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虹
聽醫院的護士說,她的大學同學燕同學有一套減肥方法,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兩個月成功減了20斤。當時這個燕同學身高1.63米,體重55千克,體重指數20.7,體重指數屬于正常范圍(18.5~23.9)。燕同學采取的方法是什么?如果不運動,那顯然就是通過減少飲食攝入量來減重了。她每天早上吃一個雞蛋,午飯不吃,晚飯吃一小杯酸奶和西紅柿、黃瓜適量。
就這樣吃了兩個月,燕同學成功地將體重從55千克減到45千克,足足減掉20斤,體重指數也達到16.93,已經屬于體重偏瘦、營養不良的階段。減重成功的燕同學身體狀況并不好,每次上課爬到三樓都氣喘吁吁的。后來燕同學月經也不來了。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想:不就是減個體重嗎?月經怎么就減沒了?月經有這么脆弱嗎?答案是肯定的。
我國正常成人BMI(體重指數)在18.5~23.9之間。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是國際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標準。體重指數<18. 5為體重過低;體重指數24~27.9為超重;體重指數≥28為肥胖,太胖或者太瘦都會影響月經及懷孕。
我們的性激素來源于膽固醇,當愛美的女生體重過輕、脂肪含量過少時,通過協調,機體把僅存的能量用于心腦等重要臟器新陳代謝的需要,這就要關閉一些功能,比如性腺軸功能,也就是說當我們脂肪太少、能量缺乏時,我們的身體會認為此時維持生命是最重要的,而生育功能此時就不太重要了。當機體太瘦處于應激狀態時,下丘腦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刺激腎上腺系統,從而來平衡應激狀態。在臨床上,女生就出現閉經、消瘦、皮膚干燥等一系列癥狀。

一般來說,脂肪對月經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身體脂肪含量小于17%就不能來月經,小于22%就不能維持正常月經。體重過輕對月經的影響取決于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受抑制的程度,由輕到重的影響是:黃體功能不全、排卵稀發、無排卵、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
對于月經不來的情況,有性生活的女性首先排除妊娠,然后應增加體重。燕同學減重后的BMI(體重指數)是16.93,首先她需要增加營養把體重指數調高到成人正常BMI,也就是要達到18.5~23.9之間。隨著患者體重的恢復,她的月經模式也會逐漸向好轉的方向變化,從低促性腺激素性閉經,逐漸黃體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恢復,到了排卵稀發,后出現真正的排卵性月經。患者體重增加會出現的不同模式,醫生再進行藥物調節。
如果同時發生了神經性厭食,需要通過心理治療,引導患者了解健康的重要性。
愛美的女生在減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求“最瘦更瘦”,要求“健康地瘦”,月經不調甚至閉經的瘦,不如不瘦。