[16]Shen J, Saijo T. Reexamin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concern:evidence from Shanghai data[J]. Environ Psychol,2008(12).
[17]Buhner J, Gruschwitz D, Kugler U, etal. Obstacles to overcome for a broad market penetration[J].Transport Res Rev,2015(30).
[18]Van Haren R.Assessment of Electric Cars Range Requirements and Usage Patterns Based on Driving Behavior Recorded[J].National Household Travel Survey,2011(01).
[19]Bunce L,Harris M,Burgess M. Drivers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electric vehicles in the UK[J].Transport Res Pol Pract,2014(05).
[20]Inglehart R.Public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bjective problems and subjective values in 43 societies[J].Sci. Polit,1995(01).
[21]姜愛華,生享璐.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購買意愿影響因素及引導政策研究[J].財政科學,2017(05).
[22]孫晴.基于SEM電動汽車推廣影響因素研究[D].天津大學,2017.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