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資源在社會和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積極開展造林活動,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造林水平,對傳統的造林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進與研發并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動了森林資源的快速增長,為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文主要結合金紫山林場在現階段開展造林活動過程中使用到的先進造林技術,并就如何高效利用這些技術提出了具體的措施,旨在推動林業資源的快速增長。
【關鍵詞】造林技術;林業資源;增長
1、引言
現階段,在森林資源開發過程中,其依然存在布局不均勻、開發速度無法有效統一等問題,同時,部分地區在森林管理和開發過程中沒有制定合理的體制及有效落實相關管控措施,無法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2016年林場全面完成改革以來,單位性質一轉變為全額財政撥款的一類性公益事業單位,經營目標由木材生產經營轉變為資源保護發展型,加之,金紫山林場現在90/100以上為生態公益林,湖南南山國家公園試點以后86%以上在試點范圍內。因此相關技術人員結合林場的規模、大小、發展狀況以及未來擴展方向,對傳統的造林技術進行改進,同時也制定完善的造林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地區域林業資源的快速增長。
2、當前的林業資源狀態分析
當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為林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林業在獲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發展挑戰。林業發展的優勢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國家越來越重視林業資源的發展作用,同時,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在國家開展林業開發過程中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積極配合。第二,目前,相關地區政府正在逐漸開展退耕還林項目,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修復森林。第三,林業資源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全縣林業的總面積和規模正在逐漸擴大,一直呈現著向上增長的趨勢。然而,林業資源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利問題,其主要分為:第一,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歷程的不斷推進,社會發展體系逐漸向著全球化的方向進行轉變,給林業資源的產業模式帶來了不利影響。第二,林業資源總體開發水平不高,絕大部分項目主要用來作為木材和原料,產生的經濟效益較低。第三,相比于其他行業缺乏獨特的競爭優勢。因此,林業部門要對傳統的林業結構進行逐步的調整和改進,這樣才能推動林業的快速發展。
3、現有林業資源的基本培育措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林業資源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已經很難適用于如今林業資源的發展需求,因此,在金紫山林場,工作人員已經選用先進的植苗更新培育法對林木資源進行培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在開展造林工作之前,要對最佳造林時間以及造林的方法等方面進行明確的規定。造林的位置要選擇合理的平整土,同時還要將土地表面的雜草等雜物清理干凈,這樣才能為林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其次,當植樹造林工作完成以后,工作人員可以將林木周圍的高大植被進行適當的清理,能提高林木光照的時間。此外,造林區域適當增加光照,能夠在白晝產生較大的氣溫差距,增強林木的光合作用,削弱林木的呼吸作用,同時,土壤的性質也會隨著氣溫的變化而產生變化,一旦土壤的性質得到了好的轉變,能完全發揮化肥的功效,提高林木幼苗的成活率。最后,植苗更新培育法還能保持種植區域的土壤肥沃性,不僅能夠提高造林的質量,還能為后期造林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常用造林措施分析
當下,林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造林方法類型較多,同時,不同類型的造林方法,存在自己獨特的優勢和缺點,因此,造林工作人員要結合林場區域的地質條件和森林資源的使用情況,合理的選擇造林方法,這樣才能為造林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4.1 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在林業種植過程中使用的較為廣泛且普遍。首先要選擇合理的種植區域,然后將林木種子直接撒在要種植的土壤之上,只要確保該區域土壤狀況適合林木種子的生長且定期進行灑水等一系列工作,能保證林木種子的快速發芽生長。播種造林法的優點主要有:操作過程較為簡單,只需要對種子進行簡單的播撒,省去了大量的操作時間,同時也節省了培育樹苗的過程;需要投入的資金成本較低,由于播種流程較為簡單,這不需要在人力資源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從而減少了間接資金的支出。此外,播種造林法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造林土地的條件要求較高,不僅需要含水量較高的土壤,還需要土壤的性質較為疏松,同時播撒的種子需要有較高的質量,要求飽滿、容易發芽且擁有較強的耐澇和耐旱性能,這樣才能有較高的存活率。因此,播種造林法只適用于播種區域面積較大的造林工程。
4.2 分殖造林法
