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農村公路的建設對于實現鄉村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積極推進農村公路事業的發展,不僅是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更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條件。以下文章詳盡地探討并介紹了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的意義,分析了公路管理工作的特點,提出了具體的優化措施,旨在促進國內農村公路和諧、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公路;養護技術;可持續發展
作為農村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農村公路的建設水平直接影響我國鄉村經濟的發展水平。近年來,我國雖然不斷加大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投入,但是農村公路的養護和管理工作一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使得養護和管理過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為了提高我國農村公路養護和管理水平,必須全面分析其現狀,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
1、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工作的意義
1.1促進城市和農村更好地交融
提高農村公路的建設水平不僅可以為當地居民提供便利的交通,方便出入,而且可以縮短運輸物料的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另外,農村公路的建設可以促進鄉村和城市更好地進行交流,實現農民和城市居民思想的交融,對于加快農村、城市建設及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促進公路建設更加和諧地進行
農村公路建設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沒有提前制定好預案措施,不僅會對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產生影響,嚴重的還可能威脅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所以,提高公路建設管理水平有助于保證各個公路順利有序的完成,提高公路建設質量和效率,還可以將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保障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1.3延長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
積極做好農村公路的養護可以有效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1]。作為公路養護人員,在具體工作時應該仔細、全面、認真對公路進行檢查,保證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及時清除安全隱患,防止后期頻繁維修。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公路的具體建設情況見表1。
2、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特點
2.1工作量大,涉及范圍廣,區域差異明顯
農村是城鎮化建設的主體,普遍具有占地面積大和分散零散的特點[2]。據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農村公路的建設量都達到了30多萬公里,這些公路大多已經實現了“通村、通組、通隊”的建設目標。另外,農村公路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縣城、鄉鎮、村組,不同的區域公路所具有的差異性也較大,這也就決定了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具有工作量大、設計范圍廣以及區域差異較為明顯的特點,使得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開展難度也有所增加。
2.2等級整體偏低
和國道、省道級別的公路相比,農村公路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所以公路修建等級也較低。因為車流量較小,行駛車輛荷載量也較小,所以鄉村公路的養護和管理工作大多是清理路面、邊坡除草等簡單的工作,雖然這些養護工作難度不大,卻是保證農村公路正常有序運營的重要保障。
2.3養護費用不充足
對于任何一個項目來說,其運營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也不例外。目前,國內農村公路養護費用的主要來源有兩個:村民籌資、政府部門以及地方財政部門的財政支出。因為公路項目的養護周期較長,使得國內大多農村公路的養護資金出現了資金缺口問題,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西北部地區這個問題更加明顯。養護費用不充足對于提高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水平十分不利[3]。
2.4施工隊伍整體素質水平不高,公路養護設備匱乏
目前,我國范圍內鄉道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主要由鄉鎮交通管理站負責,雖然管理主體較為明確,但是僅僅實現了“半專業化”的目標,很難保證公路養護管理水平。而村道公路的養護大多是由農民個體自主進行管理養護,因為責任意識不足、專業技能水平低下、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村級公路養護管理效果。除此之外,缺乏專業化的公路養護設備也是限制農村公路養護工作開展的重要因素,這主要是因為這類設備應用價格較高,公路養護單位無法承受這部分支出。
3、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對策
3.1建立并完善長效管理養護機制
作為公路養護管理部門,首先應該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積極創新管理養護工作理念,將農村公路的修建量、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以及使用功能等都作為重要的工作考核指標。從本質來說,農村公路屬于服務農民的基礎性設施,所以其不能按照國道的收費方式籌措管理養護資金。為了給農村公路養護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地方相關政府部門必須立足于農村公路公益性的特征,創新養護資金的籌集方式,建立并完善科學合理的養護管理機制,明確主體責任,提高農村養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確保公路暢通運行、行車安全,推動農村公路建設可持續發展。
3.2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
長期以來,農村公路缺乏有效的質量管理是導致其實用性、使用壽命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從以往的工作當中不斷總結檢驗,建立多元化的質量管理體系。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專職的建設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其工作任務即為監督施工單位的施工行為,并采取定期檢查、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形式,隨機對施工質量進行抽樣檢查,并監督施工單位各項施工技術的應用情況,確保其符合規范。其次,農村公路的施工單位需要樹立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從專業的角度開展工作,組建專業性強的施工隊伍,并加強施工前期、施工過程以及施工后期的管理力度,實現對于農村公路工程的全過程管理。同時,施工單位應當始終將施工質量視為一切工作的前提條件,并在保證施工質量的情況下再追求施工速度和經濟效益。最后,還應當加強對于施工材料的監督管理,材料的采購、選擇均需要從正規的途徑落實,材料入場之前應當進行全面的質量檢查,并在確保材料質量、規格滿足施工標準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使用。
3.3加強后期養護管理
養護管理工作不到位已經成了農村公路的一種常態化現象。在資金、技術、人才全面匱乏的情況下,當農村公路出現路面病害問題時,往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病害問題,且處理的方式較為簡單,修補的區域容易在短時間內重新出現病害問題。為保證養護工作的有序開展,地方政府首先需要加強資金投入,為農村公路設置專屬的養護款項,保證養護資金的充足。其次,鑒于技術人才匱乏的現狀,農村地區可以采取村民分段承包養護的模式,即由不同的居民、單位或企業負責相對應路段的養護工作,并以年度為單位對表現出色的個體進行精神及物質表彰。最后,地方政府需要加強對于公路養護意識的宣傳,讓廣大農村居民意識到公路的重要意義,號召農村居民參與到公路養護工作當中。
3.4加強路政管理
與城市公路相比,農村公路最大的特點在于形式較為簡單,路政管理力度不足。不僅道路兩旁缺少防護欄、綠化帶以及交通安全標志,甚至部分農村公路成了農村居民晾曬糧食的場所,非法占用公路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公路自身職能的發揮效果,且為交通安全埋下了一定的隱患。為解決這一問題,各個村鎮的管理部門需要定期對公路進行巡查,糾正村民的不規范行為,完善公路基礎設施,切實提高路政管理力度。同時,地方政府需要定期維護農村公路的基礎設施,更換、維修故障設施,保證其基礎功能的有效發揮。
3.5做好資金投入,搞好建設工作
近年來,雖然國家針對農村公路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水平有所增加,但是實際工作存在資金不到位的情況。為了改善這類問題,應該充分發揮管理負責人以及監督部門的作用,保證資金管理分配更加科學、合理,切實保證資金到位,同時,為了保證農村公路建設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地方相關部門還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籌措公路建設資金,為公路的建設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結語:
農村公路不僅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其對于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所以,作為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農村公路的資金投入,嚴格監督資金分配過程,根據具體的情況制定并完善公路管理制度,促進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不斷向著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的運營水平,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峰.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黑龍江科學,2019,10(15):140-141.
[2]趙輝,張靜.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現狀與出路[J].交通世界,2017(10):14-15.
[3]賀北寧,張懷北,郭培英.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公路與運輸,2008(05):41-43.
[4]郭法霞,賈建彪,王玉勤,郭娟.論我國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J].中外公路,2007(01):226-228.
作者簡介:
顏亨艷,1982年2月出生,女,湖南衡陽,漢,本科,工程師,從事公路工程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