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玲 孟永志 孟起燕 李婷娥 沈永強/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
2003年我國公布實施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條例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接著2004年我國啟動了關于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網絡直報系統。職業院校具有人員密集、接觸頻繁、交叉流動性大、居住飲食集中等特點,同時學校學生教職工與外界聯系密切,社會變化容易影響到學校,因此特別容易引發集聚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研究表明全國70%以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學校。高校的突發事件中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最為頻繁,占總數據的 32.34%,而突發性傳染病引起的公共衛生事件又是最主要、最難控制的公共衛生事假。

圖1 應急資源調查結果分析統計圖

表1 縮減管理情況調查分析表
職業院校在專家資源和應急設備方面在高校中處于弱勢層次,加強對職業院校突發傳染病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管理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和緊迫性。以5所新疆職業院校為例,結合4R危機管理模式對職業院校突發傳染病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初步探究性的研究,發現學校突發傳染病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薄弱環節,為進一步改進和加強職業院校突發傳染病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策略提供參考依據。調查研究目標主要選擇新疆自治區職業院校為研究目標,在烏魯木齊選擇2所職業院校,分別為職業院校A和職業院校B,在地州選擇三所職業院校分別為職業院校C、職業院校D和職業院校E。其中職業院校C為新疆自治區北疆地區職業院校,其中職業院校D為新疆自治區南疆疆地區職業院校,其中職業院校E為新疆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鄰近職業院校。
危機管理4R模式包含對危機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的管理,由危機的縮減力(reduction)、預備力(readiness)、反應力(response)、恢復力(recovery)四個階段組成。本文主要采用危機管理4R模式,結合5所職業院校實際危機管理狀況,分別從應急資源、縮減管理、預警管理、反應管理和恢復管理五個方面對可能出現的突發傳染病公共衛生事件進行有效的調查研究。
在對上述5所職業院校校醫院、傳染病醫療物資、疾控專家儲備和心理咨詢師四類資源調查匯總后發現,有3所院校具有校醫院,僅有一所院校有傳染病防護醫療物資(隔離口罩、防護服等),5所院校都沒有疾控專家應急聯系通道,80%的院校有心理干預咨詢師資源。
通過表1研究分析發現,上述5所目標職業院校縮減管理過程中,宣傳指導組織、輿情處置組織與心理干預組織是縮減管理過程中的主要空白點。在應急資源調查分析過程中,有四所院校具備心理干預持證人員資源,但縮減管理過程中僅僅有1所院校考慮到了心里干預預警。
依據表2在預警管理的調查分析中,發現上述5所職業院校在演練和預警方面都存在著脫離實際情況,確實突發性和各部門協調機制,特別是是應急預警演練和預警知識培訓方面都普遍存在著很大漏洞,甚至存在空白情況。
當突發性傳染病公共衛生事件一旦發生,反應管理是重點環節,在調查分析中發現,5所職業院校應急指揮體系等基本健全,但在風險評估體系和心理干預制度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問題,準確的評估是反應管理執行的主要環節,直接影響后續的反應能力,同時在整個反應管理過程中心理干預的重要性80%的院校忽略(詳見表3)。

表2 預警管理情況調查分析表

表3 反應管理情況調查分析表

表4 縮減管理情況調查分析表
采用危機管理4R模式調查分析發現(表4),在五個調查項目中除了責任追究制度比較完善,其他四個調查項目都存在著普遍的缺失,在恢復管理中評估制度依然缺失比較明顯,安撫管理、整改反思、秩序恢復都基本處于空白狀況。
在基于4R危機管理模式下,上述5所調查分析的新疆職業院校主要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管理人員專業技術差異化比較明顯;第二、在宣傳指導、輿情處置、心理干預方面在整個危機管理過程中被忽視;第三、在預警培訓及其演練方面脫離實際比較嚴重;第四、在恢復管理方面缺失比較嚴重,恢復管理制度嚴重空白。基于上述四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主要提出以下七點建議措施:第一、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儲備,特別是疾控專家和風險評估專家的聯系儲備;第二、加強高校危機宣傳教育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將危機預防列為師生的必修培訓課程;第三、建立完善的評估體系,在突發開始和完成都進行專業的評估和反復論證;第四、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在事件發生時及時疏導干預解決學生因為恐慌和信息錯誤引起的心理危機;第五、應急預演結合實際開展,完全模擬實際情況,將應急預演作為檢驗、評價和保持應急處置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第六、輿情處置方面主動利用新媒體開展正面信息引導工作,及時發現謠言在新媒體中產生傳播,避免師生引起誤解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