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了大量的水庫工程,這些水庫在防洪、灌溉、發電、供水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對促進國民的經濟發展、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受當時的技術和經濟的制約,大部分的水庫建設標準較低,工程質量差,隱患多,加上長期以來水庫管理不善,技術力量不足,導致水庫存在各種安全問題。21世紀以來,針對全國存在的病險水庫進行了大規模的除險加固,使水庫功能進步得到改善和提高,繼續為工農生產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其重要作用。本文就水庫樞紐建筑物土石壩的壩體防滲加固技術進行探討,分析土石壩壩體滲漏的行的原因及其危害,并針對壩體滲漏問題提出不同的加固措施。
【關鍵詞】壩體防滲加固;劈裂灌漿;沖抓回填;高噴灌漿;混凝土防滲墻
1、引言
碾壓式土石壩有著就地取材,對地質要求低,地基適用性強,結構簡單,施工方便等諸多有點,因此我國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設了很多土石壩,但受資金及技術等條件的限制,大壩填筑標準較低,施工質量一般,大壩防滲及排水設施不完善,導致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壩體滲漏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壩體滲漏問題可能導致大壩沉降變形、大壩邊坡失穩滑坡等問題,危害大壩安全。
2、土石壩壩體滲漏原因
我國目前已建的碾壓式土石壩主要有均質壩、黏土心墻壩、黏土斜墻壩等,其防滲體大部分為土質防滲體。防滲土料是散粒體結構,碾壓后仍存在大量孔隙,因此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水庫蓄水后,上下游形成水頭差,庫水在水力作用下在壩體內部形成滲流,并在下游壩坡逸出。當壩體防滲土料質量較差,碾壓施工質量不好時,則可能出現滲流量較大,較集中,滲水中摻帶細土顆粒,甚至出現管涌、流土等滲透破壞現象。
3、土石壩壩體滲漏治理目標
土石壩壩體滲漏治理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為滲漏量的控制,雖然《碾壓土石壩設計規范》沒有明確對滲漏量控制的要求,不同功能的水庫對滲漏量的控制一定的區別,防洪功能為主的水庫對滲漏量控制的要求一般較低,供水、灌溉、發電功能為主的對滲漏量控制的要求就高一些,抽水蓄能電站對滲漏量控制的要求更高。第二個方面為滲透穩定,即壩體內部及逸出點的滲透比降均小于材料的允許滲透比降。而滲透比降往往和筑壩的材料、壓實度等多種指標有關,因此增加壩體滲透穩定性也可以多個方面著手,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4、土石壩壩體防滲加固措施
土石壩壩體防滲加固措施主要以垂直防滲措施為主,即在大壩軸線偏上游位置采取灌漿、換填等措施新增或加固防滲體,延長壩頂滲徑,降低浸潤線,降低逸出點高程,減小滲透比降。
4.1壩體劈裂灌漿
通過一定的壓力,沿壩軸線小主應力面有控制的劈開壩體,灌注黏土漿或水泥黏土漿,形成連續防滲墻,以達到防滲的目的。劈裂灌漿有就地取材,施工設備及工藝簡單,施工工期短,投資小等多種優點,形成的防滲墻滲透系數小于1×10-5cm/s,允許滲比坡降為5~7,但由于形成的防滲墻厚度較薄,一般為0.2~0.5m,因此主要應用于壩高較小的均質壩或者寬心墻壩的壩體防滲加固。該加固措施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應用廣泛,且通過技術和施工工藝的改進,該技術在壩高超過50m的窄心墻壩上也獲得成果。
4.2沖抓套井回填
通過沖抓式打井機具,沿壩體軸線造孔,將壩體質量較差的土體抓出,采用防滲效果好的黏土料分層回填,并利用鉆機的動力和卷揚設備帶動夯錘加以夯實,形成連續防滲墻,以達到防滲的目的。沖抓回填同樣有就地取材,施工設備及工藝簡單,施工工期短,投資較小等多種優點,形成的防滲墻滲透系數小于1×10-5cm/s,允許滲比坡降為6~8,形成的防滲墻厚度一般為0.8m,因此該加固措施主要應用于壩高較小的土壩,同時由于土石壩本身土體含水率高,在造孔的時候容易出現塌孔現象,因此本方案施工前需提前放空水庫,待壩體孔隙水壓力降低后才能進行施工。
4.3高壓噴射灌漿
高壓噴射灌漿是利用鉆機造孔,把帶有噴頭的灌漿管上至土層的預定位置,以高壓把漿液或水從噴嘴中噴射出來,形成沖射流沖擊破壞土層,土粒從土體中剝落下來后,一部分細小土粒隨著漿液冒出地面,其余部分與灌入的漿液混合摻攪,在土體中形成凝結體。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流作用切割摻攪地層,改變原地層的結構和組成,同時灌入水泥漿或混合漿液形成凝結體,借以達到加固地基和防滲的目的。高壓噴射灌漿分定噴、擺噴和旋噴三種,定噴適應于粉土、砂土,擺噴、旋噴適應于粉土、砂土、礫土和卵(碎)石地層。高壓噴射灌漿有如下優點:①可灌性好,只要高壓射流能破壞的地層如細砂、砂礫石等均可處理;②連接可靠,高壓噴射漿液板墻自身與周邊建筑物的連接可靠;高壓噴射灌漿防滲墻滲透系數小于1×10-6cm/s,允許滲透比降50~60,但其施工工藝要求高,施工質量不容易控制,造價較高。
4.4混凝土防滲墻技術
混凝土防滲墻是一種地下連續墻,具有較好的整體性和防滲性能,它是利用專門的造槽機械鉆造槽孔,并在槽孔內注滿泥漿,防止槽壁坍塌,最后用導管在注滿泥漿的槽孔中澆筑水下混凝土,將泥漿置換出來,筑成墻體。混凝土防滲墻廣泛應用于大壩防滲加固,這種防滲加固技術具有如下優點:①適應性廣,深可達100m左右,適應于各種地質條件,如砂土、砂壤、粉土以及直徑小于10mm的卵礫石土層;②安全、可靠。防滲墻滲透系數可達到10-7cm/s以下,允許滲透比降值達60~100;但其施工設備大,所需的施工場地大,施工工藝復雜且要求較高,施工進度較慢,造價高。
結語:
從進入21世紀以來,全國的病險水庫已基本進行了除險加固處理,其效果明顯。而壩體滲漏問題需要得到有效解決,不僅僅是通過壩體防滲措施能夠完全解決的,需要在“上堵”的同時“下排”,即增設壩體下游的排水、反濾等設施。總言之,土石壩壩體滲漏問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根據工程實際進行綜合分析,以確定最合適的防滲加固方案,確保大壩安全。
參考文獻:
[1]牛運光.土壩安全與加固.中國水庫水電出版社,1998年11月.
[2]孫鑒政.淺談劈裂灌漿在土壩防滲處理中的設計與應用[J].廣東建材,2016,(007):12-13.
[3]王相樂,唐桂華,張定華.淺談土壩混凝土防滲墻設計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 2014, (004):55.
作者簡介:
胡志明(1986-),男,漢族,湖南漢壽,本科,工程師,從事水利工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