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涵 蔣峰 張玫
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普安縣稅務局相繼投入資金52.26萬元,引導號召農戶種植茶葉、流轉土地、入股茶企,發展茶葉加工等方式,帶動幫扶村近200戶農戶增收,并實現脫貧摘帽。
初夏的烏蒙山,群山疊翠,萬畝茶園生機盎然。在黔西南州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烏龍山大水塘2000畝“白葉一號”感恩茶園里,600萬株小茶樹芽頭飽滿、長勢喜人。漫步其間,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村民為茶苗鋤草、施肥……一幅田園美、農事忙的畫卷在綠水青山間徐徐展開。
“上次多虧你們幫忙,迅速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才能順利復工復產。”在翠色欲滴的茶園里,浙江省茶葉集團貴州天香茶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孫狄權向前來回訪的稅務人員分享他的開心事。“現在茶園慢慢有了產出,清明節前我們以打頂采摘、以采代養的方式共采摘了3000斤‘白葉一號’鮮茶。經過半年建設,目前有1條生產線已經投產,日最大產量1200斤左右,后期相關設備全部到位后,日加工能力預計可達5噸左右。”
今年3月初,國家稅務總局普安縣稅務局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專項工作組在一次走訪中,了解到企業復工復產前期防疫物資短缺情況,工作組立即通過稅收數據平臺,收集了省內外38家口罩生產企業的聯系方式并提供給企業,并在第一時間將此情況上報給當地有關部門,通過“政稅企”三方有效互動,及時為企業協調醫用口罩5000個。同時,普安縣稅務局還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將可享受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減稅降費政策、社保費減免和緩交政策梳理成電子手冊,及時推送給企業,并一對一對企業財務人員進行輔導,幫助企業對稅收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2019年以來,得益于減稅降費政策,我們共享受到12.19萬元的稅收優惠,還有3年來‘稅務管家’的幫助,企業才能行穩致遠。”在今年的稅企座談會上,貴州正山堂普安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羅紹江感慨地說。
貴州正山堂普安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當地茶行業翹楚,集茶苗選育、茶葉種植、茶產品研發、茶技術培訓為一體,年產量40噸,產值達6000萬元。企業名下有2130戶精準貧困戶參與入股分紅。自2017年落戶普安以來,普安縣稅務局就為其量身配備專業服務團隊,開展個性化服務,幫助企業健康發展。
2018年,企業落戶不久,受自身茶園種植面積小、茶青供應不足影響,無法開足馬力生產。了解此情況后,普安縣稅務局一邊動員幫扶村茶農及合作社與公司合作,一邊幫助農戶申請茶葉種植免息貸款,擴大企業原材料供給。今年受疫情影響,企業茶園的茶青面臨無人采摘難題,普安縣稅務局及時組織稅務志愿者、茶葉種植戶、合作社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全面開展茶青采摘工作,讓企業得以及時復工復產。據統計,僅在今年1至4月,該企業就產出干茶12.5噸,總產值為1369.1萬元。
發揮稅收作用,強化使命擔當。今年3月,國家稅務總局黔西南州稅務局聯合各基層稅務部門就全州茶產業開展專項調研,在對茶企做好分類分級輔導的基礎上,利用“智慧金州”大數據平臺為原材料短缺茶企匹配供應商,積極借助“銀稅互動”項目為茶企解決融資難題,助力黔西南州的茶企發展步子邁得開、走得穩。
“老譚,真是感謝你,當初多虧你勸我把1.5畝土地流轉給苗圃基地。現在不光每年能得到土地流轉費675元,我和愛人還在苗圃務工,每人每天的工資有100塊錢,年底還有分紅。”今年54歲的李國珍是普安縣新店鎮雨核村窯上組人,他一邊忙著手里的活一邊笑瞇瞇地說,“在家門口務工,兩個人一個月不僅能掙四五千元,還可以照顧家人,日子越過越好。”
李國珍是普安縣新店鎮雨核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里有3個還在上學的孩子,以前夫妻倆就靠著不到兩畝地的收入生活,每年都入不敷出。他口中的老譚是普安縣稅務局駐村干部譚陽,53歲的他已經有33年稅齡,他也是一名有著28年黨齡的老黨員,2017年初到雨核村開展駐村幫扶。2019年初,村里建設苗圃壩區,他動員村民流轉土地。李國珍當時覺得這事不靠譜:“老譚,你不要再來勸我,土地不種糧食種茶葉,難道茶葉能填飽肚子不成?我不種,不種。”雖然連吃幾次閉門羹,但是譚陽仍不放棄:“老李,我也是農民的兒子,讓我來給你算賬嘛……”那幾天,譚陽天天跑到李國珍家,一邊和他談心,講國家政策,分析“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土地流轉戶”的合作模式,一邊和他分享一些農戶通過種植茶葉致富的真實案例。漸漸地,李國珍從一開始的不信任、不想聽,到對政策感興趣,再到主動了解,積極申請加入。
和李國珍有一樣疑慮的農戶不少,那段時間,譚陽帶著扶貧工作隊的干部走家串戶,為村民解疑答惑。在他們的努力下,許多農戶紛紛響應政策,通過土地流轉或務工的方式加入茶葉種植行列。目前,雨核村一共有236戶農戶將土地流轉給苗圃基地,村級合作社每年根據各家土地流轉數給予分紅,戶均增收546元。
現在,茶農們一談起種植茶葉都興高采烈,大家都說自從家門口建起苗圃后,錢好賺多了。而在普安縣稅務局幫扶的另一個村——普安縣江西坡鎮細寨村,稅務駐村干部同樣全心全意幫助群眾脫貧增收。

普安縣稅務局工作人員到貴州正山堂普安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稅收政策宣傳。(湯晶晶 攝)
潘方權是細寨村黃泥田組貧困戶,因為愛人腿腳不方便,全家4口人中只有他一個勞動力。
近期,普安縣稅務局駐村干部茍靜松帶著幫扶責任人張彩云,冒著細雨又到他家走訪。
“叔,最近在茶廠工作怎么樣?累不累?”茍靜松問道。
“不累不累,你們介紹的這個茶廠真不錯,我和媳婦都在茶廠工作,一個月兩個人有4000多元收入,自己種茶一年也差不多有3000元收入,全部加起來一年收入有5萬多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真是太感謝你們了。”
這樣的感謝,茍靜松他們已經不知道聽了多少次。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普安縣稅務局相繼投入資金52.26萬元,選派駐村干部38人(其中黨委委員2名),全局74名干部結對幫扶貧困群眾280戶1151人。通過引導號召農戶種植茶葉、流轉土地、入股茶企,發展茶葉加工等方式,帶動幫扶村近200戶農戶增收,并成功脫貧摘帽。
截至目前,黔西南州茶葉種植面積已達50.1萬畝,其中投產茶園面積28.9萬畝,春茶累計產量2443噸,總產值10.83億元。與2019年同期對比,今年早春茶產量增加22%,產值增加29%,6758戶18889名群眾依靠茶產業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