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云

浙大一院急診科醫生對小鵬緊急做了常規化驗、頭顱CT及腰椎穿刺等檢查,但是,一下子找不到病因。小鵬陷入昏迷,神志不清,而送來的室友也一問三不知,醫生無法得到有效信息,只能暫時對小鵬進行對癥處理,隨即轉入了急診病房。
“醫生,我只知道他近期情緒一直不高,他家人也不在這里,其他我真的不清楚。”小鵬室友的一句話,提醒了醫生:會不會是中毒?比如某些滅鼠藥,或者吸食了什么違禁品?而這些藥物中毒也會出現神志不清的癥狀。醫生馬上做了相關檢測,但是結果出來全部呈陰性。
急診中毒病房主治醫師駱萃斐表示,根據該患者的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已經完善的檢查結果,考慮其藥物中毒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在沒有明確診斷依據的情況下,不能對患者進行洗胃、血液凈化等有一定風險的有創操作治療。一時之間,搶救工作陷入了困境。
正在這個時候,小鵬醒了,不過依然頭暈、惡心。醫生趕緊問他:“你吃了什么藥嗎?”“沒吃什么,就吃了暈車藥。”小鵬情緒低落地回答。“什么暈車藥?在哪里買的?吃了幾顆?”醫生察覺到了小鵬的消極態度,“你需要詳細地告訴我們,這樣我們才能給你治療。”
“包裝我早就扔了,什么藥我也記不得了,我吃了幾十顆。”小鵬回答完,直接把頭扭向一邊,怎么也不肯再說一個字。
面對倔強、賭氣的年輕生命,急診醫生們心急如焚,但常常如破案般治病救人的他們,馬上想到了辦法。在醫院里有一個群體,他們不僅能夠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還能夠以自身高超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還原藥物成分真相,成為藥物的分析師和發現未知藥物的“警察”,為臨床醫生的精準治療提供最有利的依據———他們就是藥師。
“聯系臨床藥學部,看他們能不能幫忙明確是什么藥物?”急診科主任陸遠強主任醫師、副主任丁晨彥副主任醫師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聯系了臨床藥學部,并與樓燕副主任藥師進行了患者情況說明,請求協助。
“我們可以嘗試化驗血樣,最好的結果是通過相關檢測明確其中的藥物成分。”樓燕副主任年齡不大,卻已是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并在治療藥物監測領域頗有建樹。她立即提議通過血樣分析來鑒定小鵬服用的中毒藥物成分,輔助臨床對癥救治。
接下任務,藥師們要面臨的挑戰非同一般:一方面,市面上多達八種類別的暈車藥,其中涉及幾十種化合物以及血樣中成千上萬種物質;另一方面,此時留給臨床藥學部的最大難題是非常有限的檢測分析時間。想要精準識別出是哪種藥物,簡直像大海撈針。而且藥物進入人體后,在人體內的多種藥物代謝酶(尤其是肝藥酶)的作用下,化學結構會發生改變。此時距離小鵬服藥已有一段時間,這就意味著藥物可能已經不斷在代謝,在血液中檢測到藥物原型的可能性大幅降低,這也大大增加了查明結果的難度。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小鵬年輕的生命一刻也耽誤不起。在沒有任何相關標準品的情況下,藥師只能基于代謝產物來推測原型藥物。樓燕與其他兩名藥師立即制訂緊急處理方案,根據小鵬的兩管血液,通過實驗室的高分辨質譜儀進行樣本采集,同時采用沒有服用過任何藥物的“空白”血液樣本作為對比,來凸顯小鵬血液樣本中的差異物質。在明確市面上有售的暈車藥的化學結構后,藥師們進一步推測這些暈車藥可能的碎片結構及主要的代謝物結構,與患者血漿中未知物質的質譜性質進行分析、比對。緊鑼密鼓的連續奮斗,藥師們在血液里成千上萬種物質中抽絲剝繭,最終確定了服用藥物的兩種分子結構———苯巴比妥與氫溴酸東莨菪堿。6小時后,藥師們成功鑒定,一款叫“暈動”的暈車藥浮出水面。

太好了!讓小鵬中毒的藥物主動“投案自首”。根據這來之不易的檢測結果,急診醫生們馬上對小鵬進行了精準的治療。小鵬18歲的年輕生命,在急診科與臨床藥學部的聯手“破案”和搶救下成功挽留住了。同時,醫院的精神衛生科對小鵬進行了會診,他被確診為抑郁癥,需要進行相關藥物治療。
“我們看病有時候跟警察破案一樣,都需要尋找證據,這次在樓燕副主任團隊的協助下明確了導致病人中毒的藥物成分,對于臨床的精準治療和預后評估都具有重要意義。”急診科駱萃斐主治醫生同時表示,生命最珍貴,大家平時除了生理健康外,還要多關注心理健康,如果出現長期情緒低落要及時找專業醫生幫助。像小鵬這樣一下子服用大劑量的暈車藥,如果不及時送醫救治,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