樹木的干、枝、根這幾個部位是樹木的養分器官。因此,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分殖造林法,將樹木的枝干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開展造林活動,其優點在于: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大量的資金來培育幼苗,技術較為簡單,流程較為簡潔,同時,樹木的干、枝、根等器官也遺傳了母本的優良性狀,在初期生長速度較快,成活率較高。然而,分殖造林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其對造林地的土壤條件要求較高,同時,如果母本的數量、繁衍情況以及根源材料等方面受到環境的制約,無法有效開展這種方法。因此,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如松樹、楊柳、柳樹、泡桐、竹類等易于養殖、養分充足且成活率較高的樹種。
4.3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雖然需要在前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培育幼苗,但是能夠減少后期樹苗種植工程的二次作業量,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樹苗的成活率。植苗造林方法主要是將前期已經培育的樹苗直接種植在需要栽種的土壤之上,經過培育的樹苗都會存在較高的成活率,然而,需要花費的經濟成本較高,同時,培育的流程較為復雜。另外,植苗造林方法里,我們提倡大穴整治,采用4至6公分珍貴珍稀或景觀鄉土樹種大苗造林,既有利于生態恢復,又減少撫育成本,又利于打造自然景觀。
5、林業培育的注意事項
5.1 因地制宜決議造林樹種
森林資源存在較大的區域性差異,而且樹種資源較為豐富,因此,在開展造林活動之前,要安排專業人員對土壤的肥沃狀況進行綜合勘察,在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樹種進行種植,只有采取因地制宜的造林種植方法,才能完全彰顯植樹造林的應用價值。在金紫山林場,林業人員在對林場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一方面,適當的提高了闊葉林的種植面積,能對泥土情況的布局進行改進。闊葉樹在凋謝過程中產生的落葉層能夠維持土壤泥土的濕潤,同時,落葉腐殖層能夠增強土壤的肥力,確保樹木能夠充分吸收土壤中的養分,提高樹木的生長速度。另一方面,對原有的林相和林貌進行適當的改動,豐富森林內部生物物種的多樣性,提高森林生態環境的賞玩性,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森林樹木的抗病蟲害能力,還在維持水土、素養水源、調理氣候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此外,在現有森林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旅游業,帶動區域經濟的增長。
5.2 合理選擇造林最佳時間
由于春季降水充沛、土壤疏松、太陽光照適中,因而是造林的最佳時間,同時,在春季造林也能夠提高樹種的成活率。近幾年來,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帶動了植樹造林技術的快速發展,樹種培育技術的成熟也提高了樹種的性能,這使得絕大部分區域都在冬末春初時便開展造林活動。該階段存在大風天氣少、水分揮發量低等優點,因此,在該時期進行樹苗的培育和移植工作能夠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5.3 加強對混交林的營造
混交林營造主要是將不同品種的樹木種植在同一片區域,不僅能夠加劇植物之間的光合作用,還能提高森林資源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的使用效率,帶動森林資源的快速發展。此外,混交林主要以杉樹和松樹混交為主,對這兩個品種的樹木進行混交能夠提高土壤內的營養成分,同時,結合林業區域的土壤狀況逐漸發展立體林業,在喜陽高大的闊葉林下方種植喜陰的灌木林或經濟林,能夠提高森林資源的使用價值,帶動林業資源的發展。
6、提高生態效益
植樹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基本生產活動,同時也是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植樹造林的基本措施為:適地適樹、細致整地、良種壯苗、適當密植、撫育保護。此外,提高指數造林的水平和范圍能夠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具體表現在: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改善環境、涵養水源、防風固土、減少水土流失,改善小氣候等方面,能夠促進當地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對造林技術進行不斷的研發,能夠提高樹木的存活率,進而能間接提高生態效益。
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資源在社會和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良好的開發林業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社會創造良好的經濟價值。同時,不斷地植樹造林不僅能夠提高森林資源的可持續使用效率,還能為群眾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目前金紫山林場在林業資源開發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相關技術人員對造林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革創新,逐漸研發新的造林技術,在造林過程中制定嚴格的流程規范,從而不僅提高了森林資源的快速增長,還帶動了周圍區域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韓雷.提高造林技術推動林業資源增長[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2):285.
[2]楊運啟.提高造林技術推動林業資源增長[J].山東工業技術,2014,(04):155.
[3]郭俊杰.促進林業發展提高造林技術[J].花卉,2018(10):228.
作者簡介:
羅德發(1967.02-),男,苗族,湖南城步人,大專,工程師,主要從事林場管理和森林資源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