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廳平
(四川省富順縣代寺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 富順 643200)

肉鴨網上飼養指雛鴨從出殼到出欄全過程完全在舍內網床上飼養而不下水活動和放牧的一種飼養方式。該養殖方法可避免多種由水生動植物傳播的寄生蟲病,減少以水為傳播媒介的傳染病,還可避免肉鴨傳統水面放養引起的糞污直排污染水域的問題。隨著環保督察推進和健康養殖的需要,肉鴨網上飼養已成為近年來廣大養殖戶青睞的飼養方式。筆者根據多年來在基層從事畜牧獸醫工作的實踐經驗,總結了肉鴨網上飼養的技術要點,以期為養殖戶提供參考。
養殖戶要根據本地及周邊市場行情、產品銷路和消費習慣等因素,因地制宜選擇飼養品種。白羽肉鴨可選擇北京鴨、櫻桃谷鴨、天府肉鴨、奧白星鴨等快大型品種,麻羽肉鴨可選擇建昌鴨、雜交肉鴨等優質型品種。
鴨場應建在遠離公共場所、交通主干道和其他動物養殖場所的地方,兼具地勢高燥、坐北朝南、水源充足等特點,符合動物防疫條件。鴨場內應分設生產區、生活區和糞污處理區,各區應嚴格隔離。根據地形條件確定鴨舍修建的長度和寬度,鴨舍凈高一般在3 m左右,以通風透氣為原則。鴨舍網床高0.7~1 m、寬3~4 m,長與鴨舍長度相等,單列式或雙列式排列。網床用紅磚建立基樁,以木架或毛竹搭架子,網用毛竹片鋪釘。網架外側設0.5 m 高的邊網,在邊網內側設乳頭式飲水器和食槽。網床下面設置傾斜的水泥地面,以利于沖洗和清掃鴨糞,集中到糞污處理區按環保要求處理。
3.1 雛鴨期(0~3周齡)
3.1.1 溫度 第一周室溫保持在28~30 ℃,以后每周下降2~3 ℃,直到20 ℃逐步脫溫。適宜的育雛溫度條件下可見雛鴨分布均勻,無擠堆或遠離熱源的情況。
3.1.2 濕度 育雛室濕度控制在55%~65%為宜,隨著日齡增長逐漸降低濕度。
3.1.3 密度 1、2、3 周齡飼養密度分別為25~30、15~25、10~15只/m2。
3.1.4 光照 3 日齡內24 h 光照,光照強度為10~20 lx。
3.1.5 飲水和開食 第1 d 開始用肉鴨專用開食顆粒料開食,并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有條件的地方冬季最好供應溫水。
3.2 育肥期(4 周齡~上市) 溫度以15~20 ℃為宜,濕度以50%~60%為宜。4、5、6周齡、7周齡及以上的飼養密度分別為8~10、7~8、6~7、5~6 只/m2。采用自然光照,晚上通宵弱光照明(5~10 lx)。整個飼養期全程自由采食全價配合飼料,如用自配料要搭配均衡,保證蛋白質、能量、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均衡供應,不能使用腐爛變質的飼料。投喂飼料堅持“少喂勤添”的原則,飲水要清潔,讓鴨吃飽喝足,以滿足生長需要,增強抗病能力。
肉鴨疫病防治要堅持“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則,嚴格做好鴨場各功能區的消毒、滅鼠等工作。在鴨舍門口設一個消毒池,定期更換消毒藥,有條件的鴨場設專門消毒通道,對進出人員、攜帶物品、飲水桶、飼料槽進行消毒。每天對鴨舍地面、凈污道等進行消毒,及時清理食槽和飲水器。消毒藥物可用生石灰、來蘇爾、燒堿、高錳酸鉀、百毒殺等。根據當地流行病學特點,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重點做好禽流感、鴨瘟、鴨病毒性肝炎、鴨傳染性漿膜炎等的免疫,同時做好鴨霍亂、大腸桿菌病、寄生蟲病等的防治。堅持每天定時觀察鴨群健康狀況,一旦發現病鴨立即隔離治療,對無治療價值的要及時淘汰并無害化處理,杜絕疫病在鴨群中傳播。養殖過程中不得盲目使用抗生素,如有條件可先做藥敏試驗,確定首選高效藥物。如發生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時要立即報告,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果斷處置,做好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工作。
養殖戶要根據肉鴨生長體況、市場行情和資金周轉等情況,綜合確定肉鴨上市日齡。若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白羽快大型肉鴨一般在6周齡(體重為2.5 kg左右)上市,優質型肉鴨一般在8周齡(體重為3 kg左右)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