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安通
“一只兔油鹽醋,十只兔新衣褲,百只兔娶媳婦,千只兔進城住。”如今在普安縣,這一句與兔子有關的打油詩廣為流傳。
而這句打油詩也恰好反映了普安縣盤水街道紅星村從貧窮走向富裕的過程。
2015年,紅星村還是一個落后貧困村,交通條件滯后,群眾主要靠種植玉米等農作物維持生計。
而現在,該村通過大力發展長毛兔等產業,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26%,村集體經濟積累達20萬元,徹底甩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更成為全縣“生態脫貧產業”示范村。
自2016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李忠金始終堅持把黨支部建在扶貧產業鏈上,帶領村民通過發展長毛兔等產業實現脫貧致富,他也因此被前來調研的各級各部門領導和當地村民稱為“雙帶支書”(帶頭養兔、帶頭致富)。
長毛兔產業是寧波市鎮海區和普安縣根據當地產業特點和發展戰略,反復調研后決定實施的對口幫扶項目。

村民在長毛兔養殖基地給兔子喂食。(普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6年6月,紅星村長毛兔養殖基地落地建成。基地建成以后,李忠金便開始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挨家挨戶地動員群眾飼養長毛兔。但面對新的事物,大部分村民并不接受。
在難題面前,李忠金沒有退縮,他選擇自己先帶頭養,并且組建紅星村種植養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發展長毛兔養殖。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李忠金的長毛兔從200只發展到800多只,養兔年純收入達到了12萬余元。村民們看到這些實實在在的收益,便紛紛轉變觀念,加入長毛兔養殖中來。
目前,紅星村長毛兔養殖基地有兔舍33棟,兔存欄8000余只,年產值達400余萬元,覆蓋帶動了貧困戶75戶。
“我養殖長毛兔已經有兩年多了,到目前為止已經賺了七八萬塊錢了。”曾經的貧困戶肖廣田說,長毛兔效益好,要繼續發展下去,供兩個孩子上學。
肖廣田是紅星村的一名精準貧困戶,由于身有殘疾,腿腳不便,家庭生活一度非常困難。2017年,在李忠金的動員下,肖廣田走上了養殖長毛兔致富的道路。
“政府給我提供了100只成年兔,5000元的飼料,還有免費的兔舍,我一分錢都沒花就開始養殖了,兔毛也有公司保底收購,銷路一點也不愁。”肖廣田說。
為保證農戶收益,紅星村結合實際,與新普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產銷協議,按照“五提供、一回收”(提供培訓、提供種兔、提供飼料、提供藥品、提供技術服務,回收兔毛)的方式發展長毛兔養殖,優級毛90元/斤、一級毛80元/斤或統毛82元/斤保底收購,小兔按120元/只回收。
“一只兔子平均一次可以剪毛7兩左右,一年可以剪4到5次毛,只要養得好,每只兔子一年有100元以上的純利潤。”李忠金告訴記者。
除貧困戶自己入駐基地養殖外,紅星村還探索出了多種利益聯結機制:第一種是貧困戶用“特惠貸”資金入股基地,每年按12%保底分紅;第二種是貧困戶用幫扶資金2萬元購買100只成年長毛兔和5000元飼料入股新普科技有限公司,由公司邀請能人集中代養;最后一種是農戶用土地入股分紅。這些機制都有效地帶動了農戶增收。
讓全村人的日子越過越好,是李忠金的初衷和目標,如今他依然在帶領群眾養好兔、穩致富的小康路上孜孜不倦地奔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