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琳

“畢”(畢)是一個象形字。最上面是線繩織的網,下面是拴網的框架和把柄,所以“畢”的本義是指捕獵用的網。簡化的“畢”字,變成了形聲字,上面的“比”是讀音,下面的“十”也是指網的把柄。
畢是一種長柄的小網,使用時用手拿著去套獵物,常用來捕獲兔子之類的小動物。《毛詩傳》中解釋說:“畢,所以捕兔。”意思是說畢是用來捕獲野兔的。引申開去,凡是捕獵用的網都可以叫“畢”。《詩經·小雅·鴛鴦》中說:“鴛鴦于飛,畢之羅之。”這是說鴛鴦在空中飛翔,可以用網去網住它們。“畢”和“羅”都泛指網,這里用作動詞,是用網網住的意思。《詩經·齊風·盧令序》中說:“襄公好田獵畢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這是說齊襄公喜好打獵,不處理百姓們的事情,百姓們為此而遭受困苦。這里的“畢”也是泛指用網捕獵。弋是指一種帶線的箭,線的末端拿在射箭者手中,當用這種箭射中獵物時,人們可以沿著射箭者手中的線順利地找到獵物。我們今天說的“線索”這個詞,也許就是從這種射獵方式中產生的。
“畢”也是天上一組星星“畢宿”的名字。“畢宿”共八顆星,如果把它豎起來,很像一把古代的長柄網,所以古人將它命名為“畢”。古人認為畢宿是主管下雨的。《詩經·小雅》中說:“月離于畢,俾滂沱矣。”“離”是附著的意思,“俾”是接著、馬上的意思。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月亮運行到畢宿的區域,很快就會大雨滂沱。這是古人從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經驗。
用“畢”捕獵時拿網將獵物套住,那么獵物就不能再奔跑,所以“畢”又有終止、終結或者結束的意思。成語“畢其功于一役”,意思是一次行動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如我們可以說:“修筑堤壩與植樹造林可以同時進行,這樣就可以畢其功于一役。”這里的“畢”就是“終結”或“結束”的意思。“畢業”“畢生”這兩個詞語中的“畢”字也都是終結的意思。
由終結的意思再加引申,“畢”字就有了“完全”和“都”的意思。這個含義從古代到今天都很常見。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有這樣的話:“群賢畢至,少長咸集。”這是說他們在蘭亭集會的時候,紹興當地的賢才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這里的“畢”是“都”或“全”的意思。“咸”也是“都”的意思。
(常朔摘自金羊網 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