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周
以前說過《封神演義》的創作起源:明朝某書生嫁女兒,沒錢置辦嫁妝,閉門在家幾個月,寫出這部神怪小說,交給女兒和女婿。女婿將此書交給書商出版,一炮走紅,迅速熱銷,小兩口賺下許多版稅,樂壞了。
《封神演義》是誰寫的?那個用小說當嫁妝的書生到底是誰呢?也許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因為明朝人刻印的《封神演義》有許多版本,每個版本都沒有注明作者是誰。
有一套明刻本《封神演義》現存于世,全名《新刻鐘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書名里的“鐘伯敬”只是評點作者,并非原作者。這套書共分十冊,有一百幅精工插圖,雕版精細,紙張精美,定價也不菲,每套需要紋銀二兩。
《二十四史札記》第三十六卷載有明代米價,北京米賤時,一兩銀子能買七石米;正常年月,蘇州、杭州、常州、鎮江等地,一兩銀子能買四石米;有一年四川鬧災,糧價上漲,一兩銀子能買兩石米。
我們按正常年月一兩銀子四石米估算,這套精雕細刻的精裝本《封神演義》賣二兩銀子,相當于八石米的價格。石是容量單位,明朝官定一石能裝九十六斤米,八石將近八百斤,夠一個壯年男子吃一年多。所以我們可以想見,那時候平民百姓想買一套精裝本大部頭,很可能是買不起的。就算買得起,也不會舍得買。
不過,明朝書籍的平裝本和縮印本要便宜得多,萬歷年間出版的一部《月露音》,定價只有一錢銀子,也就是十分之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